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特任教授薛林課題組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教授Kai Johnsson合作,構建并利用半合成生物傳感器揭示輔酶A(CoA)細胞內的代謝平衡。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化學生物學》。
CoA由維生素B5在體內合成,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代謝物(輔酶)之一,其參與體內眾多代謝通路,如三羧酸循環、氨基酸代謝、蛋白翻譯后修飾及基因表達調控等?!耙延醒芯孔C明,神經退行性疾病、肥胖以及腫瘤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CoA的代謝失調密切相關?!毖α纸榻B。
此次工作中,研究人員采用蛋白質標記技術構建了針對CoA的半合成生物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是由自標記蛋白、熒光蛋白及CoA受體蛋白構成的復合體,具有熒光,與CoA結合后顏色會發生改變。研究人員通過檢測熒光顏色變化實現CoA的定量檢測。
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該傳感器首次實現了活細胞的細胞質和線粒體內CoA的原位分析,揭示了CoA在亞細胞內的平衡與代謝調控機制。利用熒光壽命成像技術,研究人員還首次實現了對不同細胞系的細胞質及線粒體內游離CoA濃度的準確測定。
薛林表示,該研究為開發與CoA代謝相關的神經及代謝疾病的抑制劑或藥物提供了高效的分子工具,有助于實現對腫瘤等疾病的治療。
傳感動態
12月11日,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2022中國(杭州)國際智能產品博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簡稱北大信研院)與杭州北大創業園入駐企業共同展示了研發成果,帶來了矽慧通、矽望通智能終端,超低功耗CMOS全集成濕度傳感器芯片,五金件工業檢測平臺成像系統等多款黑科技產品。
北大信研院是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它由京大學與杭州市蕭山區共建,以北京大學為依托,在高文、黃如、梅宏、詹啟敏等院士的引領下以及院士團隊為核心,推動關鍵技術攻關與高能級創新平臺落地,下有先進視覺系統(AVS)研究中心、智慧醫療研究中心、智能軟件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物聯網研究中心智能計算研究中心、AI賦能研究中心、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智慧視頻安防創新中心、產業數字化賦能中心多個研究中心,同時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以“人才+技術”深度賦能地方產業數字化升級。
在北大信研院展臺上展示了眾多新產品、新技術,比如說矽慧通、矽望通智能終端,矽慧通基于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了對感知采集數據近場處理分析中的實時認知難題,同時兼容傳統機器學習算法和深度學習算法,用于檢測工業物品的缺陷,適用于智能制造、智慧礦山、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場景;矽望通解決了海量異構傳感器編程、部署與管理相關的全面智能感知難,能夠簡化工業物聯網落地相關難題,有效降低工業物聯網應用的實施門檻。
在ISSCC上,北大信研院物聯網研究中心院士團隊首次提出了兼顧低功耗和物聯網通用性的基于異步流水線事件驅動型架構的軟件定義喚醒芯片,如此次展示出的超低功耗CMOS全集成濕度傳感器芯片,具備國際領先的濕度分辨率,芯片綜合性能達到0.135pJ*%RH 2,平均功耗較當前世界最好水平降低了2倍,綜合性能則提升了6倍;“極低功耗事件驅動型ALOT喚醒芯片”長時待命功耗僅148nW,可適應豐富的物聯網應用同時具備高的物聯網事件識別率,對于測試應用場景,關鍵詞識別率達94%,心電圖識別率達99%。
同時北大信研院創新中心展示自主研發的“五金件工業檢測平臺成像系統”,它由線掃相機、線掃專用鏡頭和光源構成,搭配工件旋轉機構,可采集工件側面360°的成像,具有圖像采集,圖像處理,存檔和圖像顯示等功能。而且平臺采用了分層結構,在MQTT通訊基礎上,可以擴展隊列模塊、相機模塊、算法模塊、PLC模塊、UI模塊多個模塊,每個模塊還可獨立運行,不僅適用于五金件檢測,也適用于其他產品檢測。
財會智能化應用聯合實驗室率打通了費控報銷全鏈,帶來L4級的無需報銷解決方案,實現從申請、訂購、驗票、報銷、支付、記賬、歸檔的全鏈路自動數字化閉環;杭州北大創業園入駐企業友孚科技展出了新型雙偏振光纖陀螺,它利用保偏光纖中兩個正交偏振態信息,使得光纖陀螺對溫度和磁場不敏感,大大提升了光纖陀螺上限;同樣是入住企業的跨越星空科技是全球首家“面向場景的搜索引擎”技術服務公司,它通過無代碼使用軟件機器人產品iMean引導輔助用戶“手把手”使用各場景的軟件,使所服務客戶的軟件產品使用簡單、更快上手;太閣未名則是一家深耕能源行業的入住企業,國家電網在電力供應、電力交易等多個領域達成深度合作;妙繪科技展出了智能畫像機器人,它是第一款采用深度學習肖像生成技術的繪畫機器人。
智博會將持續展覽至12月14日,時間長達4天,如果大家想了解北大信研院技術與成果,不妨親自到展臺一覽。在未來北大信研院將繼續依托北京大學,在核心關鍵技術攻堅和創新應用場景落地上發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深圳阜時科技獲上億元C輪融資,推動激光雷達量產落地】
近日,深圳阜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阜時科技)披露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成都科創投領投,其他投資方包括北汽產投、惠友資本、深重投、玖菲特、珠海高科創投、蘇州智能車聯網產投、上海國際創投等產業投資機構,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激光雷達核心芯片研發。
阜時科技成立于2017年,專注于機器視覺產品研發,目前已經形成了激光雷達SPDA、3D視覺和屏下光學三大產品線。其中,SPDA激光雷達值得自動駕駛行業注意。
隨著輔助自動駕駛的大規模落地,近兩年乘用車市場已經迎來了激光雷達的裝車小高潮。
據沙利文數據,2021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到20億美元,同比增長100%;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135.4億美元,2019-2025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64.6%。中信證券也認為,激光雷達遠期全球市場空間約千億美元,2022年迎來規模上車,投資時間窗已到。
不過,激光雷達要實現大規模落地,還要跨越“價格”這一道大關。
目前激光雷達的價格已經在逐漸下探,但仍普遍處于2000美元到上萬美元的高位,離市場預期還有一定差距
而據蓋世汽車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激光雷達如果要大規模量產,94%的參與者接受的價格在5000元以下,其中認為價格控制在500元以下的占比25%,在500-1000元之間的占比39%,在1000-5000元之間的占比30%。
阜時科技的SPAD技術是激光雷達成本降低的關鍵支撐。
拆解激光雷達上游產業鏈,探測器占整顆激光雷達成本的35%。探測器可以分為APD探測器、SPAD探測器、SiPM探測器等,目前車載領域的探測器以APD為主,這種探測器存在體積大、成本高、性能不穩定的局限性。
要想降本,車載激光雷達從APD到SPAD的研發創新幾乎是探測器行業公認的發展方向。國金證券曾在報告中指出,SPAD具有單光子探測能力(APD需要幾百個光子才能有效檢測),比傳統APD增益能力提高約10萬倍,可實現低激光功率下的遠距離探測,功耗、體積較小,已成為研發創新方向。
但SPAD制造工藝難度極高,目前市面上真正可以看到的車規級傳感器只有安森美的 Padion SPAD 和索尼的IMX459,在中國市場,國信證券曾在研究中提及的SPAD芯片企業只有阜時科技、靈明光子、芯輝科技、宇稱電子等。
阜時科技從2019年開始布局激光雷達SPAD芯片研發,2021年成功流片,2022年通過車規級認證,并量產交付客戶,在國內先一步邁進車載激光雷達供應鏈,也是目前全球為數不多有能力量產車規級 SPAD 芯片的公司。
【華工科技擬9470萬轉讓瑞創信達控股權 優化業務布局前三季研發費增38%】
完成校企改革一年有余,國內激光裝備制造商龍頭華工科技(000988)(000988.SZ)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提升可持續發展動能。
近日,華工科技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武漢華工正源光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工正源”)擬以9469.93萬元的價格,轉讓其全資子公司湖北瑞創信達光電有限公司(簡稱“瑞創信達”)43.06%的股權。受讓方武漢國創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創創新”)為上市公司間接控股股東,其還將向瑞創信達增資4500萬元。
華工科技指出,本次交易引入戰略投資者并轉讓瑞創信達控股權,是公司落實資本協同發展戰略,促進下屬企業做大做強的多項舉措之一。
從去年5月完成改制后,華工科技加碼產業布局、研發投入等環節的有效推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投入研發費用3.7億元,同比增長38.46%,推動產品持續創新升級。
優化孫公司股權結構調整戰略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華工科技脫胎于華中科技大學,于2021年完成校企分離改革。1999年從一家校辦企業起家,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作為華中地區首家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華工科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術為重要支撐的智能制造裝備業務,以信息通信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光聯接、無線聯接業務,以敏感電子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傳感器業務格局。隨著實控人從學校變更為武漢市國資委,公司也正式邁入了系統成長、拓展戰略空間的新階段。
近日,華工科技公告稱,子公司華工正源擬與武漢國創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創創新”)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與國創創新及瑞創信達共同簽署《增資協議》。華工正源擬以9469.93萬元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瑞創信達43.06%的股權,并放棄對瑞創信達增資優先認繳權,由國創創新受讓前述股權并對瑞創信達增資4500萬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華工正源持有瑞創信達47.27%股權,國創創新持有瑞創信達52.73%的股權,瑞創信達將由華工正源的全資子公司變更為參股公司,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據了解,國創創新為華工科技間接控股股東,兩者同屬于武漢市國資委控制的企業。截至2022年9月30日,國創創新資產總額為208.19億元。2022年1—9月,國創創新實現營業收入88.51億元,凈利潤7.14億元。
而瑞創信達于2015年設立,是一家以從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的企業。財務數據顯示,瑞創信達2021年實現營收1.09億元,歸母凈利潤317.71萬元。2022年1—9月,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450.18萬元、14.29萬元。
根據《資產評估報告》顯示,在評估基準日2022年9月30日持續經營前提下,收益法評估后瑞創信達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21992.02萬元,評估增值10282.08萬元,增值率87.81%。
華工科技表示,本次交易是基于瑞創信達目前經營情況、財務情況、未來發展潛力和資本運作規劃,同時綜合考慮瑞創信達自身發展需要做出的謹慎決策。本次交易后,華工科技仍作為瑞創信達重要股東,將持續與新的戰略投資者開展合作,促進瑞創信達產業鏈發展,進一步提升其在研發、生產、銷售等各方面實力,實現股權價值的提升。
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增長38.46%
近日,華工科技智能制造業務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智能裝備迎來熱成形行業交付破200臺的重要時刻。從1到100臺的突破,華工科技花費了近5年時間;而從100到200臺,只花了不到一年時間。
隨著校企改革的順利完成,華工科技各核心業務通過三年戰略產品規劃的梳理,發展方向日益明晰,核心業務重新定義為聯接業務、感知業務、智能制造業務,賦予業務主體通過“橫向拓展、縱向延伸”,打開業務成長空間。今年,公司將核心業務錨定新基建、新能源、工業數智化等發展賽道。同時,隨著去年募投項目建設的完成,公司制造平臺能力進一步提升,精益生產顯現效果。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華工科技營收首次突破百億,達101.7億元,同比增長65.65%;歸母凈利潤7.61億元,同比增長38.24%,也創下新高。
2022年前三季度,華工科技實現營收88.51億元,同比增長20.12%;凈利潤7.22億元,同比下降9.91%;扣非凈利潤6.74億元,同比增長5.78%。在研發投入方面,今年1—9月公司已投入研發費用3.7億元,同比增長38.4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華工科技把毛利率提升作為重要的經營考核指標,前三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較去年有將近1個點的提升。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下降的原因,華工科技表示,主要因為去年同期確認的投資收益較高為3.14億元,今年僅為1.48億元,其中去年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收益為1.89億元,今年僅為1.39億元。
從去年5月完成改制后,公司在產業布局、研發投入等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有效推進,整體煥發出較大的活力和動力。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克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國內疫情頻發以及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穩定的發展勢頭,經營業績保持穩定增長,呈現可持續發展態勢。
華工科技表示,改制后公司設立了中央研究院,制定了“逐步實現集聚整合創新要素、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支撐行業持續發展、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的發展目標。未來,將不斷增加研發投入,繼續深挖行業應用,面向高端制造業,突破核心器件國產化行業瓶頸,圍繞“行業領先、國產替代,專精特新”的戰略目標,推動產品持續創新升級。
【IBM 宣布與日本芯片制造商 Rapidus 達成合作,以幫助其制造目前最先進的芯片】
12 月 13 日消息,IBM 公司周二表示,它正與日本政府支持的芯片制造商 Rapidus 合作,以幫助其制造目前最先進的芯片。12 月 6 日,Rapidus 還宣布與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簽署了技術合作備忘錄,計劃向其派遣員工等。
Rapidus 是一家由日本八大巨頭聯合投資成立的高端芯片公司,包括豐田、索尼、愷俠、NTT、Denso、NFC、三菱和軟銀,當時還獲得了日本政府 700 億日元(約 35.77 億元人民幣)的補貼。
Rapidus 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快速”,Rapidus 主要以量產全球目前尚未實際運用的 2 納米以下先進半導體作為目標。
Rapidus 計劃在 20 年代的后半期在日本大規模生產采用 2 納米芯片,此類芯片將用于 5G 通信、量子計算、數據中心、自動駕駛汽車和數字智能城市等領域。
傳感財經
【12月12日傳感財經分析:城市物聯網概念報漲,佳華科技領漲;PM2.5檢測概念報漲,天瑞儀器領漲;MEMS傳感器概念報漲,歌爾股份領漲】
12月12日盤后,城市物聯網概念報漲,佳華科技領漲,達實智能、金卡智能、漢威科技、ST計通等跟漲。
12月12日盤后,PM2.5檢測概念報漲,天瑞儀器(13.6%)領漲,雪迪龍(10.05%)、漢王科技(9.98%)、再升科技(4.31%)、ST龍凈(2.13%)等個股紛紛跟漲。
12月12日盤后,MEMS傳感器概念報漲,歌爾股份(2.73%)領漲,土蘭微、蘇州固得、華天科技等跟漲。
相關MEMS傳感器概念股:
歌爾股份:
2021年,公司實現凈利潤42.75億,同比增長率為50.09%,近4年復合增長70.15%。
公司已建立起多技術融合的產品研發平臺,包括聲信號處理技術平臺、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平臺、EMS技術平臺和產品測試技術平臺。
近5個交易日股價下跌1.38%,最高價為18.74元,總市值下跌了8.54億。
士蘭微:
士蘭微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15.18億,同比上年增長率為2145.25%,近3年復合增長921.96%。2014年,公司已經開發出了二軸加速度傳感器,二軸地磁傳感器等延MS產品,并開始批量生產,陀螺等其它MEMS傳感器產品已在進行工程樣片的測試。近5日士蘭微股價下跌0.16%,總市值下跌了8496.43萬,當前市值為525.93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41.36%。
蘇州固得:
2021年,蘇州固得公司實現凈利潤2.18億,同比增長140.9%,近五年復合增長為20.08%;毛利率18.96%。公司為國內集EMS傳感器設計和封裝于一身的領先企業,從事加速度計、陀螺儀等慣性傳感器研發及制造,可用于手勢
動作獲取。近5個交易日,蘇州固得期間整體下跌0.07%,最高價為15.21元,最低價為13.69元,總市值下跌了807.89萬。
華天科技:
華天科技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14.16億,同比增長101.75%,近五年復合增長為30.03%;每股收益0.5元。公司不斷加強先進封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力度,加大研發投入,完善以華天西安為主體的仿真平臺建設,依托公司現有的研發機構,通過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等科技創新項目以及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新研究開發,自主研發出FC、Bumping、EMS、指紋識別、MCI、CSP、SP、TSV等多項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技術和產品,未來隨著公司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公司的技術競爭優勢將不斷提升。
近5日華天科技股價下跌1.13%,總市值下跌了3.2億,當前市值為283.6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43.95%。
航天電子:
2021年,公司實現凈利潤5.49億,同比增長14.79%,近五年復合增長為1.14%;毛利率20.07%。
近5日航天電子股價下跌4.49%,總市值下跌了8.16億,當前市值為181.65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23.2%。
東風科技:
2021年公司凈利潤2.41億,同比上年增長率為94.02%。
回顧近5個交易日,東風科技有4天下跌。期間整體下跌5.08%,最高價為11.98元,最低價為11.47元,總成交量3096.45萬手。
審核編輯黃昊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83瀏覽量
7564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