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特斯拉與瑞士汽車半導體公司Annex在濟南建立了合資公司安納思半導體。該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5億美元,其中Annex擁有55%的股份,濟南蘇黎世安納思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持股40%。
從股權結構來看,該公司由特斯拉關聯公司TESLA MOTORS LIMITED、濟南蘇黎士安納思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ANNEX SEMICONDUCTOR LIMITED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5%、40%、55%。
雖然目前來看,特斯拉持有的股權比例僅有5%,相對比較低,但這卻是其首次在中國大陸布局芯片設計及制造環節。
作為安納思半導體的控股股東,Annex Semiconductor則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為快速發展和復雜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 ADAS ) 以及自動駕駛 ( AD ) 市場提供領先的芯片解決方案。
今年6月,蘇黎世基金 ( Zurich Fund ) 宣布以全現金交易方式完成對Annex Semiconductor的收購,總交易對價50億美元。
安納思半導體的第二大股東——濟南蘇黎士安納思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 ( 有限合伙 ) 于今年9月26日剛剛成立,注冊地就在安納思半導體的隔壁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華信路3號歷城金融大廈1112-18 ) 。它的執行事務合伙人是蘇黎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01 竟是烏龍一場
有意思的是,濟南蘇黎士安納思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 ( 有限合伙 ) 的股東有三位,山東歷金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持股49.5%,青島蘇黎士瑞芯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 ( 有限合伙 ) 持股49.5%,蘇黎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
針對這一消息,一名特斯拉中國的發言人對此進行了回應。
該發言人表示,總部位于美國得州的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與安納思半導體合資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而通過查詢可知,安納思半導體的特斯拉同名投資方是注冊地在英國的Tesla Motors Limited。并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美國車企特斯拉。
雖然特斯拉在中國參與成立芯片廠的消息看來不靠譜,但不可否認,芯片供應是疫情期間困擾眾多汽車廠商的老大難問題,芯片短缺直接導致車企減產的情況屢見不鮮。
特斯拉設法拓展芯片供應源的行動也不算意外。上周還傳出臺積電將為特斯拉生產下一代全自動駕駛(FSD)芯片的消息。
還有消息稱,特斯拉向臺積電下了芯片大單,該訂單的規模將讓特斯拉成為明年臺積電的七大客戶之一,這些芯片將以4納米或5納米的工藝制造。
對于上述訂單消息,臺積電未予置評。若消息屬實,臺積電將取代三星,成為特斯拉FSD芯片的代工廠商。
02 車企“芯慌”
“芯慌”的寒意一直在汽車行業蔓延。
汽車行業數據預測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約390.5萬輛汽車。根據預測,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將攀升至427.85萬輛,較此前的預估增加約1.62萬輛。
芯片短缺仍然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大的瓶頸之一。
芯片短缺背景下芯片價格飆升,直接導致主機廠采購成本增加。新品上市初期受芯片短缺影響,拉長訂單交付周期,嚴重影響新品上市節奏和銷量。
新能源汽車芯片短缺正在成為常態,整車企業和芯片企業沒有構建起風險共擔的合作關系。為了搶產能,很多新車都是先裝上,缺零件的話,等零件到了再補充。在這種供給不可控的情況下,帶來了很多產業的異常現象。
03 “貴電”困境
與“缺芯”一樣,“貴電”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產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去一年多以來,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飆升。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例,2021年初的價格約為5.3萬元/噸,而今年最新的價格已超過56萬元/噸。
目前動力電池的成本已經超過電動汽車整車成本的40%,嚴重影響產品效益達成,對企業成本造成極大擾動,電池成本上漲幅度也遠大于技術進步給用戶帶來的價值。
各大車企都深受其害,均有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交付延期和成本增加,嚴重威脅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除了市場和技術的挑戰,動力原材料和電池的價格上漲已經給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造成了較大影響。
相關主管部門也在積極幫助行業擺脫“缺芯貴電”困境。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工信部將持之以恒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優化政策供給,盡快完成積分管理辦法的修訂,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
另一方面,保障穩定運行,健全汽車生產風險預警機制,積極開展整車零部件、基礎元器件、關鍵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加強國際資源的開發合作,推動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打擊投機炒作,捂盤惜售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04 芯片國產替代加速
隨著美國出口管制升級,中國國產芯片自主可控,已經成為逆周期擴產核心驅動力,芯片國產替代進入深水區。
當前,中芯國際大幅上調2022 年資本支出,2022 年全年資本支出計劃從人民幣320.5 億元上調為人民幣456億元。東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僅華虹集團、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四家晶圓廠未來合計擴產產能將過100 萬片/月。
隨著國內擴充產能加快,今年前三季度,國內11家半導體設備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46 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第三季度合計營收102 億元,同比增長69%,收入端增長大幅提速。在凈利潤方面,11家半導體設備企業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29%。而存貨和合同負債分別同比增長69%和76%,達到歷史最高點,在手訂單飽滿。
但是車規級芯片是汽車智能化的核心,“缺芯”則是汽車在智能化發展道路上的最大掣肘。在危機之外,長遠來看,技術經驗沒法一蹴而就,國外廠商十幾年積累才實現的領先,國產廠商不可能一兩年內就實現超越,無論是自研還是投資,都還需要更強的耐心。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50瀏覽量
424752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18瀏覽量
1266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