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系統有兩種基本幾何形狀:并行和串聯。
并聯系統示意圖
串聯系統示意圖
內燃發動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效率最高,因此僅在高速公路行駛中使用。但是,這在停走交通方面效率很低。電動機很快會在長時間的高速公路行駛中耗盡其電池,但是可以通過城市交通高效駕駛車輛,而不會排放到城市大氣中。當然,當ICE和電動機同時工作時(如車輛在加速時),這兩者之間會有一些駕駛模式。
通過驅動機構的動力流取決于系統的布置和幾個離合器,這些離合器使組件與組件脫離接合。在下圖中:
電磁離合器#1 | 控制ICE和發生器之間的連接。 |
---|---|
電磁離合器#2 | 控制ICE和變速箱之間的連接。 |
超越離合器#3 | 控制ICE與系統之間的連接。 |
超越離合器#4&5 | 控制電動機和系統之間的連接。 |
動力從內燃機通過輔助驅動軸流到變速器。然后,它從變速箱流到主驅動軸,然后流到車輪。超越離合器3和5接合,所有其他離合器分離。
功率從兩個電動機流經變速箱,流向驅動軸和輪胎。超越離合器4和5接合,所有其他離合器分離。
動力從內燃機流經輔助驅動軸,變速器,然后流至主驅動軸,再流至輪胎。功率也從兩個電動機流向變速器,然后流向主驅動軸和輪胎。超越離合器3、4和5接合,電磁離合器2接合。
動力從車輪流到主驅動軸,然后通過變速箱,再通過輔助驅動軸,流到發電機,最后流到電池。這在再生制動期間發生。電磁離合器1和2已接合,所有其他離合器均已分離。
動力從內燃機經過驅動軸2流到變速箱,再到驅動軸1和輪胎。動力也從ICE穿過驅動軸2流向發電機。超越離合器3和電磁離合器1接合,所有其他離合器分離。
動力從內燃機流經輔助驅動軸,到達變速器,然后流經主驅動軸和輪胎。ICE還通過電磁離合器1為發電機供電,然后再為電池供電。而且,電動機通過變速器向主驅動軸提供動力。所有離合器均已接合。
許多混合動力汽車和其他非混合動力汽車也使用再生制動。該系統吸收了一些通常在汽車制動時通過摩擦耗散的能量,并將其轉換回可用的能量。
如果:T(t)=扭矩
W(t)=車輪速度(轉數/時間)
P(t)=功率= T * W
輪軸以速度= W旋轉且扭矩= T旋轉,產生動力P,具有所有時間功能。從車輪獲取動力會使汽車減速,這通常是不希望的,除了制動。施加制動器時,發電機的軸連接到車輪軸,因此可以通過車輪的動力使其旋轉。然后,發電機將這種機械/旋轉動力轉換為電能:
對于直流發電機:
a = a(N,B,l,r)=一個常數(對于特定的生成器)
V(t)=電壓
I(t)=電流= a * T,并且
P(電氣)= I * V = T * W = P(機械)
然后:I =(W / V)* T,然后
V = I / a * W
因此,假設摩擦損耗可忽略不計,則電功率輸出為P = V * I = T *W 。然后,該電能用于為車輛的電池充電,以保存電池以備將來使用。
車輛行駛時,HEV也會通過ICE通過相同的過程為電池充電。控制器監視電池的狀態和ICE的速度。當電池電量低且ICE速度高時,它將發動機的驅動軸連接至發電機,從ICE汲取功率為電池充電。由于此控制器就位,因此在加速,爬坡或需要全功率時,車輛不會失去動力。
極限物理
混合動力汽車的性能受到其效率和運載自己燃料的能力的限制。電池容量和燃料能量密度都限制了車輛可維持的電量。
電池的三種主要類型是鉛酸(最常見的汽車電池),NiCd(鎳鎘)和較新的NiMH(鎳氫金屬)。電池的比能量,比功率,成本和壽命是選擇電池的最重要因素。
比能量(Wh / kg) | 比功率(W / kg) | 大約費用(美元/千瓦時) | 近似壽命(循環放電至80%) | |
---|---|---|---|---|
鉛酸 | 35 | 200 | 125 | 450 |
鎳鎘 | 40 | 175 | 600 | 1250 |
鎳氫電池 | 70 | 150 | 540 | 1500 |
單位:單位質量的比能量或功率。這很重要,因為只要有足夠的電池,任何電池組件都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但是HEV的體積和承載能力有限,因此需要使用高能量/功率密度的電池。
Wh / kg =瓦時/千克-1kg電池可以提供一定瓦數功率的小時數。
W / kg =瓦特/ kg-1kg電池可提供的瓦數。
$ / kW-h =美元/千千瓦小時-每小時電力成本,以千瓦數為單位的電量。
循環至80%DOD(放電深度)-電池通過化學反應循環(取決于其類型)以提供電能。該單位是每個電池在放電至80%以內之前所能提供的循環數(這種狀態下電池兩端沒有壓降,因此它無法提供電力)。
審核編輯:郭婷
-
混合動力汽車
+關注
關注
3文章
189瀏覽量
26592 -
HEV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0瀏覽量
22203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27瀏覽量
130297
原文標題:高清圖解-美國某HEV車型專利原理大圖
文章出處:【微信號:EDC電驅未來,微信公眾號:EDC電驅未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