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個月,國內GPU獨角獸公司「摩爾線程」推出了基于自研MUSA架構的第二代多功能GPU“春曉”,以及其首款國潮游戲顯卡MTT S80、面向服務器應用的MTT S3000、元計算一體機MCCX、系列GPU軟件棧與應用工具等一系列軟硬件新品。
早在今年3月底,摩爾線程推出了第一代GPU“蘇堤”,定位為中低端處理器,主要面向To B市場。為了進一步滿足更多主流用戶的需求,本次公司推出的第二代GPU“春曉”將重點面向消費市場,滿足高端游戲玩家,以及更多用戶對圖形和計算的需要,進一步覆蓋中高低端應用需求。
作為未來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核心算力基礎,GPU性能與生態的發展至關重要,但仍與國際頭部玩家有著不小差距。“IT市場作為全球化產業,GPU不管是國產化還是全球化,首先要鍛煉的是企業本身的技術實力。”摩爾線程CEO張建中談道。
那么,在第一款GPU“蘇堤”推出之后,摩爾線程發現了哪些市場痛點?僅相隔7個月就推出的第二款GPU“春曉”又做了哪些針對性優化和升級?在發布會后,36氪等少數媒體一同與摩爾線程CEO張建中、CTO張鈺勃進行了專訪,在深入探討上述問題的同時,我們也進一步了解到公司在國產GPU技術和生態路徑的發展策略。
以下為36氪等媒體與摩爾線程的專訪對話,經編輯:
Q:蘇堤推出之后,用戶的反映情況如何?這次的新發布有哪些地方是針對用戶反饋進行重點優化和升級的?
張建中:蘇堤的用戶非常廣泛,已經在電信、金融、教育等領域里使用。客戶希望我們的GPU不僅要支持國產生態系統,也能盡快地支持國際上通用的生態系統,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盡快推出第二代產品,滿足主流游戲用戶需求的原因。
第一代產品發布后,我們在發布會上展示了《英雄聯盟》,收到很多游戲玩家的來信和反饋,問什么時候能買到卡去打游戲?所以,我們也知道中國用戶特別希望有一款自己的國產顯卡,去滿足他們的愛國心。
這次我們發布的MTT S80配備了最快的接口PCIe Gen5,搭配16GB GDDR6高速顯存,對游戲玩家來講,看見硬件本身就知道它是很好的游戲顯卡。有了它,隨著軟件驅動的不停升級,可以勝任很多游戲。
這張顯卡真材實料,采用先進制程,都是很高的配置,再加上我們利用軟件驅動的不停迭代,給用戶提供了很多自動升級啟動程序的方法,例如有PES控制中心,安裝后自動推送驅動更新,無需用戶自己下載就能提升游戲體驗。
Q:“春曉”GPU對標的是哪個產品?
張建中:其實我們并沒有對標哪一家公司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定位是全功能GPU,大部分的企業不做全功能,有的可能注重于游戲,有的注重于AI,是分不同的專業。
可是我們認為,未來的元計算(元宇宙計算)是需要綜合算力,很難用單一算力去滿足這些用戶的需要,這也是我們公司創立摩爾線程最重要的核心,我們要打造賦能下一代互聯網的多元計算平臺,滿足“AI+圖形+編解碼+物理仿真”多功能的應用場景。
所以從理論上說,我們的產品并不對標任何一家公司。我們的產品應用功能非常全面,一個游戲玩家不能只用自己的計算機玩游戲,也可以做AI應用、AI內容創作,甚至專業的圖片設計。我們不能限定用戶的使用場景。
摩爾線程MTT S80
Q:摩爾線程對云原生場景做了優化,為了避免GPU浪費,提供了軟件支持,這個痛點是長久的嗎?
張鈺勃:首先,一個GPU的算力是固定的,云端有很多GPU,但所有云端用戶對GPU的需求有大有小,可能遠小于一個GPU能夠提供的算力,也可能大到好多GPU聯合起來才能滿足需求。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單個GPU進行任意的資源切分,使一個GPU可以服務于更多用戶,減少浪費。
打個比方,一個很小的需求獨占了一個GPU,可能只用了20%的算力,剩下的80%就浪費了。如果能夠把5個這樣的用戶都放在一起,共享一個GPU,它的需求剛好滿足;或者一個用戶需要30%算力,另一個用戶需要70%算力,也能夠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共享一個GPU,而不是占用兩個GPU,這可以大幅度降低數據中心的成本,對企業級用戶來說都是剛需。
現有的很多解決方案做不到支持動態的任意切分,很多都是一些靜態的,比方說只能一分為二或者一分為四,但是沒有辦法做到一個隨意的比例。
Q:摩爾線程的MUSA軟件棧可兼容英偉達CUDA,未來公司將繼續走這條路還是會找到自己的生態?
張建中:我們是兩條路同時走。首先,我們兼容業界標準的生態,比如Windows、DX、OpenGL、OpenCL、還有OpenGL ES等,這些都是標準的業界API。我們兼容CUDA這樣大家常用的AI開發平臺,在兼容國際化的通用開發平臺基礎之上,我們也在打造自己的MUSA平臺。
這次我們推出的MUSA開發者軟件棧就是給開發者使用的。開發者可以在我們的平臺之上直接使用MUSA的系統架構,開發自己的MUSA軟件。我相信用戶有他自己的選擇,大部分用戶如果想要去充分發揮我們的GPU硬件性能,可以更容易地使用MUSA本身的開發平臺。
Q:摩爾線程第一代GPU蘇堤的重點更多是To B領域,這次首次面向消費端發布了國潮顯卡,那么針對2023年,公司在To B和To C市場有哪些重點目標或落地規劃可以和我們分享?
張建中:我們的目標還是一樣,致力于成為一家元計算平臺公司,希望以元計算為核心去打造元計算平臺。公司的發展方向主要是提供元宇宙計算的核心技術。
摩爾線程全功能GPU內置的四大引擎會持續演變和發展,我們也會持續地迭代和創新我們自己的IP,在圖形計算、AI計算、物理仿真和多媒體編解碼方面,不停地提升計算性能,滿足游戲玩家、內容創造者、設計師、程序員、開發者、云服務廠商的需求,甚至云邊端其他行業客戶的需求,應用在汽車,甚至在一些工控機或者是邊緣服務器里,應用場景非常廣泛。
我們的產品應用場景會隨著合作伙伴業務的發展方向不斷擴展,每一個OEM和ODM,以及合作伙伴都會有自己的產品線,他們可以基于我們的GPU去服務各個不同行業的客戶。
Q:您覺得未來國內GPU的技術路線應該怎么走?如果先進工藝這條路走不通了,會不會考慮別的方式?
張建中:我們也在尋找各種不同的研發方向,好的地方就是GPU其實并不需要先進制程,就算是某國際大廠的很多GPU也停留在8納米,并沒有采用最先進的3納米。所以,在制程方面并不需要最先進的。
另外,GPU研發是一個很漫長的道路。除了硬件本身體系結構之外,軟件的功能非常大,與其在硬件本身去追趕或者是采用最先進的制程,不如花更多時間把我們的軟件實力充分打造起來。所以,我們會希望真正地把軟實力做到更好,能夠讓GPU在真正的應用當中,去發揮GPU的綜合算力。
另外,整個新的應用行業當中,元宇宙應用是賦能下一代互聯網的起點,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些機遇,在新的應用場景當中打造一個別人還沒有的新的計算平臺,可能會對我們來講更有利。
Q:現在公司如何定義國產GPU的發展階段?接下來最難也最亟待突破的瓶頸是什么?
張建中:我覺得如今我們還在一個初級階段,畢竟我們只有兩年的時間,長期發展肯定需要花很多時間打磨,無論是在硬件、軟件、架構,還是我們的研發團隊。所以,我們也希望在今后的發展過程當中,能夠得到更多行業和生態系統合作伙伴的支持,跟我們一起去共同推動國產GPU的發展。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68瀏覽量
129331 -
摩爾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8618 -
元宇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397瀏覽量
115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