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是將樣品預處理、分離、檢測和分析過程集成在幾平方厘米的小尺度芯片,具有小體積、低消耗、多功能集成、高質量傳輸、高分析通量等優異性能,在生物醫學、生命科學、致病菌檢測、食品安全檢測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微流控芯片體積較小,且流道尺寸處于微米量級,使得難以直接獲取流道特征。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期,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無損檢測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于《應用聲學》期刊發表論文,應用超聲C掃描技術分析微流控芯片流道特征,比較了不同中心頻率探頭與掃描步進下的流道辨識結果,并進行定量評價。
圖1給出了超聲C掃描示意圖。其中,聚焦探頭通過逆壓電效應激勵產生超聲信號,利用水層作為耦合劑傳遞至微流控芯片,并在芯片內部傳播。探頭在芯片上方沿著X軸、Y軸和Z軸運動,通過控制Z軸使焦點位于流道表面。設置掃查范圍,使探頭沿著X軸和Y軸按規定路徑運動,覆蓋芯片范圍。當超聲信號在傳播過程中遇到流道與芯片的異質界面時,根據材料聲學特性差異,部分能量將會發生反射,其接收信號幅值不同于其他區域。
圖1 微流控芯片超聲C掃描示意圖
?
如圖2所示,實驗對象為兩個具有不同流道寬度和布局的微流控芯片試樣。微流控芯片上層材料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下層材料為有機玻璃,二者以等離子鍵合。
?
圖2 微流控芯片試樣及流道示意圖(單位:μm)
?
超聲C掃描結果與探頭類型、掃描步進等檢測參數直接相關。基于此,研究人員對比了不同檢測參數下的微流控芯片C 掃描圖像,并分析流道表征結果。針對試樣1,選用中心頻率5MHz與10MHz的聚焦探頭,掃描步進0.1mm,圖3給出了對應的超聲C掃描圖像。結果顯示,中心頻率5MHz探頭所得圖像較為模糊;相比之下,隨著檢測頻率提升,取向多變的流道輪廓表征效果得到改善。圖4給出了C掃描圖像中流道橫截面區域的顏色幅值變化曲線。對比可見,5MHz探頭檢測時的流道間峰谷值波動較小,而10MHz檢測頻率下的曲線起伏明顯,且相對更加平滑,有助于確定流道數量及變化。因此,應盡量選擇高頻(如10MHz以上)、小焦斑探頭檢測微細尺寸流道,以提升流道特征辨識能力。
?
圖3 不同檢測頻率下的試樣1超聲C掃描圖像
?
圖4 不同檢測頻率C掃描圖像流道橫截面幅值變化曲線
?
掃描步進主要影響成像效率和檢測效果。研究中利用中心頻率10MHz探頭,分別采用0.5mm、0.2mm和0.1mm掃描步進,對流道寬度200μm的試樣1進行超聲C掃描檢測,結果如圖5所示。在不同掃描步進下,均可辨識流道特征變化,但表征效果存在差異。結果顯示,雖然檢測頻率和增益等參數相同,但流道寬度僅為200μm,掃描步進越大,越難以捕捉到流道區域的峰值信息,導致C掃描圖像分辨力降低。因此,實際檢測中應選擇小的掃描步進檢測微細尺寸流道,以提高流道表征分辨力和定量精度。
?
圖5 不同掃描步進下的試樣1超聲C掃描圖像
?
綜上所述,微流控芯片流道寬度處于微米尺度,存在特征辨識困難的問題。該研究選取兩種具有不同流道寬度和布局的典型微流控芯片,采用超聲C掃描技術進行流道特征成像。利用標稱中心頻率15MHz、10MHz和5MHz的聚焦探頭實施水浸C掃描檢測,并分析中心頻率、焦斑直徑、掃描步進等關鍵參數對流道表征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對于流道寬度200μm的微流控芯片,當探頭中心頻率不低于10MHz、掃描步進不超過0.1mm時,成像分辨力和流道表征效果最佳,且流道中心間距測量誤差不超過5%。
?
論文鏈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2121.O4.20221031.1742.002.html
?
審核編輯 :李倩
?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40瀏覽量
426156 -
微流控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39瀏覽量
18939
原文標題:基于超聲C掃描分析技術,實現微流控芯片流道特征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玻璃微流控芯片的特點
得它們非常適合于需要光學觀察和分析的應用,如熒光顯微鏡觀察、激光誘導熒光(LIF)檢測等。 2. 優異的耐高壓性 玻璃微流控芯片能夠承受較高的壓力,這使得它們適用于需要高壓操作的實驗,
高通量生物分析技術之微流控芯片
高通量生物分析技術是指同時對一個樣品中的多個指標或者對多個樣品中的一個指標同步進行并行分析,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生物信息的新型分析技術
S型微流控芯片的優勢
、醫學、物理學和化學:微流控芯片特別適用于微納流體的精確操作,流體操作的精度可以達到納升甚至飛秒級別。 高通量系統:通過微流體設備的流體引導
微流控陣列芯片和普通芯片的區別
于生物化學研究,而普通芯片則廣泛應用于電子設備中。 設計原理與結構 微流控陣列芯片:設計重點在于微米級通道和腔室,用于精確操控流體,實現多種
微流控芯片3大制作技術
,同時保持反應體系的封閉性,減少污染,等等。微流體作為微流控技術操控的對象,可以廣泛涵蓋血液,尿液,唾液等各種生物樣本,因此在體外診斷(IVD)領域逐步發展成為面向即時診斷(POC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