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張江,TI 的幾個年輕人聯手孕育了一款面向全球工業和汽車市場的明星產品。這是誕生在 TI 中國芯片星河中一顆閃亮的芯。
它的誕生源于市場的召喚。工業以太網供電的最高電壓已達 57 伏,汽車用電量的劇增導致傳統的 12 伏和 24 伏電氣系統逐漸被 48 伏電氣系統取代,使得市場為 80 伏電氣系統提供了更高的電壓范圍。雖說這個需求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但為什么偏偏是他們去將客戶的需求變成現實中的產品,而且能夠這么去做?
成功往往會讓旁觀者忽略過程中曾經的坎坷和挫折,以及那些責任感、堅韌,當然還有專業能力。
起稿
4.2 伏至 80 伏的寬電壓范圍,低至 40 微安的靜態電流、高達 2.2 MHz的開關頻率,低 EMI、簡單的 8 引腳封裝……業內人看到 LMR38020 同步降壓轉換器的指標就明白它是一位全能型選手。
系統工程師曉兵的職責就是詳盡地了解市場需求,并定義出適合這些需求的芯片。作為 TI 中國的一名系統工程師,他的工作絕不輕松,詳細了解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只是第一步,如何在一大堆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的需求中找出滿足絕大多數客戶的指標、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 IP 技術、兼具高性能與經濟性等等都極具挑戰。
2019 年 10 月,曉兵開始構思 LMR38020 的雛形,這是一款力求在性能和功耗等方面達到平衡的芯片,并力圖做到更加經濟。“這不可能”,這是設計工程師芳莉帶領的設計團隊看到指標的第一反應,“其實如果不計成本,所有技術層面指標都有可能實現,但我們想要的是既滿足絕大部分客戶新的需求,同時兼具產品經濟性”。
如果說系統工程師是理想主義者,那么設計者都很現實,通過對每個創新指標的大量調研與驗證,反饋給前者哪些是可實現的。在關鍵指標上,曉兵絕不妥協,“如果沒有競爭力,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我們不如不做。”
此時產品和測試工程師榮臻也已加入討論中,他的主要職責是通過測試發現并解決芯片存在的缺陷,以確保交到客戶手中的芯片的質量和可靠性。并且產品采用何種封裝形式、測試的可行性等因素都需要及早確定,榮臻的角色就是和系統工程師、設計工程師一起設計和制定測試規格書,以滿足所有的測試需求。
產品和測試工程師榮臻需要同 TI 的制造廠和團隊一起溝通,反復確認封裝和測試的可行性,不斷地進行風險評估,確保這顆芯擁有最佳的性能。其中芯片的凸點加工和其中的一種封裝形式是在TI的成都工廠完成,“沒有時差,溝通更高效、更得心應手”,榮臻說。
覆色
芯片開發是個系統工程,極高的復雜性很容易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在前期,團隊會花費大量時間反復確認各項細節,各個環節盡早打通也會使開發效率顯著提高。曉兵覺得這就像繪制油畫時,先期要花大量時間起素描稿,以決定畫面構圖和明暗關系。
當芯片定義完成之后,設計團隊開始著手將藍圖搬到實際的畫布上,那些精細的線路和布局就是作品動人的色彩,體現了他們的匠心。“設計的最大挑戰之一是靜態電流”,芳莉說,雖然 TI 在電源領域深耕數十年,積累的很多 IP 是快速開發新品的基石,但在實際中將這些 IP 組合起來形成產品卻并不簡單。復用 IP 的原產品只有 60 伏,但 LMR38020 的靜態電流卻要求降低 50%。“設計芯片時要同時兼顧這兩點,就像要求一件衣服在輕薄的同時還要保暖。"在時間有限和整體架構已經確定的情況下,設計團隊最終通過不懈努力,以創新的設計,實現了低靜態電流。
2021 年 2 月,LMR38020 首次流片即成功,這讓團隊非常振奮。隨即產品進入了測試環節,這是確保芯片能達到設計目標的最重要一道工序,也是作品完成的關鍵步驟。如果說系統工程師在定義指標,設計師給出模擬的結果,那么產品和測試工程師就是在和真實的芯片打交道,通過測試來把控風險。榮臻選擇來自三個不同批次的各千余顆芯片,在不同環境、不同電壓的條件下進行老化測試,同時應用工程師則會根據客戶的實際使用條件,創建不同的場景進行實際應用測試,“用排列組合公式算算就會明白這是多大的工作量”。
如果沒有他們之間的彼此信任、精誠合作,以及 TI 對于芯片質量控制方面的完備體系,這顆芯片如此順利的誕生是不可想象的。
曉兵表示:“回顧整個過程,芯片設計充滿平衡和創新的藝術。非常開心,我們的‘藝術作品’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回應,工業和汽車等領域的客戶對這款產品有非常高的認可。芯片是創新的源頭,我們致力于通過芯片技術讓電子產品更經濟實用,讓世界更美好。”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68瀏覽量
425039 -
轉換器
+關注
關注
27文章
8734瀏覽量
147493 -
德州儀器
+關注
關注
123文章
1721瀏覽量
140840 -
ti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7985瀏覽量
212629 -
同步降壓轉換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1瀏覽量
12185
原文標題:跟隨研發團隊,來看看一顆芯片在 TI 中國誕生的故事
文章出處:【微信號:tisemi,微信公眾號:德州儀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