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想象力,有人建設基礎設施,同步并舉才能更靠近元宇宙。
整理 | 九月 王鈺琪
9月27日,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在線上舉辦了2022年「甲子引力X」元宇宙峰會。在開場環節,維智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陶闖博士與甲子光年創始人兼CEO張一甲就“元宇宙,從概念到落地”展開對話。
對于這個科技圈最熱鬧的話題之一,某種意義上,陶闖是一位再合適不過的見證者。
他身上有許多標簽:20年前,他在美國的大學做助理教授,最早的科研課題就是關于一種虛擬現實的眼鏡;2005年,他創業的第一個項目被微軟收購,在微軟建立了虛擬地球部并擔任主任;如今被稱為元宇宙第一代社交游戲“第二人生”在2005年前后風靡全球,他還是這款游戲的重度玩家;到了2015年,他看好VR/AR,成了國內最早投資這個領域的天使投資人,先后押注中美十多家企業;當下,他的第三個創業項目致力于元宇宙中熱門的空間計算技術。
當下的元宇宙仍處于發展初期,參與者對元宇宙的概念尚且沒有達成共識。今天,張一甲與陶闖從最底層的問題出發,一起探討元宇宙的定義、技術、趨勢,也分享了對元宇宙的擔憂以及對未來文明的想象。
以下為對話現場實錄:
1.談定義:元宇宙產生了一種新型的空間想象力
甲小姐:非常歡迎陶老師來到甲子引力的現場,今天我們就以圓桌對話的形式來開啟峰會。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定義。我們都知道元宇宙無疑是最近科技行業最熱鬧的詞匯,然而當人們談論元宇宙的時候,總是會困于定義的混亂,就好比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時此刻,元宇宙好像沒有出現一個大一統的定義,很多關于元宇宙的解釋都給人一種盲人摸象的感覺——要么不夠完備,要么不夠自恰,要么過于極端。所以首先想請教一下陶老師,可不可以給我們一個你的版本的關于元宇宙的定義呢?
陶闖:我覺得元宇宙是一個現象級的代名詞。之所以成為現象級,就是因為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或者說,它就是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
最近國創辦讓我寫一個內刊,給元宇宙做一個介紹,我當時很緊張,給國家領導人到底怎么解釋元宇宙呢?最后我給出這么一個解釋:隨著整個人類社會的數字化發展,我們人類的碳基生命跟硅基世界不斷融合,形成了一種數實共生的世界,而這種我們無法認知、無法界定的數實共生的未來新世界,可能就是我們泛在意義上的元宇宙。
在這句話中,我有幾個關鍵詞,第一是數實共生,或者叫虛實融合。如果一件事是互聯網完全能做的,我覺得它不叫元宇宙。如果這件事情跟物理世界沒有關系,它也不是元宇宙。所以我自己的定義就是,它一定是一個數實共生的、新型的孿生體形式,它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業態,超越了我們以前談到的空間,可能變成了一種新型社會,所以它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
甲小姐:好的,非常精彩。第二個問題我們來正本清源一下,從過往的科技發展規律中可以看到,科技的新名詞常有,而新名詞往往不等于新技術。我們也了解到你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究虛擬現實,在你的理解當中,今天我們在談論元宇宙這個概念的時候,哪一部分是新的,哪一部分是舊的?哪些是當下的真問題,哪些是偽問題?
陶闖:社會的發展永遠是螺旋式的,大家談到元宇宙,有很多時候想到AR/VR眼鏡這種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出現了。
當時我在做大學的助理教授,最早的科研課題就是佩戴一種虛擬現實的眼鏡,那時候就開始(研究)虛擬現實。之所以叫虛擬現實,就是跟現實世界有一種交互的關系,我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后來,我非常有幸加入了微軟,作為微軟虛擬地球部的第一屆虛擬部主任,當時是在比爾·蓋茨50歲生日的時候,2005年,大家想想這已經是17年前了。當時蓋茨先生就在打造一個虛擬地球的概念,比如我們能不能坐在西雅圖家里,到紐約街上去漫步,到倫敦去喝茶。
所以我加入微軟以后,就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這個虛擬地球到底長什么樣子。那個時候,你們可能聽說過有一個也算是元宇宙第一代的社交游戲,叫做“第二人生”,我就是“第二人生”的重度玩家。后來到了2015年,我也成為了投入最早的AR/VR設備的一個主流的天使投資人,在這個領域里投資了差不多十多家中國、美國的科技公司。
所以整體來說,元宇宙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累積很多以前的技術以及大家的認知理念上發展出來的。
之所以這兩年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突變,有很多內在的原因。一方面是技術不斷地累積,一方面就是市場不斷地拉動。這次元宇宙如果跟過去的一些技術比較,什么是它最新的東西?我覺得是產生一種新型的空間的想象力。這次元宇宙的提法不再是簡單的虛擬現實,也不是簡單的AR/VR眼鏡、XR的這些技術,也不是簡單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這次產生了一種新型的經濟市場形態。這個問題我可能等下還會做更多細節的分解和介紹。
2.談趨勢:數字原生派 or 數字孿生派?
甲小姐:明白。我們聊一聊趨勢,剛才你說了一個跨度二十多年的歷史,元宇宙這個概念去年開始爆發,各行各業衍生出了非常多的想象和很多不同的描述。近來我們也感受到的一個趨勢是無論虛實共生還是數字孿生整個產業談論的方向更加務實了,不知道你感受到的趨勢是怎樣的?
陶闖:元宇宙,大家知道一定是魚龍混雜,因為每個人對它的定義不一樣的時候,可能是百花齊放。我覺得這是特別好的一種業態,在早期也希望各種創新的理念不斷交融。
整個元宇宙我把它定義成兩種方式,一種叫做數字原生派,一種叫數字孿生派。
數字原生派,以前是網絡經濟的人,比如游戲公司或者文化創意公司、視頻公司,這類企業是往數字原生走,構造一個在網絡上能夠更加仿真化的虛擬世界,這是數字原生派。另一種就是數字孿生派,希望以實融虛,也就是在現實的空間中,把數字化的元素能夠融合進來。
這兩個是正好相反的發展路徑,我覺得各有利弊。但是從目前整個發展的態勢來看,我剛才一直說,這次的元宇宙革命一定跟空間、物理世界分不開。如果你是一個純網絡世界,那就是另外一個高端的游戲,這不是大家追求的,大家真正追求的是能把物理世界和數字的信息完全融合到一個新的孿生體。
所以判斷到底是不是元宇宙創新的時候,你要看它是否具有真正把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二合一、融為一體的結合點,我認為這是這次元宇宙我們最看重的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甲小姐:接下來我們聊一聊時間點,元宇宙作為你心中的一個新世界,需要一點一點落地,變成現實,你希望元宇宙在當下的一個關注方向是什么?這個關注點和過去或者三年后、五年后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差異和分工?
陶闖:這個問題特別好,在硅谷經常有一句話,判斷趨勢不難,但是判斷時間點特別難。也就是說到底三年后發生什么,五年后發生什么,這件事是特別難的。
剛才我談到我介入虛擬現實可能在二十年之前,整個過程可能一路伴隨這個發展。剛才甲小姐也提到了,這次元宇宙的爆發跟過去有什么不同的變化,是線性增長還是指數裂變?我認為這次可能是一個產生裂變點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它成為一個現象級概念的核心源泉。
如果我們來看元宇宙未來,可能產生的不一樣的點是,我們認為空間可能成為一個入口了。過去在PC時代,我們的入口是搜索引擎,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入口是超級APP,但是未來入口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的空間。而這個空間只要我們戴上眼鏡或者拿起手機,你會發現通過元宇宙,這個空間已經完全被虛擬化、數字化了,每個人看到的空間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的裂變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技術累計,而是真正產生了一個對世界完全不同的認知看法。
如果從時間點來看,埃隆·馬斯克講了一件特別讓我頓悟的事,他說如果就技術而言,如果每年進步1%,即是線性增長,我可能一百年也能夠把技術實現了,何況現在我們技術發展都不是線性增長,都是指數型增長,所以只要人力、物力、財力都集中進入元宇宙這個賽道,我相信元宇宙的時間可能比我們想象的快得多。
所以三年里頭發生什么?我認為這次第一波的元宇宙,三年之內一定會實現一個雛形,而且是會顛覆傳統移動互聯網的一種新勢態。以前我們使用的APP,同時也會產生很多新型的經濟形態、新型的技術流派,這個等下到后面的問題的時候還會提到。
3.談現狀:“不一定要等到新型眼鏡的出現,元宇宙就已經在你身邊了”
甲小姐:很精彩,看來你對這個時間軸的判斷不是單點串聯的,它是一個積累之后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就好像生物多樣性里邊寒武紀大爆發一樣。你剛才專門提到了關于技術我們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確實當我們談到元宇宙的時候在談的不是單點的技術,是一攬子需要建設的一個新的基礎設施,有硬件,有軟件,有內容等等,整個生態都需要建設。想了解一下當下的現實情況,就是我國在元宇宙方面的長板在哪里,短板是什么,有沒有哪個環節的技術成為整個生態發展的一個瓶頸呢?
陶闖:這個問題,做技術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在思考。大家一般認為,當一個技術發展的時候,第一件事首先是渠道,第二才是應用。渠道就是基礎設施,或者說一個平臺,手機普及以后我們才有很多手機的APP,這是大家一般認為的。
但是大家看自動駕駛就有兩種路線的發展:一種路線是完全造一個自動駕駛的汽車,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完全實現商用化還有一定的距離,雖然我們看到很多演示和試驗性的產品;另外一條路就是特斯拉使用的,實際上是一種漸進方式,它用的是現成的汽車,但是沒想到配合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大腦,駕車的時間越多,大腦學習得越多。
對于元宇宙也一樣。很多同學認為一定要等到新型的眼鏡出來,我自己也承認未來這種XR終端包括眼鏡,有可能是元宇宙未來的一種終極形式,但是這個過程可能也很長,跟自動駕駛一樣,因為要改變人整套的光學體系和生理的體驗,還有很長的距離。
但是大家別忘了,全球90%以上的人群都已經擁有了手機,實際就可以變成元宇宙的一個窗口、入口。所以我覺得在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從基礎設施和平臺的角度,不一定等到眼鏡的出現,也許在手機方面就已經能實現很多元宇宙的場景。這是在技術上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因為應用一定有可以在手機上實現的時候,(到時)會產生剛才甲小姐提到的整個行業的裂變,從芯片、光學、模組、算力、算法等等,我覺得可能會在整個產業鏈中產生一種新型的爆炸式機會。
所以說,在元宇宙這條線上的發展,可能不一定是以前傳統說的一定要等到一個平臺設施,比如眼鏡出現以后,才出現一個新型的元宇宙場景。可能在還沒有到達之前,我覺得很多元宇宙的場景就已經可以實現了。這點對很多創業者還有元宇宙從業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也就是說不一定要等到眼鏡的出現,元宇宙就已經在你身邊了。
甲小姐:你的意思就是說元宇宙的產業鏈可能不是一個線性的上下游關系,哪個環節沒做出來,其他人動彈不得,而是說我們可以積少成多,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具備了很多元宇宙可以發展的土壤了,是這個意思嗎?
陶闖:對的,譬如就像我們今天這種對話,可能就是一個線上線下我們同時進行的。像這樣新型的業態大家會發現,只要是把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東西融合貫通,產生很多不同新的場景應用,這些都是我們泛在意義上的元宇宙。
另外元宇宙的核心點,剛才我說從虛實交互和虛擬現實出現,就是跟物理世界交互,而這次交互革命確實跟以前不一樣。
大家知道人類最早要經歷語言革命,因為有了語言,我們才有溝通,有了文字才把以前很多的信息留存下來。而元宇宙實際上是一個視覺形式的溝通,當然還有語音融合在一體,是一種五官和視覺形式的溝通,而我們人所有的認知和感知,70%以上可能都是靠視覺實現的,所以元宇宙簡單而言,就是讓我們的視覺感知力被機器增強了。
也就是說,本身用眼睛看這個商場的時候看不出太多,但是如果我用一個手機抬起來看一下,我就知道它的建筑風格是什么,你關注的是商場里有什么網紅店,我母親關注的是商場里到底還有沒有服裝店。每個人可能看到的東西、每個人世界都不一樣。當你的世界被機器增強了以后,每個人的空間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前面說的空間就是入口,你不需要再打開一個手機,打開APP做一個搜索,抬起手機,你就發現這個空間里想獲得的信息、服務、體驗都可以拿到。
所以,我覺得元宇宙革命對人類而言可能是非常深遠的。未來我們戴上眼鏡以后,大家可以想像,當然是不是未來每個人會戴上眼鏡我很難以預測,但我認為當眼鏡戴上以后,你知道發現了什么,比如我戴眼鏡能搶到紅包,你沒戴眼鏡可能看不到紅包,所以可能每個人都會戴上眼鏡。
另外眼鏡離我們的大腦特別近,這就是腦機接口的實現。我如何來驅動眼鏡來獲得我要的信息呢?可以完全用腦機接口來實現。所以你會想象到,這個可能是五年之后發生的,中間累積的應用,我認為可能無時無刻、隨著這次元宇宙的大潮不斷出現。
4.談改變:“社會關系會產生顛覆式的革命”
甲小姐:明白。之前你跟我提到一個詞叫做增量經濟,剛才你也講到,如果這件事情是互聯網就可以做的,那就沒有必要用元宇宙來做了。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之后,所有人都在追問下一個像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黃金的拳頭型賽道到底是什么。所以你既然提到了元宇宙作為一個增量經濟的概念,想請你展開一下元宇宙到底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增量的經濟?
陶闖:因為我上家的創業公司叫PPTV,實際是一個網絡經濟的公司,所以對互聯網很熟悉。做互聯網經濟的時候,我們很詫異地發現這么一個很驚奇的數字,2021年中國整個互聯網游戲的市場規模,你知道多大嗎?三千億。一個餐飲行業中,就一個火鍋行業,這是一個線下實體經濟,2021年的數字是五千億。也就是說,一個火鍋行業都比我們整個游戲行業還要大將近60%以上。而游戲行業已經催生了像今天的巨無霸,比如騰訊公司,萬億級市值的公司。所以在線下經濟里,我覺得有太多的機會是可以通過數字化來實現它的經濟升華。
怎么叫做一個增量經濟呢?這并不是以一種存量的購買。因為就火鍋而言,我們一年吃多少次火鍋?也許我喜歡吃一點,也就多一點,但是這些都是物理上的消費,增量經濟一定是一種更具備無限制的消費。比如愛喝咖啡,但是也不可能一天喝那么多咖啡。
但虛擬經濟產生了一種讓你無限遐想的空間。試想一下未來是一個數實共生的世界,就是你到我家里來坐著玩,我知道有甲小姐來了,我想把我家里裝扮成一種粉紅色的風格,我知道你喜歡夏天,我覺得可能是一種海邊的風味。你到我家里頭,假設戴著眼鏡,你看著我家里各種裝修等等都是數字產品,大家看到是這么一個沙灘的感覺。另外一個朋友是我老朋友,年齡大點,到了我家一看,原來是一套新中式的古樸的風格,所以家里會購買很多不同的裝飾風格。這就是虛擬的經濟,會為這種創意、文化來消費。
所以以后我們進到一個商場,不會為一個商場單調的設計風格而產生厭煩,會經常到商場去,每個人見到的空間都是不一樣的,有各種裝飾,有各種風格,這種會激發人類最具有魔力的地方,就是創意,而且大家會為它買單。
所以社會的發展最后會從物質消費進到精神消費,這是大家共識的馬斯洛模型,而且人類最后買單的一定是這些創意和文化的、精神的、非物質上的產品,這就是新型的增量經濟。
這種增量經濟會帶來傳統的空間物理的運營(變化)。以前傳統的房地產商管理的商場,能有兩百多家商店,但是當帶著眼鏡走進商場以后,這個商店可能有兩萬多家。你看到的商店跟我看到的商店可能也不一樣,所以物業公司變成了數字化的運營公司,也變成了一個高科技的公司。像我們剛才講到的,對所有的傳統行業、線下的實體經濟都是一個完全顛覆式的改造。
簡單說就是一個數字化升級,讓他們也能擁抱元宇宙的新型形態,所以他們以前開一個商場只能找兩百家公司收租金,未來商場能看到兩萬家,很多是數字的宣傳廣告等等,所以它們可以找兩萬家商店,甚至二十萬家的商店進行收費。
這種增量經濟是我們人類都需要的,因為社會發展主要看GDP,未來如何再能持續地有一個5%甚至5%以上的GDP發展?我們一直在尋找更多的新消費,新消費一定是超越物質的消費,是更多愿意為價值和文化買單的消費品。
所以我認為元宇宙產生了一個海量的新經濟形態。而這種新經濟形態又開始帶動我們算力,我們的超算中心。所以以后去一個商場,如果是元宇宙的商場,這個商場要有一個超算中心,要有巨大的5G也許6G網絡,所以想想商場的物業組不再是傳統的物業管理,而是真正的一個技術運營商的概念了,這就是我談到的新經濟增量。
甲小姐:你剛才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非常豐富的增量經濟的場景,給我的感覺其實是一個人無論是居家還是工作還是購物還是吃飯,他的場景變成無數種可選項的時候,其實是直接給我們的生活增加了一個維度,所以它的這個增量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百分比,而是直接多了一個想象力的維度。
你剛才也提到了每一個商場為了應對這樣一個未來想象的增量經濟可能要有超算中心,也是我的下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元宇宙不是憑空運行的,是需要物理形態的能源和算力的,一方面我們的擔憂是此刻我們都知道算力的進步速度已經遠遠比不上數據爆炸的速度了,另外一方面的擔憂是電力系統能否支持,尤其是今年我們都知道俄烏的沖突引發多國的能源危機,國內的四川也出現了嚴重的缺電,能源的短缺又會反過來制約算力。你會為此擔憂嗎?或者換句話說元宇宙的美好想象是否存在物理上的極限呢?
陶闖:所以這兩年大家看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兩個關鍵詞,一個叫能源,一個叫信息,整個社會的發展是完全靠這兩個基礎設施在發展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我們才發現,能源的需求量完全呈指數型的發展,這正是因為信息社會的發展所導致的。從能源的角度,這件事造成了巨大的氣候變暖,全球的碳危機是整個地球人關注的,大家已經感受到今年夏天怎么這么爆熱,而且全球各個地方都是兩百年不遇的高溫氣候。大家非常擔心到明年會不會更加惡化。
現在很多科學家推斷,再過90年,如果我們沒有達到碳中和,地球溫度可能會再上升3度,什么概念?整個上海將被淹沒,全球70%的農田、75%的城市都會被淹沒,而且是在90年的時間,這可能是我們整個地球人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以前我們認為化石能源是足夠的,但是現在發現化石能源不行了。最近的能源危機實際上除了俄烏戰爭以外,最大的一個就是我們一定要從化石能源轉成清潔能源。而清潔能源最近也過了一個拐點,我們現在發現光伏能源產電的成本已經低于化石能源,而且從計算角度來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能源技術現在跟不上,也就是說整個核電、光伏等等這些產能還不夠,確實需要時間把這些能源技術進行提升。
但能源角度這端我倒不擔心。我擔心的是什么?擔心的是目前在人類賽跑的過程中,能不能在90年之內快速做到碳達峰,然后到碳中和?
我們中國給的時間是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個時間我們是不是還能縮短?說老實話,2030年達到碳達峰,對我們中國來說是特別大的挑戰,因為我們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耗國,達到2060年的碳中和,也是巨大的挑戰。這也是我們能源系統的整體革新,是我們非常擔心的。
從算力的角度來說,元宇宙確實更加催生算力的需求。不像在移動互聯網上一樣天天上網,元宇宙中,假設每個人戴個眼鏡,每個人都在24小時直播,想想這需要多大的算力、帶寬去支撐元宇宙世界。
甲小姐:這其實也啟發了我們的科技工作很難孤注一擲在一個方向上,其實需要很多維度去努力的,有人去做想象力,有人就要建設基礎設施,同步并舉的發展才能達到一個平衡。除了能源和算力的挑戰之外,還有一個可能的挑戰就是元宇宙它不僅會影響生產力,可能也會帶來一些生產關系的變化,它會不會給現有的一些商業和社會秩序帶來挑戰?
陶闖:很多人最容易說的就是安全隱私,任何技術的發展都在突破我們以前所認為的安全的底線,以前所認為的隱私的底線。
想想我戴了一個眼鏡以后,只要見到朋友,眼鏡可能會告訴我他是誰。簡單來說,我有他的照片識別,或者我在搜索他的百科、他的信息??赡芾贤瑢W名字我叫不出來、忘了在哪里見面,我的眼鏡都能幫我記住,有了這么一個未來的腦機接口的大腦,我的認知不是一個簡單的提高,而是指數型的提高。
計算機可能用兩分鐘的時間就把整個世界歷史學完,我到了一個城市,以前要翻旅游書,可能戴上眼鏡以后,也就是一秒鐘的時間,這個城市所有我想要的信息都能給我出現。所以想想這種生產力,技術的突破以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物理世界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
所以有一位哲學家說人類社會永遠就在做兩件事,一個是空間,一個是時間。有的人說它是把一個空間壓縮了,讓一個讓你不理解的空間,在我戴上眼鏡或者拿起手機后,完全理解了。除了空間之外,所有我所謂的目標,包括活生生的人,都變成更加近距離,我可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所以這種時候,我們想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群體的關系,整個世界可能就變化了。
當時我在做元宇宙分析的時候,我畫了一個三角圖,特別有意思,我說我們的社會就是由人和空間組成的。大家看看,人以前從深山老林里跑出來,形成了部落,最后形成了城市、社會、群體。所以人和空間組成了社會。
但是當元宇宙這種技術發展以后,當個人認知被機器增強了以后,人和社會之間的這種關系和交流,已經完全突破了。我并不一定需要近距離接觸這位朋友,也能認識他,完全在遠處就可以。不僅是人,還有物都是這么一種關系,所以我們的社會關系會產生顛覆式的革命。
當這種社會關系不一樣以后,我們就產生新的文化,新的秩序,新的政治,新的經濟,新的社會。所以這里留給我們可能有太多的文章,這就是為什么我很難以給出元宇宙的定義,也就是說后來的空間,可能我覺得要留給未來的這些同學們。
但是我覺得特別有價值,就是我們在今天提出元宇宙。大家說2021年是元年,2022年這個時候我們還在早期,但它是一個太捉摸不定、但太有生命力的一個新型社會形態,也許是一種未來的人類文明的形態。
甲小姐:你直接把元宇宙定位成了未來文明的形態,我簡單問你最后一個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已經可以改寫自己的軟件,就是我們的思維和我們的硬件,比如我們的一些器官,我們的細胞,我們的基因,換句話說人類具備了驅動我們去進化到下一個階段的武器,而不是等待當年只能靠進化變異才能改變一個物種。很多的大科學家和大企業家就在設想人類文明的下一站,馬斯克會提出人類文明下一站應該是一個跨星球的物種,你是否認為元宇宙是你心中的那個比他的那個路線更好的一個人類文明下一站的解決方案?
陶闖:既然叫人類世界,我們還是從人出發。我們有自己的星球,就是地球,當然馬斯克希望還有外界的星球,當這個星球也許碳中和等等控制不了,氣候也控制不了,我們可能難以生存,是不是得到另外一個星球,我覺得那是另外一個高度。
但是就我們自己而言,如果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我們的人是在不斷變化的,就像你剛才說,我們現在已經有各種科技的方式對人類進行各種理解,而元宇宙讓我們整個感知世界和認知世界(的方式)變得完全不一樣。當人戴上眼鏡在觀看和理解這個世界、產生完全不一樣(感知)的時候,我相信最后一定是人機混血兒,因為人的認知不僅僅靠生理,而且要靠硅基世界。這就是回到我最初的定義——我們碳基的生命跟硅基的世界在不斷融合,形成一個新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可能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所以我自己認為元宇宙走向了一種新型的文明,這種文明確實現在我們還難以定義,因為我們誰也沒有嘗試過。
甲小姐:好的,非常精彩,今天短短的30分鐘我們的陶總已經跟我們分享了從技術到定義到概念趨勢,到一些擔憂的問題還到未來關于文明的想象,我相信剛才的對話分享,可以成為今天所有討論的一個很好的序曲,再次感謝陶總的參與,也期待你再次來到我們的甲子引力。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83瀏覽量
61911 -
元宇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397瀏覽量
114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