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AI,可以用“從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轉變來形容。下圍棋的神奇、算法科學家的高薪,抑或是投資并購的新聞,熱度已經不復往昔。反倒是在產業中,AI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應用大爆發階段,大量算法創新、軟硬件配套、垂直行業解決方案等層出不窮。
AI規模化落地應用,扎扎實實為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問題也隨之而來,AI算法的不斷升級,比如千億級參數大模型的出現,要求更強大的算力資源及服務。
最近,億歐智庫發布了《2022中國算力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從中可以看到,支撐大模型時代的算力服務,需要的是“四梁八柱”一樣的韌性和抗沖擊能力。
“四梁八柱”,是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建筑結構,梁柱是支撐大廈的根本。因此中國在經濟政治改革過程中,都強調先確立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主體框架,排出優先順序,重點推進,發揮好支撐作用。作為產業AI重要支撐的算力服務,自然就是AI產業化的“四梁八柱”。
怎樣的算力服務才能滿足時代所需,讓我們從報告中,看看是什么決定了算力服務,又有哪些群雄逐鹿。
算力服務:產業AI的輸出邏輯
可能很多人認為,算力不夠,基建來湊,緩解AI算力瓶頸要靠更多更大規模的算力集群。這當然是解決方案之一,但要注意的是,算力如同黃金、電、光纖等資源一樣,需要在互聯的過程中傳遞并發揮價值。舉個例子,電氣革命的一個標志性突破就是愛迪生將直流高壓電從5V提升到了110V,使得電力能夠在電網上進行遠距離傳輸,接下來發電設備、用電設備成網,能源互聯以及穩定的電力服務網絡,推動人類社會走上了普惠電器的時代。同樣,沒有寬帶服務,就算你家樓下埋著萬兆光纖,也照樣享受不到高速沖浪的快樂。
科技先驅、以太網之父Robert Metcalfe提出,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個體數量的平方成正比。聯網的個體數量越多,網絡的總體價值就會越高。對于AI來說也是如此,聯網的算力集群越多,能為國民經濟帶來的價值就越大,而算力互聯之后必須依靠服務來進行保障。
事實上,東數西算工程也洞察到了這一科技產業基本規律,通過推動算力成網,形成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并基于高質量算力平臺來提供服務,滿足更多領域的算力需求。
隨著使用算力的企業增多,如何評測算力、穩定供給、降本增效、便捷服務,成為待解決的問題,迫切需要與產業智能化速度相匹配的算力服務。其作為數字經濟的“四梁八柱”之一,必須從現在開始建構。
集算力服務之力,一家AI公司的突圍之路
那么,具體到現實中,企業在研發和落地AI時,究竟需要怎樣的算力服務來保駕護航?在與一些行業用戶、科研機構的交流中,我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1.資源瓶頸。
AI訓練需要極大的算力,目前,我國區域間算力資源供需還未平衡,傳統運輸方式調度難度大,算力供給與需求是不匹配的,企業要打造一個可堪重用的AI模型,必須有穩定可靠的資源銜接平臺來供給資源。有企業專家表示,專用任務的計算,高端計算資源能夠大大縮短訓練和研發周期。因此,他們選擇與一站式算力服務平臺合作,平臺能夠將多種算力資源整合,幫助企業解決了算力緊張、算力調度和算力釋放等綜合問題。
2.成本瓶頸。
AI需要調動各類專用芯片產生的諸多類型算力,研發階段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效能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都是巨大的節約。據專家分享,通過一站式算力服務來應對大規模的高密集型計算任務(特定任務、特定場景),在經濟性上更有優勢。在實際研發生產中,可以根據算力用量按需購買,及時對算力進行靈活調整,既滿足了研發需求,又避免了服務器資源限制、后期運維等成本。
3.生態瓶頸。AI發展應該以產業應用為導向,引導各方全力以赴,生態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專注AI模型研發訓練的企業,可以與算力服務平臺方合作,將一些AI應用和系統開放給平臺生態內的用戶,一鍵式地導入相應的能力來滿足應用開發、測試等需求。實現資源與服務的開放共享,有助于建立高效協同的產業供應鏈,推動AI產研用一體化。
從企業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算力服務不是單純的算力硬件性能比拼,而是集資源、應用、服務、運維為一體的體系化工程。而目前算力服務整個市場都還處于發展初期,行業競爭格局暫未完全定型,產品和解決方案也各有特色。
云廠商憑借云計算優勢能力,云上形成算力資源與服務的完整序列,更為靈活;ICT廠商計算技術突出,性能強、穩定可靠,配套服務能力強;算力代理商配套服務豐富,自身資源能力弱;國家高端計算中心基礎設施資源積累多,行業知名度、認可度高,但商業化能力弱。
那么,企業想要選擇適當的算力服務平臺,究竟有沒有定量、定性的科學方法與行業標準呢?《2022中國算力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或許可以作為參照。
算力服務POSE模型:解鎖AI產業化的新姿勢
《2022中國算力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基于對國內算力服務市場及平臺的整體調研分析,提出了算力服務綜合價值力分析模型POSE,從中,我們會發現支撐一個算力服務平臺品質的四種要素。
產品力:主要指技術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價格等產品層面的能力。曙光智算在基礎設施建設支撐與技術性能方面略勝一籌:阿里云的算力種類相較更豐富,但在自主創新能力弱于曙光智算與華為云。
運營力:包括服務能力、行業口碑、商業化能力。其中曙光智算與并行科技具有即時、專業的服務能力,對每一個客戶都可提供專業的團隊支持與應用的遷移適配服務;阿里云與華為云作為云服務先行者,積累大量案例,商業化更快。
調度力:主要聚焦資源協同調度的能力。曙光智算背靠集團20余年異構計算經驗沉淀及生態建設,阿里云憑借更早的網絡建設布局和云服務基礎,雙方并列第一。
生態力:全產業鏈資源聚合能力、適配能力、自身生態開放度等。華為云、阿里云、曙光智算背靠集團生態建設,目前都較為成熟。
不夸張地說,POSE模型的四大要素,也是算力服務的“四梁八柱”,沒有這個核心框架的承重能力,很難支撐AI大模型這樣的產業“重器”。這也是對廠商們的綜合大考:既要快速上馬,服務于如火如荼地東數西算工程;還要挑戰更好,在群雄逐鹿的競技場交出更優秀的答卷。其中,曙光在多個指標中都拔得頭籌,比起靚麗的成績,背后所做的努力更值得探究。
聚&變:一站式平臺托舉的產業AI集結令
曙光能夠在開局就拿出來全國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和諸多案例,提前吹響產業AI的集結號,這或許能夠從側面展現出曙光生態的一些特質。
1.全鏈條:曙光智算背靠集團,進行了全產業鏈布局,軟硬件一體化全面貫穿,整體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與資源調度能力都更強,滿足產業大規模應用AI所需的并發性、兼容性與穩定性。
2.全流程:曙光智算雖然入局較晚,但厚積薄發,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反而很高,比如曙光智算的點對點服務,從算力供給到調度、以及最終的部署與集成,一個平臺打通AI產業應用的全部流程,很好地幫助預訓練大模型及其他算法模型的加速落地。
3.全包容:曙光智算背靠老牌ICT廠商的多元能力和計算生態,配套服務能力強,生態豐富,有較多用戶表示曙光集團本身業務屬性與自身業態(如科研及工業)更為契合,這也是為什么曙光一站式算力服務平臺能夠支撐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數智化。
精微細致的服務所積累起來的,是一次次AI與產業的精密對接,最終量變產生質變,拉開產業AI的大幕。
人類經歷了能源互聯的電氣革命、網絡互連的信息革命,終于抵達了算力互聯的智能革命門前。算力服務,是AI訓練的暴力計算所不可或缺的底座,也是支撐算力互聯成網、AI真正走入社會經濟的關鍵力量。而借助更前沿的算力基建和算力服務,這一次,中國將率先推開產業智能的大門。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946瀏覽量
269185 -
算力
+關注
關注
1文章
983瀏覽量
148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