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段時間,ADI、英特爾等國際芯片大廠,都傳出將對部分產品線調漲價格,其中英特爾部分FPGA產品線價格漲幅最高達20%,除了原廠,晶圓代工方面也傳出漲價消息,臺積電、三星和格芯將逆勢漲價。
近年來,因為全球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低迷,國內外不少芯片廠商正面臨庫存壓力,此前也傳出不少芯片產品降價的消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何ADI、英特爾等廠商反而調漲產品價格?國內芯片廠商又處在怎樣的境況中?
國際芯片大廠為何調漲產品價格
過去兩年來,全球芯片供應嚴重短缺,各家芯片價格水漲船高,為了應對缺貨風險,芯片原廠、代理商、貿易商、終端客戶等都提升了芯片庫存,然而進入2022年,受宏觀因素影響,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減弱,相應的,上游芯片廠商開始面臨庫存壓力。
為了快速消耗庫存,不少芯片開始降價,此前電子發燒友就報道過,ST眾多熱門MCU產品降價明顯,模擬芯片巨頭TI也下調了部分芯片產品價格,存儲芯片、驅動IC等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眾多芯片廠商的營收也因此受到影響。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何ADI、英特爾等廠商卻反而調漲芯片價格呢?8月25日,ADI向客戶和分銷商發出通知,宣布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ADI表示,由于供應鏈不斷緊張,勞動力、材料、晶圓制造成本上升,ADI必須通過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來維持總利潤水平。
早在7月中旬,就有產業鏈人士透露,由于全球通脹導致生產和原材料成本飆升,英特爾將從今年10月開始,對大部分產品實施價格上調,涉及個人電腦、服務器CPU,以及包括PCH、FPGA、NUC迷你電腦和其他連接芯片在內的產品。
FPGA方面,根據英特爾發布的通知,部分產品線漲價幅度在10%-20%不等,將于10月9日正式生效,本次漲價涉及Arria、MAX、Stratix、Cyclone等產品線,其中Arria V,Arria 10,Cyclone IV,Cyclone V,Cyclone 10,MAX V,MAX 10,eASIC等較新料號漲價10%,Arria II,Cyclone II,Cyclone III,MAX II,Stratix III,Stratix IV,Stratix V,EPCQ-A等較舊料號漲價20%。
從ADI、英特爾的情況來看,對所有或部分產品線進行價格調漲,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上游原材料、晶圓制造成本上升,為了提升整體利潤水平,因此進行了價格調漲。
今年8月17日,ADI公布了其截至2022年7月30日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根據報告,ADI第三季度營收31億美元,同比增長77%,所有終端市場均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長。
然而ADI也表示,雖然如此,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已經開始影響公司業務,公司訂單量在二季度末出現放緩,訂單取消量略有增加,而且雖然本財季收入達到31億美元,卻僅比分析師預計高出1%,相比前四財季5%的平均水品有所下滑。
不難看出,在訂單量出現下滑的情況下,ADI希望通過漲價來維持公司整體的利潤水平。另外ADI主要生產可用于熱源管理和熱控制的高端模擬芯片,目標市場主要是工業和汽車等領域,因此盡管當下消費電子市場需求萎靡,而工業、汽車領域市場仍然需求旺盛,這也是ADI在其他芯片廠商降價消耗庫存的情況下,敢于漲價的底氣。
相比于ADI,英特爾或許更需要通過提價來提升整體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從英特爾此前發布的截至7月2日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來看,公司營業收入153億美元,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16.5%,創2009年二季度以來單季營收最大同比跌幅,凈虧損達4.54億美元。
英特爾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下行以及個人電腦需求量下滑。過去很長時間,英特爾主要的營收來自PC和服務器CPU,而如今除了宏觀經濟影響外,在PC和服務器CPU領域,英特爾還要面臨AMD的競爭壓力,以及亞馬遜等自研Arm架構CPU的威脅,那么接下來,英特爾如何讓公司業績有所扭轉呢?
調漲價格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從英特爾此次的調價來看,重點在FPGA產品線,隨著全球新一代通信設備部署,人工智能及自動駕駛技術等新興市場需求增加,FPGA市場規模在持續提高,因此并不會受到當下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低迷的影響。并且英特爾在FPGA市場本身具備極強的競爭力,英特爾的FPGA市場占比,僅次于賽靈思,排名第二。因此在消費電子需求減弱的情況下,英特爾具備足夠的底氣,可以通過調漲FPGA的價格來增加利潤。
國內芯片廠商面臨高庫存壓力
面對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低迷,ADI、英特爾等國際芯片大廠,通過提升非消費電子應用領域的產品價格,來維持公司整體利潤水平,而不少國內芯片廠商,正在面臨消費電子市場帶來的庫存壓力,卻沒有能夠提價的底氣和實力。
原因是,過去這些年,在國家大力支持芯片產業發展背景下,不少芯片企業得以快速發展,更多還是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雖然也有不少企業逐漸面向工業、汽車等領域推出芯片產品,不過相對國際大廠而言,在這方面的競爭力仍然較弱。
比如韋爾股份,2022年中期存貨相比2021年末增加近40億元,從營業收入結構來看,韋爾股份來自智能手機領域的營業收入占比最大。
韋爾股份主要提供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觸控與顯示解決方案和模擬解決方案,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中,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務營業收入72.98億元,占比80.15%,觸控與顯示解決方案業務營業收入11.88 億元,占比13.04%,模擬解決方案營業收入6.20億,占比6.81%。其中44%的業務來源于智能手機、6%的營收來自于筆記本電腦,另外22%的營收來自于汽車電子、17%營收來自于安防監控。
中微半導日前也表示,公司的存貨在增加,包括晶圓庫存和芯片庫存兩部分,該公司表示將會把產能調劑到附加值更高的市場領域去。
中微半導具備8位和32位MCU、高精度模擬、功率驅動、功率器件、無線射頻和底層核心算法的設計能力,目前在售產品主要包括家電控制芯片、消費電子芯片、電機與電池芯片、傳感器信號處理芯片、功率器件芯片和汽車電子芯片等,廣泛應用于智能家電、消費電子、電機與電池、醫療健康、物聯網等領域。
中微半導的消費電子芯片廣泛應用于電動牙刷、電子煙和無線充電器等電子產品。另外其在大家電(空冰洗)、工業控制和汽車電子等領域應用增長速度較快,終端客戶包括美的、海爾、格力、九陽、蘇泊爾、小米、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TTI(創科集團)、Nidec(日本電產)、重慶長安、比亞迪、廣汽、吉利等國內外知名客戶。
可以看到,消費電子業務占比較高,而今年以來需求出現大幅度反轉,使得國產芯片廠商在消費領域的芯片產品庫存增加,而接下來預計會有不少芯片廠商將調整產品和產能結構,以應對持續消費電子市場的持續低迷。
小結
當前很明顯的情況是,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減弱,致使該領域芯片庫存增加,不少芯片公司營收增長放緩,從應對來看,國外芯片大廠因為在工業、汽車等領域具備較強的積累和極強的競爭力,開始通過調整部分芯片產品的價格,來平衡公司的整體利潤。
而國內不少芯片公司更多業務來源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在面臨庫存壓力的同時,在工業、汽車等其他需求強勁的領域競爭力仍然較弱,估計在這波下行行情中將會受到較大影響,不過預計接下來將會有更多廠商會加強在非消費領域的投入,未來的競爭力也會逐漸增強。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65瀏覽量
424839 -
ADI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45829瀏覽量
250659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36瀏覽量
128114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093瀏覽量
154352
原文標題:為何國內芯片廠商庫存高企,而國際大廠還在漲價?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