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礎知識盤點
0.1 循環(loop)
定義
loop(llvm里理解為natural loop)是定義在CFG中的一個結點集合L,并具有以下屬性[1][2]:
有單一的入口結點(稱為header),該結點支配loop中的所有結點;
存在一條進入循環頭的回邊;
相關術語
entering block:一個非loop內的結點有一條邊連接到loop。當只有一個entering block且其只有一條邊連接到header,稱之為preheader;作為非loop結點的peheader支配整個loop;
latch:有一條邊連接到header;
backedge:稱為回邊,一條從latch到header的邊;
exiting edge:一條邊從loop內到loop外,邊的出發結點稱之為exiting block,目標結點稱之為exit block;
上面右圖中,黃色區域是一個loop,而紅色區域不是,為什么呢?
因為紅色區域a和c都是入口結點,不滿足單一入口結點的性質。
0.2 Scalar Evolution(SCEV)
定義
SCEV是編譯器對變量進行分析的優化(往往只針對整數類型),且主要用于分析循環中變量是如何被更新的,然后根據這個信息來進行優化。
循環鏈
如圖所示,循環中歸納變量var的起始值為start,迭代的方式為?,步長為step;
它的循環鏈(chrec,Chains of Recurrences)如下:
var = {start, ? , step}
// ?∈{+,?}
// start: starting value
// step: step in each iteration
舉個例子:
intm=0; for(inti=0;i
那么m的循環鏈為:m = {0,+,n}。
1. Induction Variable(歸納變量)
1.1 定義
循環的每次迭代中增加或減少固定量的變量,或者是另一個歸納變量的線性函數。
舉個例子[3],下面循環中的i和j都是歸納變量:
for(i=0;i10;?++i)?{ ????j?=?17?*?i; }
1.2 益處
歸納變量優化的好處,有但不局限于以下幾點:
用更簡單的指令替換原來的計算方式。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識別到歸納變量,將對應的乘法替換為代價更小的加法。
j=-17; for(i=0;i10;?++i)?{ ????j?=?j?+?17; }
減少歸納變量的數目,降低寄存器壓力。
externintsum; intfoo(intn){ inti,j; j=5; for(i=0;i
當前的loop有兩個歸納變量:i、j,用其中一個變量表達另外一個后,如下:
externintsum; intfoo(intn){ inti; for(i=0;i
歸納變量替換,使變量和循環索引之間的關系變得明確,便于其他優化分析(如依賴性分析)。舉例如下,將c表示為循環索引相關的函數:
intc,i; c=10; for(i=0;i10;?i++)?{ ????c?=?c?+?5;?//?c?is?incremented?by?5?for?each?loop?iteration }
轉換為:
intc,i; c=10; for(i=0;i10;?i++)?{ ????c?=?10?+?5?*?(i?+?1);??//?c?is?explicitly?expressed?as?a?function?of?loop?index }
2. 實踐
2.1 相關編譯選項
compiler | option |
---|---|
gcc | -fivopt |
畢昇 | -indvars |
2.2 優化用例
歸納變量的優化(ivs)在llvm中的位置是:llvmlibTransformsScalarIndVarSimplify.cpp
讓我們通過一個用例,看看畢昇編譯器的優化過程。
如下圖,假設上面func里面的部分就是要優化的代碼,下面func里面就是預期生成的結果:
它的IR用例test.ll是:
編譯命令是:
opt test.ll -indvars -S
當前的例子中,header、latch和exiting block都是同一個BB,即bb5。
步驟一:依據 def-use 關系,遍歷loop的 ExitBlock 中phi結點的操作數的來源,計算出最終值同時替換它,繼而替換該phi結點的使用。
例子中,計算 %tmp2.lcssa ,其唯一的操作數是 %tmp2 = add nuw nsw i32 %i.01.0, 3 ,該表達式所在的loop是bb5,此時 %tmp2 的循環鏈為
%tmp2={3,+,3}<%bb5>
獲取當前loop的不退出循環的最大值是199999,那當前 %tmp2=add(3, mul(3,199999))=600000;接下來會看當前的替換不是高代價(代價的計算會依據不同架構有所不同),同時在phi結點的 user 中替換該值。優化結果如下:
步驟二:遍歷 ExitingBlock ,對其跳轉條件進行計算,依據 def-use 的關系,刪除相應的指令。
例子中,計算出 br i1 %0, label %bb5, label %bb7 的 %0 是 false,跳轉指令替換后,%0 = icmp ult i32 %tmp4,200000 不存在 user,將其加入到“死指令”中。優化結果如下:
步驟三:刪除所有“死指令”,并看看他的操作數是否要一并刪除。
例子中,作為 %0 的操作數的 %tmp4 還有其他的 user %x.03.0,因此不能被視為“死指令”被刪除。優化結果如下:
步驟四:刪除 HeaderBlock 中的“死”phi結點。
例子中, %tmp4 和phi結點 %x.03.0 構成了一個不會有成果的循環,就會刪除它們,同理刪除 %tmp2 和 %i.01.0 。優化結果如下:
原文標題:編譯器優化那些事兒(4):歸納變量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openEule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寄存器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357瀏覽量
120637 -
編譯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36瀏覽量
49172 -
CFG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9825
原文標題:編譯器優化那些事兒(4):歸納變量
文章出處:【微信號:openEulercommunity,微信公眾號:openEule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