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駕駛一直是汽車圈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依附于5G技術商用化,全自動駕駛的落地貌似離我們僅一步之遙。今年6月份,滴滴出行在上海首次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更是刺激了一大批全自動駕駛愛好者的神經,大肆的媒體宣傳及稱贊,堅定了大家對全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信心。
全自動駕駛,顧名思義就是僅依靠車輛配置的硬件設備及控制軟件實現車輛載人無固定使用場景從一個目標點自動行駛到另一個目標點。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類似設備的布設,在工業園、學校、醫院等固定場所,經常可以看見無人配送車工作,很多人稱之為“全自動駕駛”,可是這真的就是“全自動駕駛”嗎?前面所說的全自動駕駛,在這個場景下有幾個方面依舊沒有實現,那就是“無固定場景”及“載人”。在很多地方,也實現了無人公交車載人出行的服務,但是這些服務依舊是在固定場景下實現的,唯一的駕駛場景,獨立的運行路線,與實際的全自動駕駛依舊有很大的差別。全自動駕駛的落地,到底需要哪些條件支持?
1 技術條件支持
全自動駕駛落地必定是需要完善的技術支持的,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配置,亦或是深度學習系統,為了能夠讓全自動駕駛被接受,必定是需要具備超高的安全指數的,只有提供給大家完備的實驗數據,告知全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指標,才可以讓大家放心將自身生命安全交給車輛。因為全自動駕駛是不需要人類操作車輛,在實現落地后的一段時間,一定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正如特斯拉Autopilot系統,一點小小的失誤必定會被放大化,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因此,如何做到足夠安全,是技術研發人員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技術對于全自動駕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因為技術的復雜,將會有長一段時間的研發及資金投入,需要有各專業方向的專家深入合作,針對這一方面,在這里就不做過多贅述。
2 成本把控支持
提到全自動駕駛,很多人就會想到雷達、攝像頭、算法等各種高技術科技,伴隨著的就是車輛成本的把控,據了解,現在就造出一輛真正可以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成本在25萬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幣1,74萬元。 很少會有一個普通家庭會花費百萬元去購買一輛汽車,因此,成本把控必會是實現全自動駕駛落地重要一環,而成本降低,帶來的將會是匹配設備質量的下降,隨之帶來的就是車輛安全指標降低,結果就是給用戶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適度成本把控,將會成為全自動駕駛合適落地重要影響因素。
3 道路環境支持
全自動駕駛落地后,與人類駕駛的車輛協調合作將是一大考驗。道路環境千變萬化,加塞、堵車、變道等現象時常發生,全自動駕駛車輛如果僅使用技術人員配置的程序指令,將會很難處理這些應急現象,因此需要深度學習系統不斷自學優化。
而全自動駕駛落地,是否能與人類駕駛車輛一同在道路行駛依舊是討論要點,如果發生事故后,責任如何判定等問題依舊需要解決(后面將會討論),對此,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解決方案:
1)開設專用車道
給全自動駕駛車輛開設專用車道是現如今最可能實現的一種方案,正如很多城市給公交車開設專用通道類似,給全自動駕駛車輛開設專用通道將會是將人類駕駛車輛與全自動駕駛車輛分開管理的最優手段,兩種類型的車輛不會有過多交涉,將會有效減少兩類汽車發生碰撞的可能性。
但是在此方案下,依舊會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給全自動駕駛汽車開設專用車道,將會增加車道使用成本,在全自動汽車落地前期,不會有大規模全自動車輛被使用,因此,僅為較少車輛做如此大的道路改造是否值得?車輛行駛不僅僅在城市道路,也會有一大部分車輛在農村行駛,農村道路復雜多變且相對較窄,給全自動駕駛車輛開設專用車道是不太現實的,更不用說在西部地區、山區道路開設專用車道。如果采取這種方案,全自動駕駛的落地將會是以一種“城市包圍農村”的方式實現的,只有足夠體量的全自動駕駛車輛在城市被使用,農村地區才會考慮去新增全自動駕駛專用車道,而前期限制使用場景的情況下,會讓那些需要在城市、農村都有行駛需求的那些人不去考慮全自動駕駛車輛的購買,給全自動駕駛車輛的全面鋪開提升了難度。
2)車輛種類全部替換
將車輛種類全面替換這一做法,一定是需要政府政策的相關支持,且在此情況下一定會影響很多人的利益。假設在全自動駕駛落地技術達標后,要求4S店等銷售車輛場所僅可銷售全自動駕駛汽車,這也將會是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一輛汽車更換報廢至少15年,從政策發布,到全面更換,這中間至少需要15年時間,且有些車主在車輛達到15年年限后不會去考慮更換車輛,因此這個過程只會更長。假設政府提供以舊換新或資金補貼等支持,這會花費較大的資金成本,且依舊會有很多車主不愿更換車輛,因此,在這一過渡階段,道路上必定會有人類駕駛車輛與全自動駕駛車輛混合行駛的現象,這將使得道路行駛環境更加復雜產生更多問題。
4 政策條例支持
車輛上路,需要國家政策允準與相關政策的配套,以現在車輛銷售來說,上路車輛一定是需要達到國家安全標準及排放標準的,且車輛上路后,需要定期年檢并上給車輛上保險,這一個環節,就需要很多人力的支持。
將之匹配到全自動駕駛車輛上,國家需要對全自動駕駛車輛安全指標提供完整的參考方案,如碰撞可能性、缺電提醒及缺電后處理方案等,只有全部達到相對指標后,才可以進入市場銷售。在排放標準環節,全自動駕駛車輛更可能會在新能源汽車上實現,而全自動駕駛車輛需要雷達、攝像頭等硬件的支持,在行駛過程中需要消耗較多的電力,因此,單次運行里程及充電時間要求等內容,就需要提供明確的要求,以防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出現缺電的問題。每年車輛年檢要求也會與人類駕駛車輛有所不同,如何定義年檢要求,將會是全自動駕駛車輛出現后需要處理的問題。
前文所述,全自動駕駛落地后很大可能性會出現全自動駕駛車輛與人類駕駛車輛共同在道路行駛的可能性,如果車輛出現碰撞后,如何定義事故責任是需要很多方向的考慮,比如全自動駕駛車輛碰撞到其他車輛后,事故主體是車主還是軟件供應商?這將是一個討論點,因為全自動駕駛車輛全部是由軟件供應商提供的軟件進行操作,車主沒有對車輛進行實際操控,所以在事故形成上并沒有車主的參與,而車輛售出后,該車的所有權歸屬于車主所有,因此,在這一問題下,需要保險公司及多方面的相互協調。
5 售后市場支持
汽車售出后,是需要定期進行保養及維護的,在多數情況下,也需要進行車輛的更換與維修。全自動駕駛車輛因為是由軟件系統工作操作車輛,因此出現事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相關文章:自動駕駛世界的汽車后市場會是什么樣),更多是需要進行保養維護及硬件設施的更換與軟件的升級,全自動駕駛車輛不同于現有的人類駕駛車輛,構造與維護需求上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屆時,現有的4S店、維修廠是否能夠達到要求,將會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此龐大車輛基數的維修保養工作如果全部交由主車廠來進行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全自動駕駛時代的4S店與維修廠市場準入門檻會大大提高,這將會淘汰一大批路邊小型維修廠,對應的員工要求也會有極大的提升。
討論了以上5點后,我們發現全自動駕駛時代并不會很快到來,技術要求的提升、成本把控的降低、道路環境的改善、政策條例的完善、售后服務的轉型,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全自動駕駛落地的可能性,除了這5點,還有更多的因素將會影響全自動駕駛的落地,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916瀏覽量
1667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