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近日有消息稱,汽車芯片大廠安森美深圳廠內部人士指出,其車用IGBT訂單已滿且已不再接單,但不排除訂單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額下單(overbooking)。
不久前,安森美才經歷了物流危機。4月,安森美發布通知稱,受到疫情影響,其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被迫關閉,該配送中心承擔著安森美在深圳、蘇州、四川樂山三大工廠的物流分發。根據市調公司TSR的數據,安森美在汽車成像市場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在汽車感知領域份額超過80%,其物流受阻無疑影響到汽車行業的生產。好在4月25日安森美表示上海全球配送中心復工申請已獲批,逐漸恢復物流。
來源:富昌電子
不過根據富昌電子統計的數據,以安森美為例,在2022Q2,IBGT的貨期在39-52周,貨期以及價格都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來源:富昌電子
同時,另一家汽車芯片大廠恩智浦的汽車模擬和電源產品交期也長達45-52周,安森美和恩智浦的傳感器產品交期最長都達到52周,且價格同樣有上漲趨勢。
所以現在看來,在物流問題解決后,汽車芯片供不應求的情況依然存在。去年第四季度,汽車缺芯問題曾一度有好轉跡象,但進入2022年,缺芯問題再次成為擺在海內外車企面前的一座大山。
從終端角度去看,進入2022年,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新能源汽車在整體汽車市場中的滲透率在持續提升。2021年11月,乘聯會公布的國內乘用車市場銷售數據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20%,而這個數字,在2022年繼續穩步提高。2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21.8%,3月這個數字更是達到28.2%,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從供應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高,意味著電子電控等產品需求將會稱指數級增長,長期來看,供應需求難以跟上需求增長。由于目前電動汽車所用到的ECU(電子控制單元)數量是普通燃油車的四到五倍,所以即使整個乘用車市場增長放緩,但新能源滲透率提高,依然會給上游MCU、功率器件等供應商帶來巨大的需求增長。
而芯片供應方面,目前制造端的增產依然效果有限,包括近期安森美車用IGBT暫停接單也能相應體現出供應端的窘境。供貨困難,不只是國際品牌存在問題,近期小編從一家國內車規芯片廠商了解到,目前車用MCU市場也同樣十分緊缺,公司產品在處于分貨狀態,交期已經被拉長之50-55周左右。
車用MCU的市場份額主要由海外IDM大廠占大頭,而臺積電又占汽車MCU代工的70%份額。雖然國產替代在汽車芯片缺芯風波中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機會,多家國內汽車MCU廠商都依靠這次機會獲得部分市場份額,但畢竟國內芯片廠商主要是Fabless模式,比較依賴于臺積電的產能。臺積電能否為汽車芯片提供更多的產能,一方面是緩解汽車芯片短缺,另一方面是國產車用MCU能否取得更大發展空間的關鍵。
當然大陸的晶圓代工廠比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都在繼續擴產,同時中芯國際已經在為國內汽車芯片廠商代工,中芯國際2021年新增月產能10萬片折合8英寸,2022年計劃產能增量將多于2021年;華虹半導體去年開始量產車規級IGBT,按照去年6月的數據,華虹半導體12英寸IGBT已經產出超過1萬片晶圓。
而傳統汽車芯片IDM巨頭們的擴產進度,還暫時跟不上市場需求,英飛凌、ST、安森美等的擴產計劃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爬升至計劃產能。可以預見,汽車芯片供應缺口,在今年年內可能依然不容客觀。
-
安森美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703瀏覽量
92149 -
汽車芯片
+關注
關注
10文章
872瀏覽量
43436 -
汽車半導體
+關注
關注
0文章
79瀏覽量
77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