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做為硬科技的代表,推動著電子科技的進步,造福人們的美好生活。高速網絡、人工智能、以及高效節能等哪一項不是與人民生活、時代進程息息相關。從芯片設計到方案開發到應用推廣,我們的工程師朋友們正在以實際行動,踐行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能、工業制造等產業的改變,努力助推“碳中和”的目標實現。
作為專業的電子科技類媒體平臺,電子發燒友始終緊跟產業趨勢,為廣大芯片廠商、系統廠商,和電子工程師提供交流的渠道。2022年,我們將舉辦春秋兩季電機控制先進技術研討會、5G創新技術論壇、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論壇、中國模擬半導體大會、工業控制技術論壇、中國IoT大會等多場技術峰會,以及推出貼近產業熱點的報道、報告、直播、視頻等優質內容。我們的分析師團隊一直以來,有著對產業的跟蹤調研和深入洞察,那么對于2022年產業趨勢有哪些見解呢?
2022年,5G發展將迎來新的產業里程碑
今年,疫情雖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造成重大影響,但5G和物聯網發展腳步依然堅定有力。GSMA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到11月,全球已經有180個5G商用網絡,5G終端側已經發布了850多款,全球各大洲都實現了5G覆蓋。2021年全球移動連接數超過百億,其中蜂窩物聯網連接數超過22億。GSMA預計2025年全球將有405張5G網絡覆蓋125個國家。
三大5G芯片廠商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發布了支持3GPPRelease-16規范的新系列芯片,移動終端、車載終端和工業終端有望在2022年實現更多的新品發布。芯片更新換代、車載、工業、智慧交通等多個應用場景的拓展推動了5G模組的爆發式增長,今年第二季度全球5G模組同比增長了8倍,2022年有望獲得更大數量的增長。
中國5G建設世界矚目。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Belfer科學和國際事務中心日前發表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5G通訊、人工智能等領域已經開始領先美國。中國5G基站數量是美國的9倍,網絡速度是美國的5倍。
中國在5G基站數和連接數上表現驚艷。截止到今年11月,中國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139萬個,占全球70%,5G連接數約4.28億,預計年底中國5G用戶滲透率將達30%。中國信通院最新預測,到2022年底中國5G基站數預計將會超過200萬,5G終端數將超6億。
在5G基站的大力建設下,目前中國已建設了虛擬專網、混合專網超過2300個。此外,全國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涵蓋工業、醫療、教育、鐵路、礦山等40多個行業。
5G發展迅猛,但是5G商用的規模化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面臨的主要問題:5G與現有技術融合,安全與營私,運營成本,生態和垂直行業的融合程度等等。2022年我們期待5G創新技術帶來更多痛點問題的解決,5G移動終端數、5G網絡覆蓋和融合創新將迎來新的里程碑。
2022年,AI勢要破界而出
創新是AI(人工智能)的立身之本,也是AI企業的成事之基。2021年,AI企業創新的側重點更加貼近應用端,“AI+”的理念得到了廣泛了認可,為工業、醫療、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創造業務價值。在此過程中,語音、文字、視覺等方面的AI技術摒棄了單純的“炫技”,從單模態智能快速向多模態智能發展,人機交互的智能化程度也成為終端產品越來越重要的特征參數。
2021年,AI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發展成果,伴隨而來也有很多更加實際的發展挑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類的認知邊界已經成為AI產業發展的瓶頸。2022年,AI將進一步增強落地,賦能更多的傳統產業,但AI技術發展的前沿將從“落地者遠”進一步演變為“破界者強”,那些率先推倒人類認知藩籬的企業,將逐步拉開和產業大軍的差距,成為下一個時代的“AI獨角獸”。
軟件算法將繼續扮演拓疆的前行者,通過訓練和學習找到更多人類未知的創新點,更廣泛落地帶來的大數據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根據市場分析機構Gartner的預測,2022年全球AI軟件收入總額預計將達到625億美元,同比增長21.3%,知識管理、虛擬助手、自動駕駛汽車、數字工作場所和眾包數據成為重點領域。
當然,更復雜、智能的算法模型需要硬件支撐,2022年存內計算、架構創新等名詞在AI領域出現的頻率會更高,致力于打破傳統架構的算力瓶頸。
2022年,電機控制市場在“雙替代”推動下將迎來更大發展機會
2021年,“缺貨”成為了避不開的話題,年初3月份我們的BLDC電機論壇上還有不少廠商來現場找貨;汽車制造商還因為缺芯的問題停工減產;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行業也都受到了缺芯的影響。盡管受到了缺芯的影響,但有些行業市場2021年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比如服務器、TWS耳機、快充、存儲、汽車,以及電機控制等市場。那么2022年哪些市場的潛力會比較大呢?
拿電機控制市場來說,隨著2021年6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最新電機能效標準《GB18613-2020電動機能效限定及能效等級》,該標準實施后,三相異步電機能效限定值達不到IE3的電機,就不能再生產、銷售和采購了。
2021年11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和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兩部門發布了《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工信廳聯節〔2021〕45號),“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00萬噸。推廣應用一批關鍵核心材料、部件和工藝技術裝備,形成一批骨干優勢制造企業,促進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而今年以來,很多國外控制器和功率器件廠商缺貨,漲價問題嚴重,使得不少電機控制方案開始大規模求助國產元器件廠商。
也就是說,未來電機市場將轉向高效電機,電機控制市場將會迎來新技術替代就技術;國產芯片替代海外芯片的“雙替代”時代。2022年,在“雙替代”的推動下,電機控制市場和國產芯片廠商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2022年,模擬IC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發展
2021年模擬IC市場一反常態出現幾大特征,全球模擬IC市場呈現兩位數增長,由于電源、驅動、射頻類IC都是缺芯的“重災區”,模擬IC價格出現上漲。在國內,模擬器件約占到集成電路的10%以上,模擬IC已經突破千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并持續快速增長。
從全球模擬IC的Top10排名來看,從2011年開始到2020年,前5的排名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十年來,TI、ADI、ST、英飛凌一直都穩定在前5中。而且前5廠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從41.1%增長到了48%,接近半壁江山。前10大廠商合計占了62%的市場。
相比之下,國內模擬IC企業雖多但不強,整體規模較小。不只產品種類少、營收小,在我們歷時三個月對國內模擬IC企業的調研顯示出,21%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是10%~15%;20%的企業研發投入在5%~10%,也有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超過20%。整體反映出模擬IC企業對研發投入還需加強。
當然,整體上國內模擬IC企業正在實現局部突破、加速發展。隨著國產替代的進程加速,國內模擬IC廠商的發展空間巨大。如今的國內模擬IC產品只要性能足夠好,產量和質量能有保證,系統廠商都愿意去嘗試。
根據我們的調查,新能源汽車及互聯網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物聯網應用的擴大、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5G帶來的通信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將是模擬IC行業發展的最大機遇。
在國內,一大批模擬IC設計公司涌現形成了創業潮、上市潮。隨著優秀的模擬IC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我們認為,接下來模擬IC企業將開啟并購整合的模式,這將有利于國內模擬IC企業做大做強。
作為專業的電子科技類媒體平臺,電子發燒友始終緊跟產業趨勢,為廣大芯片廠商、系統廠商,和電子工程師提供交流的渠道。2022年,我們將舉辦春秋兩季電機控制先進技術研討會、5G創新技術論壇、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論壇、中國模擬半導體大會、工業控制技術論壇、中國IoT大會等多場技術峰會,以及推出貼近產業熱點的報道、報告、直播、視頻等優質內容。我們的分析師團隊一直以來,有著對產業的跟蹤調研和深入洞察,那么對于2022年產業趨勢有哪些見解呢?
2022年,5G發展將迎來新的產業里程碑
今年,疫情雖然對全球經濟和社會造成重大影響,但5G和物聯網發展腳步依然堅定有力。GSMA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到11月,全球已經有180個5G商用網絡,5G終端側已經發布了850多款,全球各大洲都實現了5G覆蓋。2021年全球移動連接數超過百億,其中蜂窩物聯網連接數超過22億。GSMA預計2025年全球將有405張5G網絡覆蓋125個國家。
三大5G芯片廠商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發布了支持3GPPRelease-16規范的新系列芯片,移動終端、車載終端和工業終端有望在2022年實現更多的新品發布。芯片更新換代、車載、工業、智慧交通等多個應用場景的拓展推動了5G模組的爆發式增長,今年第二季度全球5G模組同比增長了8倍,2022年有望獲得更大數量的增長。
中國5G建設世界矚目。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Belfer科學和國際事務中心日前發表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5G通訊、人工智能等領域已經開始領先美國。中國5G基站數量是美國的9倍,網絡速度是美國的5倍。
中國在5G基站數和連接數上表現驚艷。截止到今年11月,中國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139萬個,占全球70%,5G連接數約4.28億,預計年底中國5G用戶滲透率將達30%。中國信通院最新預測,到2022年底中國5G基站數預計將會超過200萬,5G終端數將超6億。
在5G基站的大力建設下,目前中國已建設了虛擬專網、混合專網超過2300個。此外,全國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涵蓋工業、醫療、教育、鐵路、礦山等40多個行業。
5G發展迅猛,但是5G商用的規模化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面臨的主要問題:5G與現有技術融合,安全與營私,運營成本,生態和垂直行業的融合程度等等。2022年我們期待5G創新技術帶來更多痛點問題的解決,5G移動終端數、5G網絡覆蓋和融合創新將迎來新的里程碑。
2022年,AI勢要破界而出
創新是AI(人工智能)的立身之本,也是AI企業的成事之基。2021年,AI企業創新的側重點更加貼近應用端,“AI+”的理念得到了廣泛了認可,為工業、醫療、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創造業務價值。在此過程中,語音、文字、視覺等方面的AI技術摒棄了單純的“炫技”,從單模態智能快速向多模態智能發展,人機交互的智能化程度也成為終端產品越來越重要的特征參數。
2021年,AI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發展成果,伴隨而來也有很多更加實際的發展挑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類的認知邊界已經成為AI產業發展的瓶頸。2022年,AI將進一步增強落地,賦能更多的傳統產業,但AI技術發展的前沿將從“落地者遠”進一步演變為“破界者強”,那些率先推倒人類認知藩籬的企業,將逐步拉開和產業大軍的差距,成為下一個時代的“AI獨角獸”。
軟件算法將繼續扮演拓疆的前行者,通過訓練和學習找到更多人類未知的創新點,更廣泛落地帶來的大數據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根據市場分析機構Gartner的預測,2022年全球AI軟件收入總額預計將達到625億美元,同比增長21.3%,知識管理、虛擬助手、自動駕駛汽車、數字工作場所和眾包數據成為重點領域。
當然,更復雜、智能的算法模型需要硬件支撐,2022年存內計算、架構創新等名詞在AI領域出現的頻率會更高,致力于打破傳統架構的算力瓶頸。
2022年,電機控制市場在“雙替代”推動下將迎來更大發展機會
2021年,“缺貨”成為了避不開的話題,年初3月份我們的BLDC電機論壇上還有不少廠商來現場找貨;汽車制造商還因為缺芯的問題停工減產;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行業也都受到了缺芯的影響。盡管受到了缺芯的影響,但有些行業市場2021年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比如服務器、TWS耳機、快充、存儲、汽車,以及電機控制等市場。那么2022年哪些市場的潛力會比較大呢?
拿電機控制市場來說,隨著2021年6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最新電機能效標準《GB18613-2020電動機能效限定及能效等級》,該標準實施后,三相異步電機能效限定值達不到IE3的電機,就不能再生產、銷售和采購了。
2021年11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和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兩部門發布了《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工信廳聯節〔2021〕45號),“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00萬噸。推廣應用一批關鍵核心材料、部件和工藝技術裝備,形成一批骨干優勢制造企業,促進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而今年以來,很多國外控制器和功率器件廠商缺貨,漲價問題嚴重,使得不少電機控制方案開始大規模求助國產元器件廠商。
也就是說,未來電機市場將轉向高效電機,電機控制市場將會迎來新技術替代就技術;國產芯片替代海外芯片的“雙替代”時代。2022年,在“雙替代”的推動下,電機控制市場和國產芯片廠商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2022年,模擬IC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發展
2021年模擬IC市場一反常態出現幾大特征,全球模擬IC市場呈現兩位數增長,由于電源、驅動、射頻類IC都是缺芯的“重災區”,模擬IC價格出現上漲。在國內,模擬器件約占到集成電路的10%以上,模擬IC已經突破千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并持續快速增長。
從全球模擬IC的Top10排名來看,從2011年開始到2020年,前5的排名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十年來,TI、ADI、ST、英飛凌一直都穩定在前5中。而且前5廠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從41.1%增長到了48%,接近半壁江山。前10大廠商合計占了62%的市場。
相比之下,國內模擬IC企業雖多但不強,整體規模較小。不只產品種類少、營收小,在我們歷時三個月對國內模擬IC企業的調研顯示出,21%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是10%~15%;20%的企業研發投入在5%~10%,也有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超過20%。整體反映出模擬IC企業對研發投入還需加強。
當然,整體上國內模擬IC企業正在實現局部突破、加速發展。隨著國產替代的進程加速,國內模擬IC廠商的發展空間巨大。如今的國內模擬IC產品只要性能足夠好,產量和質量能有保證,系統廠商都愿意去嘗試。
根據我們的調查,新能源汽車及互聯網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物聯網應用的擴大、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5G帶來的通信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將是模擬IC行業發展的最大機遇。
在國內,一大批模擬IC設計公司涌現形成了創業潮、上市潮。隨著優秀的模擬IC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我們認為,接下來模擬IC企業將開啟并購整合的模式,這將有利于國內模擬IC企業做大做強。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15瀏覽量
219829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9瀏覽量
5648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美銀分析師:英偉達加大“物理AI”投入為明智之舉
近日,美國銀行的分析師對英偉達在“物理AI”領域的最新動向發表了評論。分析師指出,英偉達決定加大對“物理AI”的投入,是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合乎邏輯的下一步舉措。 “物理AI”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
江波龍:值25周年之際,展望2025,存儲邁向新高度
策劃了《2025年半導體產業展望》專題,收到數十位國內外半導體創新領袖企業高管的前瞻觀點。此次,電子發燒友特別采訪了江波龍電子,以下是其對2
發表于 12-30 18:11
?359次閱讀
村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橋本武史:展望2025年半導體產業新趨勢
網策劃了《2025年半導體產業展望》專題,收到數十位國內外半導體創新領袖企業高管的前瞻觀點。其中,電子發燒友特別采訪了村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市場及業務發展統括部副總裁橋本武史,以下是
發表于 12-26 18:32
?676次閱讀
百度市值被低估?分析師看好其長期發展潛力
近期,盡管微軟和Meta公布了超預期的財報,但市場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熱情似乎有所減退。在此背景下,中概股也普遍走低,百度同樣未能幸免。然而,多位分析師對百度的長期發展潛力表示看好,認為其市值被低估。
喜訊!華秋電子宣布完成新一輪3.1億元融資
信息化技術改善傳統電子產業鏈服務。自2011年成立以來,布局了 “電子發燒友網?華秋方案?華秋Layout?華秋DFM?華秋商城?華秋PCB?華秋SMT” 等一系列產業服務平臺,全面打
發表于 10-10 09:19
【快訊】吹田電氣亮相武漢電力電子產業大會
2024年9月21日,電力電子產業大會武漢站在武漢華美達光谷酒店召開,吹田電氣受邀參會。作為全球電子測量和控制、電氣監控和分析解決方案的專家,吹田電氣在大會上展示了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吸
英偉達Q2銷售額翻倍 分析師預測營收達286億美元 利潤187億美元
盡管因為AI 火爆的英偉達非常賺錢大家都知道,但是能夠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依然很難,但是面對即將發布的二季度財報數據,有分析師給出了翻倍增長的預測。 據外媒報道,有部分分析師給出了非常高的預測值
航盛集團亮相IAEIS 2024第十三屆國際汽車電子產業峰會
日前,由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主辦的主題為“布局全球產業鏈,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IAEIS 2024第十三屆國際汽車電子產業峰會暨2023
GaN技術引領功率電子產業新風潮,預估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3億美元
隨著全球對高效能電力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加,氮化鎵(GaN)技術正在成為功率電子產業的一大亮點。近期,英飛凌和德州儀器等行業巨頭對GaN技術的投入不斷加大,標志著功率GaN產業的發展即將迎來新一輪
2020-2022-2024年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官方推薦芯片對比分析比較
2020-2022-2024年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官方推薦芯片對比分析比較
一年一度的TI杯全國大學生設計競賽又正式拉開帷幕,器件清
發表于 06-25 10:25
會員風采!華秋電子——致力于“為電子產業增效降本”的數字化智造平臺
?
深圳華秋電子有限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產業數字化智造平臺,自2011年成立以來,布局了百萬工程師社區平臺“電子發燒友網”、卓越物聯網方案
發表于 05-13 09:53
分析師看漲AMD股價:上漲40% ,AI芯片潛力備受期待
據報道,匯豐分析師Frank Lee已將AMD股票的投資評級由“持有”升級為“買入”,同時上調目標價格至225美元,較4月16日收盤價163.46美元高出約40%。
特斯拉新車交付量或降,分析師下調目標價
首先,Piper Sandler分析師Alexander Potter預計,特斯拉今年新車交付量將小幅下滑0.5%至不足180萬輛;其次,Jefferies分析師Philippe Houchois也做出類似預測,認為新車交付量將減少約3%至177萬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