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傳遍硅谷的各種論調中,元宇宙無疑占據了熱點話題的C位。社交媒體、游戲廠商和初創公司在八字還沒一撇的情況下該就開始了鋪天蓋地的造勢,反倒是少有芯片公司直接參與元宇宙的構建。即便我們時不時就能看見相關的宣傳,多數廠商也只是與間接需求擦邊而已,亦或AR/VR的設備廠商。
截至目前,也只有英偉達一家推出元宇宙的開發平臺,照理說元宇宙應該是GPU市場近年來出現的最大商機之一,那么幾大GPU廠商如今對元宇宙又持以怎樣的態度呢?
英偉達:最積極的主推手
作為首批將元宇宙炒熱的廠商之一,英偉達在元宇宙上的動作也是最多的。英偉達的Omniverse如今已被視為潛力最大的元宇宙開發平臺,更有將通用場景描述(USD)一舉打造成“元宇宙HTML”的態勢。
Omniverse開發流程 / 英偉達
Omniverse的基石是Nucleus,一套連接用戶、實現3D資產交換和場景描述的數據庫引擎,以通用場景描述聯合軟件生態,再結合合成、渲染、動畫引擎和CloudXR充分凸顯自己在圖形軟件和硬件上的獨到優勢,英偉達的Omniverse和GPU成了不少元宇宙拓荒者的首選。
Blender 3.0 Cycles下的渲染時間對比 / 英偉達
且由于先行一步的原因,Omniverse已經有了讓他人望塵莫及的軟件生態支持,無論是3DS MAX、MAYA、UNREAL ENGINE還是Photoshop,均提供了第三方支持。近日剛推出的Blender 3.0版本也為Omniverse添加了通用場景描述支持,這意味著開源3D內容的生態也已經率先與英偉達元宇宙平臺接壤了。
此外,最近公布的一項專利申請表明,英偉達想實現直接借助云端圖形渲染來運行應用程序,用戶本地端無需安裝對應的程序也能打開CAD/CAM之類的文件,哪怕是頭戴AR/VR設備或手機也能通過串流的方式完成處理工作,并實時查看效果。如此一來,元宇宙的創造開發工作也可以在元宇宙內部完成。
英偉達這套在開源生態上擴大自身優勢的做法已經玩得爐火純青了,想必大家已經在CUDA和Pytorch上見識過了,讓人不得不承認英偉達在生態構建和社區支持上的經驗足夠老道。或許,這也是英偉達選擇在元宇宙初生之際就先下手為強的原因吧。
AMD:佛系的觀望者
GPU巨頭之一的AMD倒是很少公開討論元宇宙,其CEO蘇資豐博士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AMD更愿意將這些市場通用化,看作是高性能計算和AI等應用的結合。AMD目前秉承的正是異構計算的架構,將合適的硬件用于合適的工作負載,但AMD并沒有專門針對元宇宙推出對應的軟件或硬件平臺。
盡管AMD的GPU并沒有在元宇宙上大舉推進的計劃,但元宇宙廠商仍對AMD的CPU青睞有加。就改名不久的Meta來說,該公司在上月宣布其計算平臺將利用AMD的Epyc芯片來助力其數據中心平臺的開發,AMD與Meta的工程師共同優化這一平臺的功耗和性能。
從AMD的態度來看,既然元宇宙的概念和生態都沒有定型,它倒也樂意做一個旁觀者,繼續發展存量市場和風險更小的增量市場。
英特爾:持開放態度的新玩家
除了AMD和英偉達這兩家我們日常提到的GPU廠商外,還有一家半導體大廠也已經做好沖擊GPU市場的準備了,這就是英特爾。英特爾在近日舉辦的RealTime大會上首次公開討論了元宇宙,并發表了英特爾對元宇宙的愿景。
在英特爾看來,元宇宙的形式并非單一的,基于交互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人與人交互的“社交宇宙(Socialverses)”,一類是人機交互的“玩宇宙(Playverses)”,還有一類則是機器與機器之間交互的“模擬宇宙(Simuverses)”。
元宇宙中的各個場景 / 英特爾
要想體驗到元宇宙,首先需要創建的就是虛擬存在、元物體、數字環境生成和真實世界模擬。這些都離不開GPU的參與。英特爾全新架構的GPU也即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作為新入局的玩家,英特爾自然需要充分利用各個市場的潛在機遇為其造勢,為此不僅是游戲和內容創作,元宇宙這一大熱的市場自然不能視而不見。
不過英特爾想要打造的不僅僅是硬件計算平臺,也想構筑一個開放的軟件平臺。據英特爾加速運算系統與圖形部門主管Raja Koduri介紹,英特爾對元宇宙的首批技術推進將注重于軟件,幫助設備利用已有的算力,而且對其他競品的芯片同樣適用,而不是僅限于英特爾自己的硬件。他強調這類軟件的作用是幫用戶解決元宇宙場景下的技術挑戰,而不是為英特爾創造利潤,未來英特爾打造的產品中會有引入更多的開源要素。
不過這并不代表著英特爾真的會為別家芯片做單獨的適配,這些軟件的通用性僅針對那些采用了行業標準的硬件。英特爾畢竟才做好進軍高性能GPU市場的規劃,GPU軟件開發實力尚淺,以開源開放的方式汲取經驗才是最穩健的做法。
小結
從三家GPU大廠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元宇宙的認知本身也是分割的,短時間內我們設想中的元宇宙大一統是無法實現的。不過三者都強調了元宇宙最大的特質之一,那就是開放性。每家GPU廠商都具備自己的專利技術或硬件優勢,但元宇宙里做到一家獨大是絕無可能的,GPU廠商在這一市場的客戶已不再是單個用戶,而是元宇宙背后的一整套基礎設施,盡早認識到這一點才盡快找到GPU在元宇宙構建下的定位。
截至目前,也只有英偉達一家推出元宇宙的開發平臺,照理說元宇宙應該是GPU市場近年來出現的最大商機之一,那么幾大GPU廠商如今對元宇宙又持以怎樣的態度呢?
英偉達:最積極的主推手
作為首批將元宇宙炒熱的廠商之一,英偉達在元宇宙上的動作也是最多的。英偉達的Omniverse如今已被視為潛力最大的元宇宙開發平臺,更有將通用場景描述(USD)一舉打造成“元宇宙HTML”的態勢。
Omniverse開發流程 / 英偉達
Omniverse的基石是Nucleus,一套連接用戶、實現3D資產交換和場景描述的數據庫引擎,以通用場景描述聯合軟件生態,再結合合成、渲染、動畫引擎和CloudXR充分凸顯自己在圖形軟件和硬件上的獨到優勢,英偉達的Omniverse和GPU成了不少元宇宙拓荒者的首選。
Blender 3.0 Cycles下的渲染時間對比 / 英偉達
且由于先行一步的原因,Omniverse已經有了讓他人望塵莫及的軟件生態支持,無論是3DS MAX、MAYA、UNREAL ENGINE還是Photoshop,均提供了第三方支持。近日剛推出的Blender 3.0版本也為Omniverse添加了通用場景描述支持,這意味著開源3D內容的生態也已經率先與英偉達元宇宙平臺接壤了。
此外,最近公布的一項專利申請表明,英偉達想實現直接借助云端圖形渲染來運行應用程序,用戶本地端無需安裝對應的程序也能打開CAD/CAM之類的文件,哪怕是頭戴AR/VR設備或手機也能通過串流的方式完成處理工作,并實時查看效果。如此一來,元宇宙的創造開發工作也可以在元宇宙內部完成。
英偉達這套在開源生態上擴大自身優勢的做法已經玩得爐火純青了,想必大家已經在CUDA和Pytorch上見識過了,讓人不得不承認英偉達在生態構建和社區支持上的經驗足夠老道。或許,這也是英偉達選擇在元宇宙初生之際就先下手為強的原因吧。
AMD:佛系的觀望者
GPU巨頭之一的AMD倒是很少公開討論元宇宙,其CEO蘇資豐博士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AMD更愿意將這些市場通用化,看作是高性能計算和AI等應用的結合。AMD目前秉承的正是異構計算的架構,將合適的硬件用于合適的工作負載,但AMD并沒有專門針對元宇宙推出對應的軟件或硬件平臺。
盡管AMD的GPU并沒有在元宇宙上大舉推進的計劃,但元宇宙廠商仍對AMD的CPU青睞有加。就改名不久的Meta來說,該公司在上月宣布其計算平臺將利用AMD的Epyc芯片來助力其數據中心平臺的開發,AMD與Meta的工程師共同優化這一平臺的功耗和性能。
從AMD的態度來看,既然元宇宙的概念和生態都沒有定型,它倒也樂意做一個旁觀者,繼續發展存量市場和風險更小的增量市場。
英特爾:持開放態度的新玩家
除了AMD和英偉達這兩家我們日常提到的GPU廠商外,還有一家半導體大廠也已經做好沖擊GPU市場的準備了,這就是英特爾。英特爾在近日舉辦的RealTime大會上首次公開討論了元宇宙,并發表了英特爾對元宇宙的愿景。
在英特爾看來,元宇宙的形式并非單一的,基于交互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人與人交互的“社交宇宙(Socialverses)”,一類是人機交互的“玩宇宙(Playverses)”,還有一類則是機器與機器之間交互的“模擬宇宙(Simuverses)”。
元宇宙中的各個場景 / 英特爾
要想體驗到元宇宙,首先需要創建的就是虛擬存在、元物體、數字環境生成和真實世界模擬。這些都離不開GPU的參與。英特爾全新架構的GPU也即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作為新入局的玩家,英特爾自然需要充分利用各個市場的潛在機遇為其造勢,為此不僅是游戲和內容創作,元宇宙這一大熱的市場自然不能視而不見。
不過英特爾想要打造的不僅僅是硬件計算平臺,也想構筑一個開放的軟件平臺。據英特爾加速運算系統與圖形部門主管Raja Koduri介紹,英特爾對元宇宙的首批技術推進將注重于軟件,幫助設備利用已有的算力,而且對其他競品的芯片同樣適用,而不是僅限于英特爾自己的硬件。他強調這類軟件的作用是幫用戶解決元宇宙場景下的技術挑戰,而不是為英特爾創造利潤,未來英特爾打造的產品中會有引入更多的開源要素。
不過這并不代表著英特爾真的會為別家芯片做單獨的適配,這些軟件的通用性僅針對那些采用了行業標準的硬件。英特爾畢竟才做好進軍高性能GPU市場的規劃,GPU軟件開發實力尚淺,以開源開放的方式汲取經驗才是最穩健的做法。
小結
從三家GPU大廠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元宇宙的認知本身也是分割的,短時間內我們設想中的元宇宙大一統是無法實現的。不過三者都強調了元宇宙最大的特質之一,那就是開放性。每家GPU廠商都具備自己的專利技術或硬件優勢,但元宇宙里做到一家獨大是絕無可能的,GPU廠商在這一市場的客戶已不再是單個用戶,而是元宇宙背后的一整套基礎設施,盡早認識到這一點才盡快找到GPU在元宇宙構建下的定位。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68瀏覽量
129324 -
元宇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397瀏覽量
115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Meta發布新AI模型Meta Motivo,旨在提升元宇宙體驗
Meta公司近日宣布,將推出一款名為Meta Motivo的全新人工智能模型。該模型具備控制類似人類的數字代理動作的能力,有望為元宇宙的用戶體驗帶來顯著提升。 Meta Motivo的發布,標志著
維享時空榮獲2024中國元宇宙星級供應商
近期, 2024全國元宇宙1000優秀產品示范案例與星級供應商榜單暨征集成果匯編在全國元宇宙供需對接大會正式發布。
鼓浪嶼元宇宙社區平臺正式上線
近日,由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與廈門市政府攜手打造的鼓浪嶼元宇宙社區平臺正式亮相。該平臺旨在通過“內容+科技+融合創新”的理念,攜手產業、商業各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文旅的樣板間。 鼓浪嶼元宇宙
Meta削減元宇宙投入,應對經濟壓力
Meta公司,即原Facebook母公司,近期在元宇宙領域的投入策略發生了顯著變化。據The Information報道,Meta旗下的Reality Labs部門,負責VR、AR及元宇宙
摩爾線程亮相2024中國元宇宙大會
2024年7月13日-14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2024中國元宇宙大會在杭州隆重舉行。大會期間舉行6場專題論壇,分別聚焦AIGC與數字人、人機交互與混合現實、AR/VR與光場顯示、具身智能與元
聯想發布國內首個軟硬一體元宇宙平臺:聯想晨星元宇宙平臺
在科技浪潮翻涌的當下,元宇宙的概念正在逐漸從科幻走向現實。近日,在備受矚目的2024年上海MWC大會上,聯想集團憑借其前瞻性的科技視野和深厚的研發實力,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軟硬一體的元宇宙
數字孿生驅動工業元宇宙的深度變革
在當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洪流中,工業元宇宙和數字孿生技術恰似熠熠生輝的星辰,逐漸揭開神秘面紗,成為引領商業領域變革的強大力量。元宇宙的范疇廣泛,涵蓋了沉浸式游戲、社交互動、零售體驗等多
工業元宇宙的技術體系有哪些
) 虛擬現實技術是工業元宇宙的基礎。通過VR技術,用戶可以進入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與虛擬環境中的物體進行交互。在工業領域,VR技術可以用于設計、模擬、培訓和維修等方面。 1.1 設計與模擬 在產品設計階段,設計師可以利用VR技術創建三
工業元宇宙的仿真可以使用哪些模型
工業元宇宙的仿真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領域,涉及到眾多的模型和技術。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工業元宇宙仿真的基礎。這些模型用于模擬現實世界中的物理現象,如力、熱、電、磁等。物理模型通常包括以
工業元宇宙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元宇宙這一概念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的世界,它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相互融合,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互動、交流和創新的平臺。在工業領域,工
Meta終止Workplace應用,專注AI與元宇宙
Meta近日宣布,隨著公司戰略重心轉向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術的研發,其面向工作場所的應用程序Workplace將于2026年6月停止服務。盡管Workplace將不再面向外部客戶,但Meta表示將繼續將其用作內部留言板。
什么是元宇宙,AR/VR和它又是什么關系呢?
最近蘋果公司的Vision pro上市預售掀起了一波潮流,元宇宙的概念又火了。那么什么是元宇宙,AR/VR和它又是什么關系呢?
飛天云動與企業攜手共探元宇宙數字化在技術領域和應用場景的無限潛力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已成為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其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擴展。從醫療、金融到交通、娛樂,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應用已經深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啟明信息攜元宇宙創新實踐亮相吉林省政府元宇宙專題沙龍活動
2024年3月8日,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舉辦的“搶抓元宇宙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專題沙龍活動在長春隆重召開。
Circle與OVERDARE合作構建元宇宙平臺
Circle與OVERDARE合作構建元宇宙平臺 據外媒The Block的報道,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計劃與OVERDARE合作構建元宇宙平臺。 OVERDARE是韓國游戲及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