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通過全無線接入、全球一張網、全云化管理、全智能運維為企業打造云時代的園區網絡,那么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是如何實現四個價值的呢?本章將圍繞四個價值特性介紹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中的關鍵技術。
01
Wi-Fi 6連續組網實現全無線接入
連續組網指的是用戶隨時隨地獲取無線網絡;在多AP同時組網的情況下,網絡可以提供無縫的、連續的信號覆蓋。而園區傳統無線網絡存在覆蓋有空洞、同頻率干擾、漫游易掉線等問題,無法實現無線連續組網。
此外,無線數據傳輸也往往因為線纜距離遠、傳輸速率低導致傳輸畫面不清晰。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通過Wi-Fi 6連續覆蓋技術提供Wi-Fi 6連線組網,通過光電混合纜和RTU License,提供遠距離、高速率的WLAN數據傳輸。
Wi-Fi 6連續覆蓋
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采用智能天線、智能漫游技術和多媒體智能調度技術,解決傳統Wi-Fi網絡無法連續覆蓋的問題,實現無線網絡覆蓋無盲點、覆蓋零死角、漫游切換無中斷的高密度連續組網,提供業界領先的漫游性能。智能天線
Wi-Fi網絡覆蓋存在三個較為突出的難點問題。
一,邊緣覆蓋,AP邊緣用戶的覆蓋一直是亟需克服的難點。目前一般AP采用的是全向天線,天線增益有限,對于近距離用戶可以提供較好的服務,對于中遠距離用戶無法提供服務或者只能提供較低吞吐率的服務。
二,跨越障礙物覆蓋,為有障礙物遮擋的用戶提供高吞吐率的服務也是一個有待克服的難點。
三,高密場景覆蓋,在高密組網環境下,多用戶并發將導致鏈路間干擾大大增加,雖然在802.11ac中引入了下行多用戶MIMO以提升下行傳輸吞吐率,但是如何提供更高的下行傳輸吞吐率仍是需要克服的難點。
為解決以上三大難點,華為創新研發了智能天線。華為智能天線由多個天線組成天線陣列,然后根據天線選擇算法選擇其中部分天線陣子進行信號的發射和接收,不同天線的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信號輻射方向,從而為處于不同位置的STA選擇最佳的天線,提高信號接收質量,提升系統吞吐量,提供更好的覆蓋服務。
也就是說,華為智能天線不僅能夠根據用戶的接入方向,靈活動態調整信號覆蓋方向,讓信號跟隨用戶而動,還可以將向多個方向的信號向一個方向聚焦,好比探照燈集中光束追蹤物體,獲得更精準的效果,帶來更強的障礙穿透能力或者更遠的覆蓋距離,使信號覆蓋距離更遠,信號更強。所以,與傳統的全向天線相比,智能天線讓信號的覆蓋距離遠20%,信號干擾減少15%,特別適合軟性隔斷較多、終端移動性較多的無線網絡場景。
智能漫游
智能漫游技術指的是終端移動場景下,通過采集終端信息,將終端引導到信號更好的AP上,提升用戶體驗。終端如果不及時切換到信號更好的AP,Wi-Fi信號就會越來越差,速率也會越來越低。
智能漫游技術在終端發生漫游時會通過5步將AP切換到信號更優的AP上,具體流程如圖1-2所示。
AP將采集到的終端信息上報到AC(無AC時,會自動選擇一個AP作為LeaderAP,完成AC的工作),AC記錄每個終端的鄰居AP和對應的信號強度等信息。
AP1實時將終端的信號等信息上報到AC。
終端從Area1移動到Area2,AC感知到終端的信號低于閾值,判斷出終端最優關聯AP是AP2。
AC將最優AP是AP2的信息通知AP1,AP1強制終端下線。
終端漫游到最優的AP2上,完成智能漫游,獲得更好信號。
圖1-2 智能漫游技術交互示意圖
多媒體智能調度
多媒體智能調度,也叫做多媒體切片,主要思想是將時域資源切分成不同的時間片,通過合理的調度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網絡中經常存在帶寬需求沒有邊界,持續時間長,具有群體效應和定時觸發特征的貪婪業務或協商速率較低的低速終端,為抑制“貪婪業務”占用大量帶寬資源,低速終端拉低網絡整體速率,用戶會使用空口限速策略。然而,一刀切的空口限速策略會犧牲用戶業務體驗,在網絡負載低的情況下無法讓空口資源物盡其用,在網絡負載大的情況下,限速也無法區分高低用戶或業務優先級,無法有效保證關鍵業務。
多媒體智能調度將時域資源切分成不同的時間片,通過時間片輪詢調度,抑制貪婪業務和低速終端,保證關鍵業務的帶寬。例如:下載類業務需要占用大量帶寬,為保證對時效要求較高的音視頻業務不卡頓,通過時間片輪詢對下載類業務進行限速控制。Wi-Fi 6數據傳輸AP接入園區網絡時,通常需要由接入交換機使用網線進行PoE供電,網線供電距離一般為100米,AP和接入交換機距離大于100米時,將無法進行供電。另外普通網線的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 Gbps,無法滿足對速率要求較高的應用數據傳輸場景。為提升PoE供電距離和數據傳輸速率,華為創新研發了業界唯一的光電混合纜。如圖1-4所示,光電混合纜是將光纖和電源線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線纜,一根光電混合纜可以同時給AP進行PoE供電和高速率數據傳輸。光電混合纜中的電源線只作為交換機給AP供電使用,不傳輸數據,一端連接到交換機的MultiGE口,另一端連接到AP的PoE_IN電接口。光電混合纜中的光纖作為交換機與AP之間的數據傳輸使用,一端連接到交換機的SFP+以太網光接口,另一端連接到AP的SFP+以太網光接口。圖1-4 光電混合纜外觀圖和連接方式
此外,為提升Wi-Fi 6數據傳輸AP空間流和端口速率,華為還提供了RTU License商業模式,AP空間流和端口速率升級只需購買軟件License,無需更換硬件,降低企業的CAPEX。RTU License商業模式,通俗點講,就是用兩房的錢買了三房,其中一個房間上鎖,等你有錢了買了鑰匙就可用,早期投資壓力小,將來也免了換房搬遷之憂。對于企業來講,如圖1-5所示,之前企業業務需要1GE Wi-Fi上行口,2個AP空間流,隨著業務的升級,企業Wi-Fi上行口需要升級至2.5GE,AP空間流升級到4個。此時,企業只需要購買RTU License即可,無需更換硬件設備。
圖1-5 RTU License提升接口速率示意圖
02
SD-WAN實現全球一張網
通過SD-WAN技術實現了全球一張網,虛擬路由器使企業應用快速上云,而不同企業應用對帶寬和鏈路質量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實時視頻會議對鏈路的丟包率、延遲、抖動容忍度非常低,如果鏈路出現丟包就可能會出現卡頓、花屏;而郵件、FTP文件傳輸類應用則對丟包相對不敏感但是對帶寬要求高,應盡快完成傳輸。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不僅可以為不同應用提供最佳鏈路,而且為保證關鍵業務體驗最優,還提供了智能選路技術,包括:自適應前向糾錯(A-FEC)技術和應用級智能選路技術。自適應前向糾錯技術
自適應前向糾錯技術通過在發送端靈活增加冗余包的方式,抵御網絡連續丟包,保障關鍵業務傳輸。如圖1-6所示,流量在WAN網絡中發生丟包,接收端在發現流量存在丟包時,進行報文前向糾錯,將報文填充到之前丟包的位置。同時,接收端通知發送端網絡中存在流量丟包,發送端自適應對流量進行冗余補償,彌補網絡中的丟包,確保視頻不卡頓,無花屏。
圖1-6 自適應前向糾錯流程圖
應用級智能選路技術
應用級智能選路以關鍵應用體驗最優為核心,通過動態多路徑優化機制,基于應用SLA、應用優先級、帶寬利用率等核心因子實現多維度綜合路徑調優,在確保關鍵應用體驗的前提下,實現帶寬利用率最大化。也就是說,如果在同一條鏈路上有多種業務報文,為了在鏈路擁塞時優先保證高優先級應用的使用,在發生擁塞時低優先級應用避讓高優先級應用,此時可使用應用級智能選路。比如語音和視頻以及文件傳輸都在MPLS上,在鏈路帶寬不夠時優先保證語音和視頻業務不受影響。
如圖1-7所示,用戶訪問外部網絡時有MPLS和Internet兩條路徑,在發送端通過首包識別、特征識別等方式識別出關鍵應用,由于MPLS線路質量相對Internet鏈路好,關鍵應用優先選擇在MPLS鏈路上傳輸。當業務增多,MPLS鏈路擁塞時,設備通過實時的鏈路質量檢測,在MPLS鏈路SLA變差并達到關鍵應用所能容忍的SLA邊界時,將關鍵應用流量動態的調整到符合SLA要求的負載較輕的Internet鏈路上。一段時間后,如果Internet鏈路發生丟包、延時或抖動時,關鍵應用將再次自動切換到狀態恢復的MPLS鏈路,保證關鍵應用的體驗。
圖1-7 應用級智能選路示意圖
03
全流程自動化實現全云化管理
華為園區網絡智能管理控制系統(iMaster NCE-Campus)通過自動化策略實現端到端全自動化管理,包括:應用策略自動化、終端策略自動化、用戶策略自動化、網絡部署和管理自動化。其中,為實現網絡部署和管理自動化,簡化網絡規劃,提升開局效率,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提供了意圖開局技術;為實現終端策略自動化,使終端自動接入,并保證終端接入的安全,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提供了終端智能管理技術;為實現網絡部署和管理自動化,減少網絡變更的影響,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提供了數據面校驗技術。意圖開局
意圖開局是根據用戶原始訴求,將業務模型轉換為網絡模型,將內置及AI學習的標準組網方案轉換為用戶推薦網絡方案,包括組網、設備選型、業務網絡、IP地址規劃等,并支持用戶自定義。
整體的方案流程:首先用戶在智能管理控制系統輸入意圖信息。如:想要開通某超市的網絡,面積大概200平米,網絡業務有收銀、監控。然后,智能管理控制系統將意圖解析成網絡方案并交由用戶確認。
如:AP 5個,交換機1個,網絡配置有收銀網、安防網。用戶可以對網絡拓撲和配置進行調整,調整的內容會進入自學習流程重新進行數據的擬合,以提高后續推薦的準確率。最后,系統會根據方案的內容生成《某超市方案技術建議書》用于解釋生成方案的原理和依據、《某超市方案LLD》用于指導用戶進行現網的開局和設備的組裝、《某超市開局方案包》用于自動化執行網絡方案。
終端智能管理
網絡運維人員預先在iMasterNCE-Campus部署已知終端指紋庫和終端類型策略,終端接入網絡時,設備自動提取終端的指紋上報iMasterNCE-Campus。當終端接入網絡iMaster NCE-Campus根據終端指紋識別出終端類型,并根據終端類型下發策略,提高終端接入效率。
對于未知類型終端,在終端接入網絡時,通過在智能管理控制系統人工標注的方式,實現同類型終端通過AI聚類學習進行自動識別,自動接入網絡。終端接入網絡后,設備實時檢測終端的流量,當設備通過智能分析檢測到終端流量過大或終端IP/MAC重復時,自動對異常的終端下發隔離策略。
另外,iMasterNCE-Campus管理控制系統還支持以可視化的方式顯示終端接入狀態,并將異常終端紅色顯示,以便維護人員快速識別,及時處理,從而保證終端接入安全。
數據面校驗技術
如圖1-10所示,iMaster NCE-Campus管理控制系統通過SNMP等協議采集全網的網元拓撲、配置、路由和表項等信息,對網絡進行全面建模。當網絡擴容或改造時,根據網絡建模對網絡進行充分驗證,減少網絡變更驗證時間,保證網絡變更驗證效果,避免網絡變更引發的故障。
數據面校驗技術包括快照管理、子網互訪和用戶接入仿真三個功能。快照管理功能通過對比指定時間前后的配置文件檢查網絡配置是否存在異常,快速定位故障。子網互訪功能通過對網絡中所有路徑連通性驗證,避免網絡變更導致的連通性故障。用戶接入仿真功能通過模擬用戶接入和授權信息,校驗用戶權限是否精準,檢查用戶接入網絡后的權限是否符合預期,例如用戶權限是否存在不可用,越界等問題。
圖1-10 數據面校驗技術流程圖
04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全智能運維
智能運維平臺(iMaster NCE-CampusInsight)實時獲取網絡設備的KPI、流量、應用等信息,經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一方面對網絡進行智能調優,另一方面,識別網絡潛在故障,故障發生時快速定界,對網絡實現全智能運維。無線射頻調優
無線射頻調優技術指的是智能運維平臺循環對無線網絡進行調優,提高無線網絡的性能。智能運維平臺循環采集用戶信息、大數據智能學習和分析后,對無線網絡的信道、頻寬、功率進行仿真調優,實現對無線網絡的自動循環調優。
iPCA2.0故障定界技術
iPCA2.0故障定界技術通過將園區中每臺設備的流量和報文轉發時延定時上報到智能運維平臺,智能運維平臺通過匯總每臺設備的數據,經過對比分析等,判斷網絡中哪臺設備存在丟包和轉發時延,快速對故障定界,減少運維時間。
通過iMaster NCE-Campus管理控制系統對網絡中的設備部署iPCA2.0后,網絡設備就會定時將指定流的流量數據和報文轉發時延上報到智能運維平臺,智能運維平臺匯總每臺設備的數據信息,通過對比分析,將出現流量丟包或轉發存在時延的設備顯示為紅色異常狀態。
編輯:jq
-
AP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6瀏覽量
48880 -
華為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07瀏覽量
17481 -
Wi-Fi 6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8瀏覽量
8456
原文標題:華為云園區網絡解決方案關鍵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huaweidoc,微信公眾號:華為產品資料】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