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文/黃山明)每年的9、10月,號稱金九銀十,是當年的招聘旺季,對于半導體行業同樣如此。尤其在今年國內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對于人才的爭奪,更顯得異常激烈。而從實際的招聘情況來看,也證實了這一點。
某家位于上海的大廠在芯片設計工程師崗位上為本科應屆生開出了20-35K的月薪,甚至可以認為直接對標了互聯網大廠。而其他地區如成都、青島等企業招聘的集成電路碩士應屆生月薪最高也來到了40K,這對于過往的半導體從業者而言,在薪資上無疑提升了幾個高度。
當然,企業并不會無緣無故提升員工的薪資,通常而言,一個產品價格的上漲無外乎兩個因素,一個是供給減少,一個是需求增加,總而言之是供需失衡。
從需求上來看,公開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共新增超過2萬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增速達32%,總量為2019年的1.3倍。同時,隨著5G的普及和汽車行業對上游芯片需求的增長,2021年國內半導體企業數量也將進一步增長。
快速增長的企業數量,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同步遞增,據招聘企業公布的信息顯示,集成電路/半導體行業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招聘量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了65.3%和22.2%。
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按當前產業發展態勢及對應人均產值推算,到2022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左右,其中設計業為27.04萬人,制造業為26.43萬人,封裝測試為20.98萬人。
但就目前行業內的普遍共識來看,基本可以滿足的相關人才僅為40萬左右,人才缺口達到了30萬之巨,隨著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的增多,這一缺口還會繼續擴大。
為了能夠讓自己能夠招攬足夠的人才,不少企業只能提高薪資待遇,這才有了開頭那讓人驚訝的薪酬。
有趣的是,在接觸過不少相關半導體企業內的高管后,卻發現即便是如今調高了薪資待遇,但是人才問題依然是他們當前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半導體行業的另一面
相比其他行業,想要從事半導體相關工作對于個人文化水平而言有著更高的要求,通常需要本科畢業,大多更是要求碩士畢業。并且由于集成電路所涵蓋的知識面廣,技術較為復雜,想要通過短時間的培訓,讓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集成電路知識的人掌握其中一項技術,基本是天方夜譚。
同時,近幾年國內也在高校中進行相關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但這些人才培養需要數年時間。并且過去幾年,半導體可不是一個熱門行業,甚至在過去,高校中所培養的半導體相關人才,近8成畢業就轉行。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短期來看,人才的缺口幾乎無解。
轉行的理由很簡單,也很樸素,雖然半導體芯片號稱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但歸根結底,半導體行業仍然屬于制造業。尤其國內的半導體技術在全球來看并不算尖端,國產產品所占份額極低,也就到了近期,才被一些大廠所采納,能夠進行實地的測試。
所有的制造業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累。在半導體制造工廠中,需要24小時機臺不間斷的運行,畢竟重啟一次成本太高,這就需要有人進行倒班,夜班的辛苦也勸退了不少想要入行的人。
即便只是單純做設計,大部分也需要24小時在線,隨時準備回歸崗位處理問題。并且半導體行業壓力很大,遇到的問題經常要與時間賽跑,隨著制程技術推進,光罩的價格動輒數百萬乃至上千萬,這讓許多研發工程師工作時都如履薄冰,畢竟一個小問題都能導致鈔票快速蒸發。
在如此勞累與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不少行業內人士選擇舍棄了高薪的工程師崗位,轉向更舒適的賽道去追求生活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更何況大多數半導體崗位,如測試、封裝的工程師,薪資基本不會過萬,不僅有著同樣的壓力,待遇還不高,而這才是行業的大多數。
另一個現實的問題,雖然如今不少企業已經調高了半導體相關的崗位薪酬,但這種薪資不過是與其它高薪行業如金融、互聯網相當,并且半導體工程師跳槽到CS中非常容易,既體面,又能有更好的生活。
辛苦的工作,巨大的壓力,加上半導體畢竟是重資產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利潤薄,迫使許多半導體人才向金融、互聯網等行業流動,造成了人才的空心化,這不僅是國內存在的現象,也是全球都存在的普遍現象。
贏者通吃的半導體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半導體行業的工作相對而言比較辛苦,但還是有許多工程師堅持在這個行業中深耕。但本質上,半導體行業是一個贏者通吃的行業。比如生產CPU的英特爾、AMD,制造GPU的英偉達,FPGA的頭部企業賽靈思,模擬芯片的龍頭TI等。
就在國內掀起國產替代的浪潮前,可以很容易的發現,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中,幾乎都采用了這些企業的元器件,這是技術上的壓制,也是半導體行業的特點。
想要在這個行業中做到頭部,就必須在技術上進行大量的投入,但是如果在別人已經成熟的賽道上進行追趕,那么就意味著企業前期的巨額投入幾乎無法獲得盈利,畢竟客戶不會去為性能不好,價格還差不多的產品買單。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何過去國內的半導體行業普遍薪資不高,因為大多數盈利都被拿去進行投入到技術迭代或者人才培養中了,也拿不出太好的待遇給員工。
以模擬電路為例,通常一個能被稱為成熟有經驗的模擬電路工程師需要有5年經驗,而想要培養出一個領軍人物,花費更是不知凡幾。有內業人士戲稱,一位擁有數十年經驗的資深模擬電路工程師培養出來花費的代價可以換一座等身重的黃金。更別提如今模擬電路高度分化,基本上做電源的就不會做RF,想要培養多一個方向,就需要翻倍的燒錢。
如今待遇提上來了,但企業終歸還是要看投資回報比的,可以認定,如今90%以上自研芯片的企業并沒有實現盈利,甚至可以說還不如做代理商的賺錢,沒有足夠的利潤,光靠燒錢又如何確保企業在技術上能夠實現領先。
一旦無法確保技術領先,那么只能在中低端市場進行價格競爭,重新陷入了惡性循環。而人才高昂的薪資在企業無法盈利的情況下也持續不了多久,最后終歸會恢復到合理水平。
演變到最后,需要高端人才的只有幾家頭部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沒有如今這么大了。回看國外的半導體發展歷程,近50年來,就是一部并購史,無數知名的半導體公司都成為了歷史的塵埃。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行業的發展前景有限,也在阻礙了相關人才的進入。
不過好消息是,某家半導體企業的老板表示,雖然國外半導體行業不斷并購,但國內的半導體產業才剛剛興起,他們在并購的道路前還走了很久,國內想要發展到這一步,至少還要20年以上。
小結
行業的利好,讓企業大量涌入,但原有人才無法滿足激增的需求,高校培養的人才又要等到數年以后。因此各家半導體公司只能拼薪資互相挖人,不過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對于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并且整體工作環境的艱辛也在阻攔人才的進入。如何打造好的就業環境,提供合理的回報,平衡企業運營與人才培養,應該是相關企業的當務之急。
某家位于上海的大廠在芯片設計工程師崗位上為本科應屆生開出了20-35K的月薪,甚至可以認為直接對標了互聯網大廠。而其他地區如成都、青島等企業招聘的集成電路碩士應屆生月薪最高也來到了40K,這對于過往的半導體從業者而言,在薪資上無疑提升了幾個高度。
當然,企業并不會無緣無故提升員工的薪資,通常而言,一個產品價格的上漲無外乎兩個因素,一個是供給減少,一個是需求增加,總而言之是供需失衡。
從需求上來看,公開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共新增超過2萬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增速達32%,總量為2019年的1.3倍。同時,隨著5G的普及和汽車行業對上游芯片需求的增長,2021年國內半導體企業數量也將進一步增長。
快速增長的企業數量,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同步遞增,據招聘企業公布的信息顯示,集成電路/半導體行業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招聘量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了65.3%和22.2%。
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按當前產業發展態勢及對應人均產值推算,到2022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左右,其中設計業為27.04萬人,制造業為26.43萬人,封裝測試為20.98萬人。
但就目前行業內的普遍共識來看,基本可以滿足的相關人才僅為40萬左右,人才缺口達到了30萬之巨,隨著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的增多,這一缺口還會繼續擴大。
為了能夠讓自己能夠招攬足夠的人才,不少企業只能提高薪資待遇,這才有了開頭那讓人驚訝的薪酬。
有趣的是,在接觸過不少相關半導體企業內的高管后,卻發現即便是如今調高了薪資待遇,但是人才問題依然是他們當前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半導體行業的另一面
相比其他行業,想要從事半導體相關工作對于個人文化水平而言有著更高的要求,通常需要本科畢業,大多更是要求碩士畢業。并且由于集成電路所涵蓋的知識面廣,技術較為復雜,想要通過短時間的培訓,讓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集成電路知識的人掌握其中一項技術,基本是天方夜譚。
同時,近幾年國內也在高校中進行相關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但這些人才培養需要數年時間。并且過去幾年,半導體可不是一個熱門行業,甚至在過去,高校中所培養的半導體相關人才,近8成畢業就轉行。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短期來看,人才的缺口幾乎無解。
轉行的理由很簡單,也很樸素,雖然半導體芯片號稱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但歸根結底,半導體行業仍然屬于制造業。尤其國內的半導體技術在全球來看并不算尖端,國產產品所占份額極低,也就到了近期,才被一些大廠所采納,能夠進行實地的測試。
所有的制造業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累。在半導體制造工廠中,需要24小時機臺不間斷的運行,畢竟重啟一次成本太高,這就需要有人進行倒班,夜班的辛苦也勸退了不少想要入行的人。
即便只是單純做設計,大部分也需要24小時在線,隨時準備回歸崗位處理問題。并且半導體行業壓力很大,遇到的問題經常要與時間賽跑,隨著制程技術推進,光罩的價格動輒數百萬乃至上千萬,這讓許多研發工程師工作時都如履薄冰,畢竟一個小問題都能導致鈔票快速蒸發。
在如此勞累與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不少行業內人士選擇舍棄了高薪的工程師崗位,轉向更舒適的賽道去追求生活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更何況大多數半導體崗位,如測試、封裝的工程師,薪資基本不會過萬,不僅有著同樣的壓力,待遇還不高,而這才是行業的大多數。
另一個現實的問題,雖然如今不少企業已經調高了半導體相關的崗位薪酬,但這種薪資不過是與其它高薪行業如金融、互聯網相當,并且半導體工程師跳槽到CS中非常容易,既體面,又能有更好的生活。
辛苦的工作,巨大的壓力,加上半導體畢竟是重資產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利潤薄,迫使許多半導體人才向金融、互聯網等行業流動,造成了人才的空心化,這不僅是國內存在的現象,也是全球都存在的普遍現象。
贏者通吃的半導體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半導體行業的工作相對而言比較辛苦,但還是有許多工程師堅持在這個行業中深耕。但本質上,半導體行業是一個贏者通吃的行業。比如生產CPU的英特爾、AMD,制造GPU的英偉達,FPGA的頭部企業賽靈思,模擬芯片的龍頭TI等。
就在國內掀起國產替代的浪潮前,可以很容易的發現,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中,幾乎都采用了這些企業的元器件,這是技術上的壓制,也是半導體行業的特點。
想要在這個行業中做到頭部,就必須在技術上進行大量的投入,但是如果在別人已經成熟的賽道上進行追趕,那么就意味著企業前期的巨額投入幾乎無法獲得盈利,畢竟客戶不會去為性能不好,價格還差不多的產品買單。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何過去國內的半導體行業普遍薪資不高,因為大多數盈利都被拿去進行投入到技術迭代或者人才培養中了,也拿不出太好的待遇給員工。
以模擬電路為例,通常一個能被稱為成熟有經驗的模擬電路工程師需要有5年經驗,而想要培養出一個領軍人物,花費更是不知凡幾。有內業人士戲稱,一位擁有數十年經驗的資深模擬電路工程師培養出來花費的代價可以換一座等身重的黃金。更別提如今模擬電路高度分化,基本上做電源的就不會做RF,想要培養多一個方向,就需要翻倍的燒錢。
如今待遇提上來了,但企業終歸還是要看投資回報比的,可以認定,如今90%以上自研芯片的企業并沒有實現盈利,甚至可以說還不如做代理商的賺錢,沒有足夠的利潤,光靠燒錢又如何確保企業在技術上能夠實現領先。
一旦無法確保技術領先,那么只能在中低端市場進行價格競爭,重新陷入了惡性循環。而人才高昂的薪資在企業無法盈利的情況下也持續不了多久,最后終歸會恢復到合理水平。
演變到最后,需要高端人才的只有幾家頭部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沒有如今這么大了。回看國外的半導體發展歷程,近50年來,就是一部并購史,無數知名的半導體公司都成為了歷史的塵埃。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行業的發展前景有限,也在阻礙了相關人才的進入。
不過好消息是,某家半導體企業的老板表示,雖然國外半導體行業不斷并購,但國內的半導體產業才剛剛興起,他們在并購的道路前還走了很久,國內想要發展到這一步,至少還要20年以上。
小結
行業的利好,讓企業大量涌入,但原有人才無法滿足激增的需求,高校培養的人才又要等到數年以后。因此各家半導體公司只能拼薪資互相挖人,不過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對于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并且整體工作環境的艱辛也在阻攔人才的進入。如何打造好的就業環境,提供合理的回報,平衡企業運營與人才培養,應該是相關企業的當務之急。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93瀏覽量
222325 -
工程師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571瀏覽量
686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年薪30萬的嵌入式工程師,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技術功底、跨領域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嵌入式工程師,他們的年薪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尤其是當目標設定在30萬年薪時。那么,如何從初級工程師跨越到年薪30萬的技術
【「大話芯片制造」閱讀體驗】+ 半導體工廠建設要求
建在水源附件,比如月量產1萬片的生產線需要消耗的超純水達3000噸,而地下水和河水均可作為超純水的水源,大量水源的長期穩定供給是芯片工廠的必要條件。
除了水還有電,因為半導體工廠的基本能源是電力,工廠
發表于 12-29 17:52
意法半導體與華虹半導體合作生產40nm MCU
近日,有消息傳出,全球知名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ST)已與中國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達成一項新合作,計劃在中國共同生產40nm節點的微控制器單元(MCU)。這一消息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他們已經把晶體管重新做出來了,但是它的效能達不到美國的水平。所以,日本當時有這么一個感概:對于像半導體這么一個技術,哪怕只是簡單的復制,能夠復制成功也是極其了不起的事情。這句話對今天
發表于 11-04 12:00
SK海力士下半年擴招加碼,鞏固AI半導體技術領軍地位
全球半導體巨頭SK海力士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人才招募計劃,旨在通過下半年的大規模新員工及資深行業人才招聘活動,進一步強化其在高帶寬存儲器(HBM)領域的領導地位,并積極擁抱人工智能(AI
英偉達從三星挖走超500名半導體人才
近日,科技界傳來了一則引人關注的消息:圖形處理巨頭英偉達成功從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挖角”,吸引了超過500名半導體領域的優秀人才加入其團隊。這一舉動不僅凸顯了英偉達在半導體
小米汽車工廠大量招聘工人,沖刺12萬輛交付目標
在公布了2024年新車交付目標沖刺12萬輛的宏偉藍圖后,小米汽車工廠近日正全力以赴地展開招聘工作。據悉,小米汽車為吸引優秀人才,開出了極具競爭力的薪資待遇,最高月薪可達1萬元,并承諾年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引領了兩個半導體時代,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好了。我期待著半導體增長的下一階段以及它可能帶我們走向何方。現在,請記住,半導體的第四個時代的主旨就是協作。
發表于 03-27 16:17
臺灣地區借東南亞之力吸引國際學生填補半導體人才缺口
據報道,位于新竹縣新豐鄉的明新科技大學半導體學院的半導體人才培訓中心現已投入使用,配備有半導體真實設備用以教學,學生還有機會去臺灣最大的幾家半導體
三星設立半導體AGI計算實驗室,推動AI芯片設計革新
三星電子半導體業務近日取得重大進展,其CEO慶桂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宣布,公司在美國和韓國正式成立半導體AGI(通用人工智能)計算實驗室,并已經開始進行人才招聘工作。這一實驗室的成立,標
半導體巨頭如鴻海、臺積電、ASML等啟動校園招聘,起薪高達6萬新臺幣
這次招聘范圍覆蓋了鴻海集團的多個熱門領域,如 “3+3(電動汽車、機器人、數字健康與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一代通信技術)”,同時也補充了新的崗位需求例如 AI 服務器和軟件應用等。
鴻蒙這么大聲勢,為何遲遲看不見崗位?最新數據來了
對于鴻蒙生態建設而言,2024年可謂至關重要,而生態建設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夠的開發人才。與之對應的,今年春招市場上與鴻蒙相關崗位和人才旺盛的熱度,一方面反應了鴻蒙生態的逐漸壯大,另一方面也
發表于 02-29 20:53
2024春季招聘,最熱門的崗位是……?鴻蒙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年春招市場行情周報》顯示,就業市場回暖復蘇, 鴻蒙相關崗位成為招聘亮點 。 鴻蒙市場如火如荼 根據智聯招聘數據,春節后開工第一周,鴻蒙相關職位數 同比增長
人均年薪208萬,臺半導體業產值超900萬
來源:芯片大師,謝謝 編輯:感知芯視界 2月19日據TechNews報道,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從業者每人每年約創造900萬元(新臺幣,約合206萬元人民幣)附加價值、平均員工年薪為20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