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FPGA上部署深度學習的算法模型的方法以及平臺。希望通過介紹,算法工程師在FPGA的落地上能“稍微”緩和一些,小白不再那么迷茫。阿chai最近在肝一個開源的項目,等忙完了會給大家出幾期FPGA上從零部署的教程,包括一些底層的開發、模型的量化推理等等,因為涉及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得分開寫。
FPGA與“迷宮”
深度學習這里就不多介紹了,我們接下來介紹一下FPGA是什么。FPGA是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靈活性非常高,現場編程真的香。說到這里小伙伴們可能還是不太明白,那么我們和ARM對比一下,ARM可以理解為比如這有一個迷宮,迷宮有很多進口也有對應的出口,道路中間有很多“暗門”可以走,對ARM芯片做編程就是觸發當中一條通路,路是死的,我們不好改變。
FPGA是如果我們想要一個迷宮,FPGA給提供了一個大的“盒子”,里面有很多的“隔板”,我們自己搭建一條就可以了,你想要什么樣的路就什么樣子,類似玩我的世界,只不過“礦”是各種邏輯門。那就意味著,FPGA可以設計外圍電路也可以設計CPU,是不是很爽。
當然,爽的背后開發難度也是相當的大的,這種“特定屬性”非常時候做人工智能的算法加速。由于制作特殊電路,FPGA之前經常用做信號處理中,配合DSP或者ARM使用,后來也有用FPGA或者CPLD搭建“礦機”當“礦老板”(祝愿”挖礦“的天天礦難)。
小白入門A:PYNQ
PYNQ是Python + ZYNQ,用Python進行FPGA開發,首先強調一點,Python近幾年非常火,雖然很強大,但是他開發硬件不是真的就做硬件,希望大家不要迷。教程:https://github.com/xupsh/Advanced-Embedded-System-Design-Flow-on-Zynq我們類比一下很火的MicroPython,使用Python開發硬件是得有特定的電路設計的,除非自己是大佬修改底層的固件,但是都修改底層了,是不是可以自己開發就好了。
當然這個是面向小白的,對應的開發板如下圖。這個板子類似我們之前玩MicroPython,也是各種調包。實際上ZYNQ是一個雙核ARM Cortex-A9處理器和一個FPGA,使用Python的話可以通過Jupyter進行開發,是不是很香,所以這個非常適合小白。FPGA上跑BNN(二值神經網絡)是非常不錯的。
“PYNQ-Z1不同的機器學習數據集(dataset)的測試結果顯示:對于MNIST數據集PYNQ-Z1能實現每秒168000張圖片的分類,延遲102微妙,準確率達98.4%;對于CIFAR-10、SVHN、GTSRB數據集PYN1-Z1能實現每秒1700張圖片的分類,延遲2.2毫秒,準確率分別為80.1%、96.69%和97.66%,系統功耗均保持在2.5W左右。”這個到底有多方便,我們看一段代碼,首先我們調用模型:
import bnn hw_classifier = bnn.CnvClassifier(bnn.NETWORK_CNVW1A1,‘cifar10’,bnn.RUNTIME_HW) sw_classifier = bnn.CnvClassifier(bnn.NETWORK_CNVW1A1,‘cifar10’,bnn.RUNTIME_SW)進行測試:
from IPython.display import display im = Image.open(‘car.png’) im.thumbnail((64, 64), Image.ANTIALIAS) display(im) car_class = hw_classifier.classify_image_details(im) print(“{: 》10}{: 》13}”.format(“[CLASS]”,“[RANKING]”)) for i in range(len(car_class)): print(“{: 》10}{: 》10}”.format(hw_classifier.classes[i],car_class[i]))同樣支持matplotlib進行數據可視化:
%matplotlib inlin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x_pos = np.arange(len(car_class)) fig, ax = plt.subplots() ax.bar(x_pos - 0.25, (car_class/100.0), 0.25) ax.set_xticklabels(hw_classifier.classes, rotation=‘vertical’) ax.set_xticks(x_pos) ax.set plt.show()這不就是Python嘛,真的是非常的方便,而且圖像處理也兼容使用Pillow。文件中給出了一些圖像識別的例子,大家可以去看看。改天阿chai給大家出一個從零搭建PYNQ的教程,包括模型的量化推理等等。
小白入門B:DPU
DPU是一個用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可編程引擎。該單元包含寄存器配置模塊、數據控制器模塊和卷積計算模塊。當然,強大的PYNQ也是支持使用DPU的,如果用這個直接看Python的API就可以了,開發板可以使用ZCU104。大神很多直接用ZYNQ開整的,但是那個難度真的不適合初學者去看,等忙完了項目阿chai給小伙伴們整個這個的教程。我們首先clone下來項目并且編譯: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Xilinx/DPU-PYNQ.git cd DPU-PYNQ/upgrade make安裝pynq-dpu:
pip install pynq-dpu啟動jupyter-notebook:
pynq get-notebooks pynq-dpu -p 。模型庫在如下鏈接中。模型庫:https://github.com/Xilinx/Vitis-AI/tree/v1.3對于DPU的設計,我們需要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在添加模塊后,我們使用如下命令進行編譯:
make BOARD=《Board》對于ZYNQ+DPU的開發過程阿chai會單獨出一期,因為涉及的東西太多了。。。
支持國產框架:Paddle-Lite
既然python都可以,那肯定Paddle-Lite這種推理框架也是可行的,百度也有專門的部署開發套件 EdgeBoard。EdgeBoard是基于Xilinx Zynq UltraScale+ MPSoC系列芯片打造的計算卡,芯片內部集成ARM處理器+GPU+FPGA的架構,既具有多核處理能力、也有視頻流硬解碼處理能力,還具有FPGA的可編程的特點。其實部署的思路小伙伴們應該有一些眉目了,就是將自己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轉換成Paddle Lite模型,然后移植到EdgeBoard開發板上進行測試。接下來我們簡單看看是怎樣操作的。EdgeBoard中模型的測試由json文件做管理:
{ “model”:“測試的模型”, “combined_model”:true, “input_width”:224, “input_height”:224, “image”:“測試的路徑”, “mean”:[104,117,124], “scale”:1, “format”:“BGR” “threshold”:0.5 }詳細的操作請前往Paddle Lite的GitHub,這里只做簡單的流程介紹。GitHub: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Lite如果不想編譯,直接在如下網址中下載編譯好的文件即可。編譯后的文件:https://ai.baidu.com/ai-doc/HWCE/Yk3b95s8o
1.安裝測試
我們首先在有在開發板上編譯Paddle Lite,編譯的時候需要設置cmake的參數,設置LITE_WITH_FPGA=ON和LITE_WITH_ARM=ON,問就是我們都用到。對應的FPGA的編譯腳本是lite/tools/build_FPGA.sh,我們執行即可。
sh 。/lite/tools/build_fpga.sh make publish_inference -j2接下來我們編譯示例demo,demo也在剛才的下載鏈接中。板子的使用過程請參考百度官方的文檔,文檔介紹的非常的清楚,阿chai這里就不花時間去講解使用過程了。然后進入demo中進行編譯:
# classification cd /home/root/workspace/sample/classification/ mkdir build cd build cmake 。。 makebuild目錄下會出現image_classify和video_classify兩個可執行文件,圖片預測運行image_classify文件。使用FPGA 進行resnet50進行測試:
。/image_classify_fpga_preprocess 。。/configs/resnet50/drink.json 可以看到對應的輸出結果,同樣detection的模型測試方式也這樣操作。
2.可調用的接口
C++的主要包括預處理以及預測庫的接口。
預處理接口主要是使用FPGA完成圖片的縮放、顏色空間轉換和mean/std操作。
預測庫接口主要完成模型的初始化、輸入參數構造、預測和結果獲取。
預處理接口示例:
/** * 判斷輸入圖像是否是wc 16對齊 * width 輸入圖像寬度 * channel 輸入圖像高度 **/ bool img_is_align(int width, int channel); /** * 對齊后的大小 * width 輸入圖像寬度 * channel 輸入圖像高度 **/ int align_size(int width, int channel); /** * 分配存放圖片的內存,析構函數會自動釋放 (目前支持BGR-》RGB RGB-》BGR YUV422-》BGR YUV-》RGB) 圖像最大分辨率支持1080p * height 輸入圖像的框 * width 輸入圖像寬度 * in_format 輸入圖像格式 參考image_format * return uint8_t* opencv Mat CV_8UC3 **/ uint8_t* mem_alloc(int img_height, int img_width, image_format in_format);預測庫使用步驟1、模型初始化,構建預測對象
std::unique_ptr《paddle_mobile::PaddlePredictor》 g_predictor; PaddleMobileConfig config; std::string model_dir = j[“model”]; config.precision = PaddleMobileConfig::FP32; config.device = PaddleMobileConfig::kFPGA; config.prog_file = model_dir + “/model”; config.param_file = model_dir + “/params”; config.thread_num = 4; g_predictor = CreatePaddlePredictor《PaddleMobileConfig, PaddleEngineKind::kPaddleMobile》(config);2、輸入輸出參數
std::vector《PaddleTensor》 paddle_tensor_feeds; PaddleTensor tensor; tensor.shape = std::vector《int》({1, 3, input_height, input_width}); tensor.data = PaddleBuf(input, sizeof(input)); tensor.dtype = PaddleDType::FLOAT32; paddle_tensor_feeds.push_back(tensor); PaddleTensor tensor_imageshape; tensor_imageshape.shape = std::vector《int》({1, 2}); tensor_imageshape.data = PaddleBuf(image_shape, 1 * 2 * sizeof(float)); tensor_imageshape.dtype = PaddleDType::FLOAT32; paddle_tensor_feeds.push_back(tensor_imageshape); PaddleTensor tensor_out; tensor_out.shape = std::vector《int》({}); tensor_out.data = PaddleBuf(); tensor_out.dtype = PaddleDType::FLOAT32; std::vector《PaddleTensor》 outputs(1, tensor_out);3、預測
g_predictor-》Run(paddle_tensor_feeds, &outputs);4、獲取結果
float *data = static_cast《float *》(outputs[0].data.data()); int size = outputs[0].shape[0];
Python
EdgeBoard系統已經安裝了python環境,用戶可直接使用即可,同時python接口為用戶提供了paddlemobile的python安裝包以及示例工程。文件名稱說明
paddlemobile-0.0.1.linux-aarch64-py2.tar.gzpaddlemobile的python2安裝包
edgeboard.py基于python的模型預測示例
api.pyedgeboard.py的api示例
configs.classification分類模型的配置文件目錄,同C++示例的配置文件
configs.detection檢測模型的配置文件目錄,同C++示例的配置文件
models.classification分類模型的模型文件目錄,同C++示例的模型文件
models.detection檢測模型的模型文件目錄,同C++示例的模型文件
安裝paddlemobile-python SDK,在根目錄中解壓
tar -xzvf home/root/workspace/paddlemobile-0.0.1.linux-aarch64-py2.tar.gz例如使用分類模型的測試如下:
python api.py -j 你測試的json文件詳細的使用說明請關注Paddle-Lite的GitHub。
編輯:jq
-
FPGA
+關注
關注
1630文章
21761瀏覽量
604441 -
編程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628瀏覽量
93824 -
ARM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6瀏覽量
21501 -
數據集
+關注
關注
4文章
1208瀏覽量
24743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08瀏覽量
121306
原文標題:深度學習模型在FPGA上的部署
文章出處:【微信號:zhuyandz,微信公眾號:FPGA之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