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可能更早),SOA的概念在汽車軟件行業逐漸蔓延開來,很多公眾號都發過講汽車SOA的文章,很多車廠都要開始(或者已經在)搞SOA。但我覺得吧,在開搞新技術之前,是不是先花點時間弄明白這個技術到底是什么,它解決的是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再談架構,再談開發,很多時候我們連問題是什么都沒整明白,就急著去做解決方案,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一地雞毛。
對個人來說,要搞SOA開發,需要夯實哪些基礎知識,看了很多SOA文章,卻很少有人梳理這些,這段時間我陸續思考了一些,盡管可能不全面(更偏向SOC開發涉及的技術點),但仍然試圖寫出來,以期逐步構建出自己的領域知識體系(詳見下篇)~
那么,先來理一理關于SOA:
軟件定義汽車,E/E架構是關鍵
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簡稱E/E架構)是指整車電子電氣系統的總布置方案。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變革背景下,軟件定義汽車理念已成為共識。傳統汽車采用的分布式E/E架構因計算能力不足、通訊帶寬不足、不便于軟件升級等瓶頸,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汽車發展的需求,E/E架構的變革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關鍵,其升級主要體現在硬件架構、軟件架構、通信架構三個方面:
硬件架構升級:由分布式ECU向域控制/中央集中架構方向發展,汽車E/E架構的升級路徑表現為分布式(模塊化→集成化)、域集中(域控制集中→跨域融合)、中央集中式(車載電腦→車-云計算)。好處在于:提升算力利用率,減少算力設計總需求;數據統一交互,實現整車功能協同;縮短線束,降低故障率,減輕質量。
圖片來自網絡
軟件架構升級:通過 AutoSAR 等軟件架構提供標準的接口定義,模塊化設計,促使軟硬件解耦分層,實現軟硬件設計分離;Classic AutoSAR架構逐步向Classic AutoSAR+Adaptive AutoSAR混合式架構發展。好處在于:可實現軟件/固件 OTA 升級、軟件架構的軟實時、操作系統可移植;采集數據信息多功能應用,有效減少硬件需求量,真正實現軟件定義汽車。
通信架構升級:車載網絡骨干由 LIN/CAN 總線向以太網方向發展。好處在于:滿足高速傳輸、高通量、低延遲等性能需求,同時也可減少安裝、測試成本。
中央計算單元——E/E架構的核心
中央計算單元是E/E架構中最關鍵的部分,不管是按區域的架構,還是以后的純中央計算平臺,其硬件構型從根本上決定了軟件架構的設計方向。中央計算單元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態:
圖片來自網絡
SOC分離式:將多個不同的芯片集成到一個中央計算單元上去,每個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只是在形態上集中到了一起,各單元依然獨立的完成各自任務;
硬件隔離式:在統一的計算平臺上采用虛擬化方案,同時運行多個操作系統,但是各個系統依然在硬件上進行隔離,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專屬硬件資源;
軟件虛擬式:在統一的計算平臺上采用虛擬化方案,同時運行多個操作系統,每個操作系統所使用的硬件資源,由Hypervisor層動態調配,每個系統并沒有專屬的硬件資源。
硬件隔離式和軟件虛擬式,都采用了虛擬化方案,唯一不同點在于硬件資源是否專屬,如果是專屬的,就意味著資源無法動態調配,容易產生資源浪費。虛擬化方案最大的好處是,硬件上的可拓展性,如果中央計算單元采用刀片式的設計結構,可以很方便地拓展計算單元的算力,而不用替換整個計算單元。
在中央計算單元中,只需要兩個操作系統即可,用于自動駕駛、車控、網關的RTOS,以及用于娛樂的普通OS(如Android、Linux)。用于娛樂的OS完全可以通過虛擬機的方式運行,用于自動駕駛、車控、網關的RTOS,可以直接運行在Hypervisor層,既能兼顧實時計算的要求,也能獲得豐富的娛樂系統功能。
SOA——解決軟件定義汽車中服務間通信的分布式架構
在軟件定義汽車中,應用間跨進程或跨核的通信,必然成為軟件架構設計中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SOA在互聯網已經應用了很長時間,但在汽車行業中,算是比較新的概念。鑒于汽車的應用場景和通信需求有其特殊性,很多互聯網的SOA技術,并不能照搬過來。
雖然Adaptive AutoSAR采用了SOA作為通信架構(ARA::COM架構如下圖),但是Adaptive AutoSAR的應用可以說還沒有普及,應該說整個行業就沒什么標準的SOA中間件解決方案,幾乎沒有專業做中間件研發的公司,可能在國內這種慢工出細活的東西很難有什么成長的空間和土壤吧。所以,對于汽車SOA,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做的研究和嘗試~
摘自《Introduction of ARA::COM as common communication middleware》April, 2018 by GENIVI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務的架構),是一種架構思想,實施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SOA的技術實現。為什么要面向服務?以前用得好好的面向信號或者面向消息的通信架構怎么就不香了?面向服務的通信架構,它的優勢到底在哪里,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這點,可能很難從過去面向信號的思維轉變過來,也就無法體會引入SOA的價值和意義。
這有點悖論哈,不去用,無法感受其奧義,但又因為沒用過,對它保有質疑,過往的再擰巴,也是千錘百煉了,從零開始,談何容易。因此,我覺得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全面鋪開做整車SOA,可能會在安全等級不高的域比如智能座艙先嘗試SOA。
本質上SOA就是服務的集合。在SOME/IP 協議介紹一文中,我寫過對于“服務”的理解。以智能座艙域為例(如下圖),可以把“服務”分為兩類:
基礎服務和應用服務,基礎服務的功能可能包括:總線消息的解析和路由(如車身數據服務)、直接與硬件相關的邏輯處理(如音頻服務)、上層應用有共同需求的一些基礎設施(如日志服務);
應用服務的功能相對復雜些,可能需要由多個基礎服務提供數據支撐,也可能需要應用服務之間相互協同,實現業務邏輯(如導航服務)。
SOA分層架構視圖(僅作舉例)
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想表達的是,每個服務將自己的功能,以接口的方式提供,基于這些服務和接口,便可以設計出應用場景,以滿足各種用戶需求,提升駕車體驗。可以想象,應用場景的需求一定是豐富且變化的,面向信號的話,新增一個需求,可能要等上一年,但如果服務也能夠方便地進行開發、擴展和更新,是不是好多了,是不是挺有價值呢~
個人覺得,汽車SOA的設計難點,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服務的定義和劃分,要把業務需求分析透徹,從中提煉出服務的功能,數據流向理清,定義服務的邊界,把握服務的粒度,怎么做到“低耦合,高內聚”,我以前很討厭研究需求,覺得那些不過就是些業務,沒啥技術含量,后來才慢慢認識到,這種想法很危險啊,脫離需求的軟件設計不可能很好地滿足需求,如果不能很好地服務于產品功能,那么再牛逼的技術都沒有機會實現它應有的價值,事實上,能夠把需求文檔轉化為可實施的軟件設計,也是一種能力;
不同系統中,要實現中間件框架或者底層通信基礎設施,Adaptive AutoSAR有ARA::COM組件,Android有Framework,但不能跨域,QNX/Linux就不用說了。要實現一個中間件框架,本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比較強的技術實力,一旦出了問題一般都是重大問題;
服務接口標準化,接口描述語言化(IDL),能夠通過工具自動生成RPC樁的代碼(最好能夠關聯整車通信矩陣,e.g. ARXML-》C++ API),能夠跨平臺,支持多語言,畢竟UI層可能不是C++寫的,時至今日,沒幾個應用愿意去解析原始消息,遠程調用接口不香嘛~;
如何兼容一些沒有與時俱進的設備和模塊,如何兼容舊的傳輸通道,如何盡可能復用以前的業務邏輯,理論上任何兼容都是可以實現的,抽象一層不夠,那就再來一層,但兼容得越多,系統就越復雜,出問題的概率就越大,維護起來就越費勁,這意味著成本的升高,質量卻不見得變好;
評估性能影響,怎么保證安全性,……,如果是基于開源項目,可能還要做二次開發,來滿足這些非功能性質的需求~;
所以,汽車SOA真不是SOME/IP,也不是DDS,更不是Adaptive AutoSAR,這些都是汽車SOA技術棧中的一環,并不是全部。
很多時候,純技術的部分并不是最難的,新的架構方案要達成共識,要真正落地,需要博弈和取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作為一名工程師,心態是極為重要的,要分清理想與現實,技術與工作,所以在這里我只想談技術,本來打算梳理一下做汽車SOA開發的基礎知識體系,以后公眾號的內容大致也會圍繞著這個體系去寫,沒想到寫著寫著這么長了,于是分成上下篇了,下面先開個頭吧。
SOA是架構,做SOA的設計和開發,其實也是做架構的設計和開發,在這里我想引用陳皓老師為《架構整潔之道》作的推薦序里的一段話,我常想起這段話,挺有鞭策的功效,分享給每個不想成為PPT架構師的工程師,以共勉:
問題:如果你要成為一名架構師,你需要明確地區分幾組詞語,否則你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或架構師。這幾組詞語是簡單vs.簡陋、平衡vs.妥協、迭代vs.半成品。如果你不能很清楚地定義出其中的區別,那么你將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或架構師。
陳皓,《架構整潔之道》推薦序一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經常感到焦慮,一方面不想成為PPT黨,開會黨,另一方面,除了工作還要生(帶)活(娃),留給學習的時間并不多,而想學的知識又如同汪洋大海,今天想好好梳理一下某個技術點,明天搜到某個開源項目蠻感興趣想寫個Demo跑跑看,年輕的時候覺得日子一天天刷刷地過去,也不是什么事兒,現在愈發有種緊迫感。在做了一些架構方面的設計和開發工作以后,更是深刻體會到構建個人的領域知識體系,尤其是一些基礎技術,真的非常重要。
今年伊始,聽了李運華老師關于“如何打好基礎”的講座,核心觀點是:“基礎≠底層,基礎≠源碼,基礎≠不變”,很是醍醐灌頂~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我覺得可以這么去構建我的領域知識體系:首先,定義出哪些是與我工作相關的領域知識(比如現階段是SOA);其次,進一步細化要學習的知識范圍,也就是下篇要梳理的SOA相關知識;
最后,分別從廣度和深度(根據工作內容去判別學習的深度),有針對性地學習,并在實際工作和項目中把知識和技術串起來,從而系統性地提升技術能力。就像前面說的,要分清理想與現實,因為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我所能想象的,很多PPT黨開會黨,基礎不扎實甚至很水,設計出焦油坑一樣的架構,坑自己,坑別人,坑項目,也不耽誤他們升職加薪跳槽。但是“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不是么,于是才有了寫公眾號的初心和決心。
編輯:jq
-
soc
+關注
關注
38文章
4182瀏覽量
218513 -
RTOS
+關注
關注
22文章
817瀏覽量
119725 -
Com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7瀏覽量
40662 -
Ar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79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