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于4月18日發布了用于ADS(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核心傳感器,成像毫米波雷達。趁熱乎的,我來分析下華為成像雷達方案。華為2019年毫米波雷達項目立項到2021年量產交付,這部分交付的應該是傳統毫米波雷達,也就是角雷達,中距雷達(MRR)以及遠距雷達(LRR)。而華為重推的是2022 SOP的成像雷達,我們來看看作為華為ADS核心組件的成像雷達特點,以及技術評價,順便本文也是成像雷達科普。
圖1 華為成像雷達
首先華為采用了經典FMCW方案,而沒有采用諸如PMCW,OFDM等方案,路線相對保守穩定,這應該是技術調研后的結果。
大概率采用了級聯RF-CMOS雷達射頻前端+后端基帶處理芯片分立方案,也就是目前做成像雷達的主流方案,沒有特別的地方。采用遠近掃方案,這是傳統前向雷達的典型方案,只不過傳統前向雷達的遠近掃FoV都比較窄,華為的近距離FoV要寬很多,但是目前成像雷達,比如Conti ARS540能夠實現±60°,300m范圍環境感知,不區分遠近掃,從華為的產品介紹來看離此水平有提升空間。
天線方案也就是收發通道方案采用了12TX24RX,與目前主流級聯成像雷達方案的12TX16RX確實不同。也就是接收通道變多了,華為PPT中還特意指出了這一點,較傳統雷達有24倍的提升,較業界主流成像雷達有50%的通道數提升。這兩個數字是沒有錯的,目前傳統前雷達是3TX4RX,虛擬通道是12,12TX24RX,虛擬通道是288,288/12=24。
同理,主流成像雷達是12TX16RX,虛擬通道是192,簡單計算可得50%的通道數提升。
圖2 華為成像雷達通道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設置更多通道的目的當然是提高角度分辨率,包括俯仰以及水平,但是將通道數領先作為商業宣傳無可厚非,而作為技術宣傳就還不夠狠。一方面,我們需要多通道,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都沒有多通道,當然沒法實現高分辨(軟件算法實現暫不討論);另一方面,有了多通道,相當于賭徒有了一副好牌,廚子有了好食材,但是賭徒有可能將好牌打得稀巴爛,廚子也可能浪費了好食材。
意思是如何利用好這288個通道才是體現技術功力的地方,而不是單單看提升了多少通道。比如這288個通道是否都用于DoA,我猜想這288個通道大概率有一部分用于校準,實際用于DoA的會低于這個數字。另外,如何分配水平及俯仰通道數,如何將角度解模糊設計考慮其中,同時又要保證天線布局不會使得雷達板尺寸過大等等,華為的方案還要考慮遠掃近掃天線分配,說實話,這塊確實很難,目前還不知道華為如何解決,解決到什么程度,發布會當然沒必要講這些,我們到時候拆個雷達看看布局就好分析了哈哈。
另外,PPT中提到,角度水平分辨率為1°,垂直做到2°,我倒是不想只看到這些冰冷數字,完全可以在標定室放些角反射器,這些角反射器同距離,靜止,不同俯仰,不同方位,看雷達能夠分辨的最小角度的統計結果,能否達到以上指標。另外,還介紹了4D點云應用,中國場景數據優化,靈活架構(就是融合層次及方案)等信息,說實話,也是中規中矩,沒有人無我有,眼前一亮的激動,只期華為做到人有我優吧。如果對這一部分感興趣,我在4D雷達板塊都有詳細論述,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圖3 華為成像雷達技術特點
我在4D雷達之信號處理架構中指出過,高動態范圍是成像雷達區別于傳統雷達的核心特征之一,非常關鍵。華為也關注了這一點。從發布會的測試demo視頻也可以粗略看到大小目標并行運動點云,不過是否可以穩定跟蹤及識別還不能確定。
圖4 華為成像雷達動態范圍
發布會中還提到了多徑處理,用于非視距感知,能將這一點作為亮點分享的國內雷達廠商極少。事實上,視覺方案,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都是視距檢測,也就是如果有目標被遮擋,攝像頭,Lidar是沒有辦法感知到被遮擋目標的,因為光沒法轉彎嘛,但毫米波雷達發射接收的是電磁波,存在多徑傳播現象,也就是說,部分NLOS電磁波能量經前車車底傳播,被前前車反射后又經前車車底反射回來被雷達接收。這一點在大陸ARS540公開技術資料中也有提及,如圖6,相關非視距傳播技術比ARS430提升40%。
圖5 華為成像雷達多徑處理
圖6 大陸ARS成像雷達多徑利用
圖7 華為成像雷達多徑利用
華為成像雷達其他部分,比如護欄識別,垂直測高,遠距高分辨,Freespace,雷達數據融合等都屬于業內主流技術特點,沒太多新意,因為沒有公布更多信息,也沒有辦法進一步評價。此外,更多的涉及成像雷達水平的技術點也未公開,比如,
1 對于288通道,雷達能否可靠自校準,包括水平及俯仰,這么多通道保證相位不出問題也是很難的,對校準要求極高,這也是Oculii推它的VAI技術的原因之一。
2 跟蹤方法未提及,目前主要分享了點云信息,目標跟蹤方案及效果未知。
3 雜點的處理未提及,毫米波雷達的一個嚴重drawback就是雜點虛警問題,華為在這上面否有獨特的技術理解還未可知。
4 雷達間互干擾,抗雷達間互干擾是后續雷達部署必須考慮的問題。
5 對VRU的識別,傳統毫米波雷達主要應用于高速ADAS,基本不用于城區,那么高速ADAS條件下我們關心對車輛的穩定跟蹤就好了,成像雷達的應用面擴展至城區,道路交通參與者在數量以及種類上比高速ADAS場景提升了一個數量級,尤其是道路交通弱勢群體(VRU),包括行人,騎行者,騎電瓶車的人,騎摩托車的人,對這些人的穩定檢測,跟蹤,識別是重中之重,我期待華為成像雷達在這方面的表現。
6 另外就是量產硬件一致性,穩定性,可靠性這些問題。從公開的測試demo以及PPT講解,華為的成像雷達在國內基本屬于第一梯隊,但能否在國際上站穩腳跟還需觀察,畢竟ZF,Aptiv,Continental等等都是強勁對手。中國毫米波雷達產業真正起步也就這幾年的事,道路異常坎坷,沖破國外巨頭壟斷也絕非易事。
目前角雷達國內本土企業慢慢開始占有一定份額,前雷達依舊任重道遠。
事實上,前雷達實現難度遠高于角雷達,而成像前雷達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如果我們看到點云demo就歡呼雀躍,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路途遙遠,同志仍須努力。我到覺得華為后期完全可以自研雷達芯片,發揮芯片領域,通信領域的優勢,從芯片,硬件,天線,算法等各個方面完成跨越式創新,將車載雷達集成通信能力,完成車載通信感知一體化,既能環境成像感知,又能依靠雷達實現車間,車與路端通信,那就很好玩了,可能頻段是個問題吧。
責任編輯:lq6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237瀏覽量
754785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9瀏覽量
252164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49瀏覽量
64426
原文標題:剖析華為最新ADS成像毫米波雷達方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mwrfnet,微信公眾號:微波射頻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