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中淺談了三個觀點:汽車主芯片與智能手機極其相似的趨勢,目前缺貨的趨勢,以及不要再提國產替代回到商業本質的趨勢,受到大家喜愛,我今天整理成文,方便大家閱讀。
最近研究汽車電子各種盡調中發現,過去幾年來,高通就這樣靜悄悄的逐漸成了電動車智能座艙的霸主,其最新的8155芯片已經在新一代的全球電動車智能座艙中占據8成以上份額,那幾個老牌的歐洲和日本公司,已經被他擠下去,英特爾兩年前也宣布退出汽車智能座艙領域,盡管曾經十分努力的在往汽車里面擠。
這情形像極了10年前智能手機的演進歷程。
記得我2003年第1次全面報道智能手機芯片平臺的時候,那篇文章中至少有10家手機應用處理器公司,包括了NXP, Freescal,英飛凌,愛立信,ST,TI,ADI,博通,Marvell, Intel的xscale,高通等等,真是群雄爭霸,(那時候MTK還排不上)。可是10年后(2013年),就剩下高通一家了。當然還有后來居上的mtk。
汽車智能座艙的發展真是像極了智能手機,因為其承襲了智能手機的所有智能娛樂功能。接下來會是智能駕駛部分,也是智能電動車最核心的部分,現在仍然群雄爭霸,如何發展?
我認為最終還是那個最懂芯片,最懂用戶需求,最懂極致性能和極致成本的公司取勝,因為一旦變成成熟大規模商用的東西,芯片就是核心,是算法的載體,當然這里還有一個難比登天的MODEM在作怪。歷史的故事就是這樣的。
再聊聊缺貨。本來電子行業周期性缺貨是它調整供需平衡的一種自我修正,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這樣:沒有利潤了,大家就砍產能,于是就缺貨,缺貨后就漲價,看見漲價的趨勢,廠家就再投入擴產,等產能出來再供過于求,于是又降價,于是又有人砍產能,新一輪周期又開始。
這一次的不同是因為在常有的周期上疊加了兩件重要事情:一個是疫情,一個是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事件。本來2020年初由于5G對電子器件的需求增加,應該擴充產能的,但是碰見疫情不但沒有增加產能,某些公司還在關工廠,二是疊加華為因為制裁儲備了非常長期的庫存。這兩件事情,使得缺貨的周期和振幅都拉長了,20年難得一遇,大家都無比痛苦。不過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封測等后段已經開始在擴產,今年晶園廠開始擴產,這些產能在明年初會逐漸釋放出來,2023年應該會恢復正常。
最近汽車電子熱,很多人說短缺是因為汽車芯片缺貨導致,這個有點夸大了,在臺積電的出貨中,汽車電子的比例不到5%。
供應鏈一直用他自身的修正平和供需關系,一切都是商業行為,利潤低了就關廠,有利潤就擴產,不要過分的把它夸大成國家之間的斗爭。
所以供應鏈管理, Forecast的預測,是一個非常難的技能,必須要對技術、市場、自己、友商、全球格局都有一個大的了解。
最后再來說說國產替代。
其實我非常不愿意用“國產替代”這個詞,更愿意用供應鏈的本土化采購這種說法。回歸商業的本質,供應鏈最終都是需要本土化采購來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如果本土化的成本高,那另當別論)。提高效率不僅包括運輸成本,還包括交流的效率,技術支持的效率,所以我們所說的國產替代,實際上是供應鏈的本土化采購的必然趨勢。
只不過以前,大家對國產芯片戴著有形眼鏡的認知,這一次突破之后,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很多優秀的國產芯片公司被認知。其實他們并不希望你把它作為什么國產替代,他們的定位都是國際化公司,就像我們現在看見的那些歐美日的芯片公示一樣,他們定位也是全球的。
所以咱們不要提國產替代了,就是供應鏈的本土化采購,目的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讓最先進的科技普惠于民。
少一些其他色彩,多回歸商業的本質,只有定位于服務全球客戶,才能服務好中國客戶。
責任編輯:lq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28文章
8010瀏覽量
167570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81瀏覽量
48854 -
智能座艙
+關注
關注
4文章
974瀏覽量
16392
原文標題:孫昌旭談缺貨,關于國產替代以及熾熱的汽車電子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