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5G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 MIMO) 的技術支持,毫米波天線集成技術是實現高分辨數據流、移動分布式計算等應用場景的關鍵技術。討論了封裝天線( AiP) 、片上天線( AoC) 、混合集成等毫米波天線集成技術發展狀況、關鍵技術及其解決方案,剖析了幾種典型集成天線技術,分析了技術發展脈絡,總結了5G毫米波集成天線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比如:針對生命體征監測和姿勢識別,IMEC開發了一款帶有片上天線的140GHz FMCW雷達收發器。雷達的工作范圍為0.15米至10米,分辨率為11毫米,射頻帶寬為13GHz,中心頻率為145GHz,收發器IC采用28nm模塊CMOS技術制造,可實現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引 言
毫米波半導體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5G ) 的基礎器件,采用毫米波頻率進行定向通信的技術是5G預期配置的關鍵技術之一。毫米波的頻率范圍為30~300 GHz。目前研究的波段范圍有28 GHz頻段、 38 GHz頻段、 60 GHz頻段和E頻段( 71 ~ 76 GHz、 81~86 GHz) 。5G技術將通信頻段移向比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 高得多的毫米波頻率。5G的頻譜帶寬較4G會有10倍至20倍的提升,最高數據傳輸速率可以提高20倍,且天線陣列和基站設備的尺寸更小、成本更低。在毫米波頻段中, 28 GHz頻段、 60 GHz頻段是最有希望應用于5G的兩個頻段。
作為收發RF信號的無源器件,天線決定了通信質量、信號功率、信號帶寬、連接速度等通信指標,是通信系統的核心。如何增加頻譜數據吞吐量是從4G 到5G的重大挑戰。5G的關鍵技術為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 MIMO )的集成毫米波天線技術。每一個MIMO信道有著自身的從接收天線、發射天線到微處理器的信號通路。接收信道的作用是實現從天線接收RF 信號到輸入采樣基帶頻率的下變頻, 以及模數信號轉換等功能。發射信道的功能是將上變頻后的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RF信號。縮小尺寸是5G天線的一個重要挑戰。最小的基站天線尺寸將縮小到信用卡大小,這會增大毫米波天線及電路在集成度、低功耗和連接方面的要求。提升功率密度是5G天線的另一個重要挑戰。
多天線系統集成是應對5G系統 MIMO 、縮小尺寸、提升功率密度等挑戰的重點技術之一。由于SiGe和 CMOS RF集成電路已經達到高的fT、 fmax和高的集成密度,能采用CMOS、 SOI和SiGe工藝來設計大規模全集成硅毫米波相控陣電路。基于全RF結構、 8~32元的發射( Tx ) 、接收( Rx ) 或收/發( T/ R) 模式已成功用于45~110 GHz頻段。硅集成方案可以在同一芯片上集成多個元件。與GaAs和InP等 Ⅲ-Ⅴ族半導體技術相比較,硅基技術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成本。硅相控陣芯片在毫米波領域中應用廣泛。該項技術所面臨的挑戰是,在信號鏈單元上的RF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接收機放大器、 A/D轉換器或D/A轉換器都需要很大的效率提升。
無線通信和傳感器系統均可以通過RF系統提高集成度和采用新封裝技術的方法來提高性能。目前實現前端電路和集成天線的方案有三種。第一種為天線封裝( AiP ) 技術,天線采用IC封裝工藝制作。第二種為芯片上天線( AoC) 技術,天線直接在 硅襯底上制作。第三種為AiP和AoC的混合技術,天線饋電點制作在芯片上,輻射元件在片外實現。AiP技術中,芯片和天線的互連在某個頻率范圍內應該達到信號傳輸的有效效率,其主要的封裝工藝有引線鍵合工藝和倒裝芯片工藝。但是,器件在高頻時的損耗較大,成本將升高。
1、相控陣接收機的結構
硅毫米波相控陣技術在5G通信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多家公司采用SiGe 和CMOS工藝來制作IC,其工作頻率已達60~100GHz。例如,北美豐田研究所研制了一種具有RF波束形成能力的SiGe單芯片汽車相控陣接收機[1],如圖1所示。
汽車相控陣接收機采用低成本的鍵合線技術進行封裝,并與16元線性微帶陣列連接。該天線在77~ 81 GHz頻率的指向性為29. 3 dB,增益為28 dB,每步( 1°) 在方位角平面中能掃描到±50°。該芯片中,平面相控陣天線陣列間距只有0.5λ( λ=3. 75 mm,頻率80 GHz 以下) ,這個參數對于可用面積很小的毫米波電路尤其重要。這種相陣列需要盡可能多地在SiGe或者CMOS芯片上集成更多電路,不僅包括移相器和VGA,而且包括全部的發射/接收電路、功率合成網絡、數字與SPI控制、偏置電路,某些情況下還包括完整的上/下轉換器。
圖1毫米波汽車相控陣接收機
2、天線集成技術
目前, 60 GHz封裝的天線和片上天線均使用商用電磁仿真軟件進行設計。對于混合解決方案,已開發出補充標準IC設計工具的建模方法,以實現引線鍵合與 IC 的協調集成。AiP技術需要確保整體性能的IC與天線間的寬帶低損耗互連設計。AoC技術需要先進的后處理步驟或封裝工藝,以減少嚴重的介電損耗。混合天線集成技術則融合了AiP和AoC的優勢,可實現高輻射效率,無需芯片與封裝的低損耗互連設計。但是,該方案的設計靈活性不高,且在寬側方向上呈現輻射零點,阻止了其在某些場合的應用。
2. 1 AiP技術
2. 1. 1結構
AiP技術是將一元或多元天線集成到RF封裝內的關鍵技術,其典型方案是采用集成電路封裝工藝。在硅毫米波收發器中,封裝內集成了天線陣列,有助于提供足夠的信號增益,實現尺寸最小化。這種工藝是毫米波RF集成方案規模應用的關鍵技 術。例如,30 GHz天線元的尺寸為毫米量級,在單個封裝內需要采用新類型的天線陣列集成技術。具有光束轉向功能的微小相控陣天線是毫米波無線電的關鍵器件[2]。為了在收發器封裝內集成天線陣列,需要考慮芯片組裝方案、陣列元和饋電網絡、芯片與封裝互連、封裝材料等。如果收發器采用多層封裝,需要在芯片與天線之間采用先進的互連技術,滿足天線饋電插入損耗最小的要求。芯片可以放置 在封裝正面,也可以放置在封裝底部。
將芯片放置在封裝底部的方案對芯片接收和發射的影響最小。一種可用于5G無線通信的有機芯片封裝中的相控陣毫米波天線如 圖2所示。為了提高天線帶寬、增益和輻射效率,在一個厚的覆板上放置了一個寄生平面結構,構成一個雙貼片天線疊層。為了達到優化RF設計和制造的目標,對封裝層疊片和低介電常數材料的參數作了優化選擇,如表1所示。
圖2有機芯片封裝中的相控陣毫米波天線
表1天線陣列設計要求
2. 1. 2設計與制造
在AiP設計中,除了波束形成、信號放大和具有頻率轉換功能的相控陣IC外,具有極化特性的天線也是天線陣列的關鍵器件。在最早的硅基毫米波IC設計發展階段,天線設計采用襯底、形狀和成本與硅基毫米波IC兼容的技術[3]。目前,已有多種頻率的硅襯底片上毫米波天線,但由于面積較大、發射效率有限,在100 GHz以上的天線才有研究價值。在60 GHz頻率內,在液晶聚合物( LCP) 、有機高密度互連襯底、玻璃襯底、高/低溫共燒陶瓷襯底、硅襯底和模制物料基晶圓級襯底等材料上制作的硅相控陣天線陣列已被報道。通常需要對AiP陣列的增益、帶寬和輻射圖形進行優化。同時,需要考慮襯底材料、陣列尺寸(即元件和貼片的數量) 、互連靈活性(如連接電源和控制信號) 、熱性能與機械性能的相容性、 IC組裝和板集成等因素。
一種新的天線與 IC/載體結構如圖3所示[4]。天線結構通過PCB板制作于厚度為T的介質襯底上,并懸空倒置,翻轉在IC/載體之上。IC封裝基的地也作為天線的鏡像地,天線與地的間距為H。該結構中,天線與地板之間具有非常低的介電常數,天線結構之上有一層具有較高介電常數的覆板材料。在保持高天線效率的前提下,相比于標準PCB天線結構,這種堆疊結構具有更高的帶寬。一個帶有焊球的墊片可以放置在天線覆板的另一端,作為支撐。
圖3天線與IC/載體結構
AiP設計中通常采用集成電路封裝工藝進行封裝,需要將天線與片上電路進行物理連接。低溫共燒陶瓷( LTCC) 工藝可實現任意數量層的安裝結構, 具有跨層過孔、層間形成開放腔或密閉腔(IC 可集成于此) 等靈活性。采用該工藝封裝的毫米波天線越來越受到關注[5]。有些方案采用傳統的鍵合線、 倒裝芯片和C4焊接等工藝。例如, 60 GHz硅相控陣芯片封裝需要有芯片與天線間低損耗分布網絡的多層毫米波襯底,必須是多層低損耗的Teflon基或 LTCC 基,成本昂貴。因此,典型的硅相控陣AiP可以達到30 ~ 60 GHz頻率[6],達到80 GHz的難度更大。
較之LTCC封裝方案,印刷電路板( PCB) 封裝方案可以降低成本。有采用PCB等較低成本高頻電路材料制成多層安裝結構的封裝方案,如RO3000系列和RO4000系列[7-8]的封裝。還有采用液晶聚合物作為基板的低成本方案。但由于使用盲孔或埋孔,層的數量增多,會導致PCB技術的機械制造成本升高。另外, PCB工藝在極高頻段實現高密度化的難度增加,這將嚴重影響系統性能,導致效率降低。因此, LTCC工藝是大多數多層結構陣列的選擇,采用該工藝方案的天線性能有改善。
2. 2 AoC技術
2. 2. 1片上天線
片上天線是采用片上金屬化連線工藝集成制作的天線。在芯片上直接集成和組合天線的制作方法是太赫茲通信器件研究最少的領域之一。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由于襯底吸收和傳導電流等原因,消除RF電路與天線間所有的連接會使得設計成本大幅 降低,設計更加靈活。傳統觀念認為,由于沒有介電鏡( Dielectric Lenses) 補償結構,片上天線對于消費類的小功率器件并不是最佳結構。雖然典型片上天線的效率只能達到10%,但如果能在片上設計并制造出亞毫米天線( 采用選頻性質的表面[9]或者Yagi高方向性的天線[10]) ,則會帶來成本大幅降低和設計靈活性大幅增加的優勢,這會超過使用效率更高、但昂貴且復雜的片下天線的優勢,從而增加了應用的可能性。
隨著載波頻率和帶寬移向亞太赫茲,高寬帶和高載波頻率使得金屬引線變得不穩定,片上天線被認為是替代印刷板上芯片金屬互連的方法之一。除了片上天線,片上波導和硅穿孔( TSV) 波導也是亞太赫茲頻段大帶寬應用中替代金屬連線的有前景的技術。片上天線的成功實現將會使得高集成度收發器、60 GHz 空間電源組合和更高頻率毫米波系統等眾多應用受益。頻率從0. 9GHz[11]到77 GHz[12的多種頻率片上天線已有不少報道。德國高性能微電子研究所( IHP) 采用標準SiGe BiCMOS工藝,設計并制作了一種130 GHz的片上天線,峰值增益達到8. 4 dBi。
2. 2. 2 CMOS片上天線
CMOS工藝是 RF IC 的一條重要發展途徑。隨著CMOS管特征頻率( fT) 接近400 GHz[14], CMOS工藝在毫米波 IC 中得到進一步應用。文獻[ 15]提 出了一種在CMOS芯片上集成人工磁導體和寬帶窄槽天線的新方法,采用標準CMOS工藝實現了60 GHz下2 dBi的增益和大于126%的阻抗帶寬。文獻[ 16]采用0. 18 μm CMOS工藝,制作了一種60 GHz的圓極化環形天線,具有覆蓋57~67 GHz的模擬和測量的軸向比( axial ratio, AR<3) 帶寬,增益達4. 4dBi。文獻[ 17]采用能制作阻抗帶寬為25 GHz ( 45~70 GHz) 的器件的Si CMOS工藝,制作了一種60 GHz寬帶的單極子天線,在60 GHz下實現了- 4. 96 dB的增益。文獻[18]提出了一種高增益( 8 dBi 最大增益) 和高效率( 96. 7%峰值天線效率) 的片上天線,采用CMOS 0. 18 μm工藝制作,天線的- 10 dB帶寬為4 GHz。文獻[19]采用0. 18 μm CMOS工藝,制作了一種60 GHz帶寬的CPW饋電環形單極子天線。
通常,制作在摻雜硅襯底上的片上天線只有約10%的低效率。但若采用成本較高的封裝天線,可實現比片上天線更高的效率。可采用容性耦合等先進連接技術,將成熟、低成本、較少摻雜的襯底上制作的天線芯片與有源60 GHz毫米波RF芯片連接起來,以實現比采用標準鍵合工藝的器件高得多的工作頻率范圍。天線可以用低成本的工藝( 如0. 18或0. 35 μm) 和較低摻雜的襯底來制作,再通過容性耦合,連接到含60 GHz 功率放大器等有源元件上,而不采用更先進工藝[20]。一種通過容性耦合將天線芯片與有源60 GHz RF芯片連接的毫米波集成天線如圖4所示。該天線不僅具有舊工藝的低摻雜濃度、高電阻率所致的低電導性、低損失襯底,而且具有更高效率。制作天線陣列時,低速有源開關( 如二極管) 可以集成到芯片上,采用分相位無源饋線來執行元件調諧、移相和波速控制。
圖4通過容性耦合將天線芯片與有源60 GHz RF芯片 連接的毫米波集成天線
2. 3混合集成毫米波天線
混合集成毫米波天線就是采用專用工藝,將天線與前端 IC 集成在同一封裝中。這種制作技術是純AiP和AoC的替代技術。混合集成天線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21]。熔融石英襯底上的偶極天線的 一半安裝在片上,另一半安裝在片下。這種結構的天線可以直接連接到片上電子器件。在60 GHz全頻段內,當增益為6~8 dBi時,芯片最大輻射效率可達90%。
圖5混合集成天線概念示意圖
3、毫米波天線集成技術進展
3. 1學術界發展情況
物聯網( IoT) 和5G要實現全面互聯的目標,就需要開發不同毫米波頻段的天線,并實現商業化量產。表2總結了用于廣域IoT和5G無線通信的近期文獻中毫米波天線及其性能比較。可以看出,實用的解決方案仍然較少,多數方案仍然需要解決結構復雜、增益減少、效率低和功耗高等問題。
60 GHz毫米波段器件將應用5G并量產化。片上系統或片上前端小型化系統集成的發展趨勢要求在不犧牲輻射效率、帶寬、增益的前提下,AoC器件、AiP器件的成本、尺寸和功耗必須向更小化方向發展。使用硅IC工藝提供了最大的集成度、低成本和低功耗,表明GaAs等Ⅲ-Ⅴ族化合物工藝并不一定是最佳選擇,尤其是考慮封裝、集成和互連問題時。
表2近期文獻中5G毫米波天線及其性能比較
天線元件通常制作于片下,也可以被完整地集成在單個芯片上。硅襯底由于介電常數高、電阻率低,片上集成天線的增益很小、輻射效率很低,可以通過提高襯底的電阻率來改善性能。例如制作高性能低成本的SoC時,將天線和IC集成到高電阻率絕緣層上硅( HR SOI) 上。在AiP方案中,為解決毫米波頻率下硅襯底上天線陣列的平面饋電器件插入損耗過大的問題,可采用將天線集成在附加基板上的混合集成創新技術,充分利用封裝和在這種有限空間內的耦合可能性。該方案顯現出較高的設計靈活性。
IBM公司在過去的14年中發展了RFIC和AiP系列: 成像和通信應用的具有波束形成和波束掃描能力的性能驅動相控陣( 如60 GHz、 94 GHz和28 GHz相控陣) ,支持便攜裝置的V-波段、W波段和Ka波段毫米波模塊( 如60 GHz單元件、開關波束模塊)[27]。
文獻[ 28]提出一種多層LTCC基板上構建的線性極化6 GHz天線陣列。這些陣列使用4×4微帶貼片輻射元件,分別由四分之一波長匹配的T型接頭網絡和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網絡饋電。測量結果表明,由前者饋電的陣列比由后者饋電的陣列表現更好。對于帶有和不帶有嵌入式腔的陣列,測量的阻抗帶寬分別為9. 5%和5. 8%,最大增益分別為18. 2 dBi和15. 7 dBi。
文獻[ 29]報道了一種在熔融石英基板上構建的線性極化60 GHz天線陣列。該陣列使用由饋電網絡饋電的2×4微帶貼片輻射元件,饋電網絡使用了共面條帶和共面條波導。通過金屬腔增強的陣列實現了大于9 GHz的測量阻抗帶寬和約15 dBi的最大增益。
文獻[ 30]提出一種采用LTCC工藝、具有2×2微帶貼片輻射元件的天線陣列,制作出具有線性極化的60 GHz發射器模塊。
文獻[ 31]分別使用1×8和2×5微帶貼片輻射元件,制作出兩個有源線性極化60 GHz天線陣列。
文獻[ 32]提出了一種具有由波后波導網絡饋電的槽輻射元件、線性極化60 GHz的天線陣列。
文獻[ 33]提出了一種圓極化60 GHz的天線陣列,該陣列通過對原始天線元件、疊層波導、調整圓極化軸比進行精細設計,實現了寬帶寬。
文獻[ 34]提出了一種在 LCP 基板上制作的圓極化 60 GHz 天線陣列。該陣列采用了新的槽輻射元件和新穎的開腔反射器。測量結果表明, 2×4輻射元件陣列的峰值增益為15. 6 dBic。
3. 2 商業化發展態勢
據Gartner 預測,到2021年,市場將有9%的智能手機支持5G網絡。5G采用波束成形技術,必須采用多天線陣列系統( Massive MIMO) 。這將導致天線呈量級增長,并推動天線向高度集成化、復雜化的方向發展,工藝技術不斷升級,新材料不斷應用。例如,新型材料液晶高分子聚合物( LCP) 材料具有低損耗、高靈活性、高密封性等優點,非常適用于制作微波、毫米波器件。蘋果公司推出的毫米波天線解決方案中包含采用LCP材料制作的天線,這是5G天線大規模商用化的一個重要方向[35]。
高通公司QTM052毫米波天線模組系列支持緊湊封裝尺寸,適合于移動終端集成。配置QTM052的毫米波天線模組的終端將于2019年上半年推向市場,顯示出在5G中集成天線和RF前端等元器件的發展趨勢。意法半導體公司、 STATS ChipPAC和英飛凌科技公司在英飛凌第一代嵌入式晶圓級球柵陣列 ( eWLB) 技術的基礎上,合作開發了下一代的eWLB半導體產品封裝技術。目前已開發出具有8 mm×8 mm封裝的集成天線制作的四通道收發器。該天線采用RDL層中的金屬結構,并集成于封裝中,為在5G等毫米波領域應用的雷達系統封裝提供了解決方案[36]。近期,中芯長電公司發布了SmartAiPTM工藝平臺制作的世界首個超寬頻雙極化的5G毫米波天線芯片的晶圓級集成封裝,具有集成度高、散熱性好、工藝簡練的特點,能夠實現24~43 GHz的超寬頻信號收發,達到 12. 5 dB的超高天線增益。
4、結束語
在未來的較長時間里, 5G架構將繼續在網絡、 無線訪問和物理層不斷發展,需要在RF/ 毫米波集成電路、毫米波天線陣列技術等方面擁有多種創新型產品組合,從而推動5G無線電和產業化發展。例如, 5G中功率放大器、天線、濾波器和匹配電路的數量可以高達64個或更多。這些組件在效率和集成度方面的提升對無線電的總體能效和性能十分重要。具有大量天線、頻率為27 GHz及以上的高集成度MIMO無線電是5G系統的關鍵技術。上述三種集成方案可用于毫米波天線設計。以60 GHz頻段為例, AoC器件的輻射效率和增益指標落后于AiP器件和混合方案。AiP器件和混合器件實現了最佳輻射效率,因此可以認為選用AiP技術比選用AoC技術更合適。
AiP技術具有設計靈活性和印刷天線結構的優勢,但對于復雜的多層封裝結構,可能不具備與AoC技術和混合方案同等成本競爭的條件。此外, AiP方案芯片到芯片的互連會導致熱損失、延遲和設計量增加。混合方案似乎是最好的方案。但是,當頻率超過60 GHz時,典型的混合技術、 AiP都是不夠成熟的方案。而AoC方案會更加完善,且已在THz波段進行了測試。據預期,AoC方案在高頻具有更大發展空間。
天線集成的一個根本解決方案是將一個相控陣所需的所有東西集成到一個芯片上,這是硅基毫米波天線系統的優勢所在。不僅集成電子器件,而且集成通向晶圓級實現的高效率天線。晶圓級相控陣就可放置在輸入/輸出數據信號高達Gbit/s、布置有控制器件和電源器件的低成本印刷電路板上。整個毫米波功能均集成于同一芯片上,這種晶圓規模的實現是一個完全自包含的解決方案。(參考文獻略)
原文標題:毫米波天線集成技術研究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磁兼容之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天線
+關注
關注
68文章
3211瀏覽量
141004 -
毫米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927瀏覽量
64925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497瀏覽量
565374
原文標題:毫米波天線集成技術研究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emc-2015,微信公眾號:電磁兼容之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