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池股們成了投資者熱捧的對象。僅1月的最后一周內,就有兩家公司宣布與SPAC(Special Purpose Aquisition Companies,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并,以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1月29日,歐洲電池生產商FREYR宣布將尋求借殼上市,估值14億美元。休斯頓的初創公司Microvast(隸屬于來自浙江湖州的微宏動力)也于2月1日發布了計劃借殼上市的消息,估值高達30億美元。雖然這兩家公司的總估值達到44億美元,它們本身的年收入僅勉強超過1億美元(FREYR甚至還沒生產出電池)。如果不是當下市場對電池有如此巨大的需求,這么高的估值實在荒唐。
電動車火了
像通用、福特這樣的老牌汽車制造商都已經花了數以億計的錢轉型做電動車型。去年,通用表示未來五年將拿出270億美元用于電動車的開發和自動化技術。
圖為福特汽車2021年的廣告:“將在2025年前推出30款新電動汽車”
同時,還有很多新入局的企業正準備開始批量生產電動車或擴大生產規模。比如被稱作美國造車新勢力“三駕馬車”之一的Rivian,就將在夏天交付新生產的電動送貨車。此外,領投Rivian的亞馬遜也訂購了數以千計的電動送貨車。
連美國政府都在推波助瀾。上周,拜登宣布美國政府將把聯邦車隊的轎車、卡車、SUV全部換成美國產電動汽車。這可是超過64萬輛車。這也就意味著通用、福特需要大量額外的新電池,當然受益的還有美國其他的新入局企業:Rivian、特斯拉......
與此同時,世界上很多特大型城市正在規劃它們各自的電氣化方案。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的研究報告,上海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購置車輛中有一半是電動車,同時實現公交車、出租車、貨車和政府車輛的零排放。
淘金中國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之一,中國的政策也比世界其他國家超前許多。
或許,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淘金的巨大潛力,就是Microvast獲得巨額注資的原因之一。這其中包括美國“百歲”老牌特種車輛制造商豪士科(Oshkosh Corp.);市值8.67萬億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貝萊德(BlackRock);科氏智庫(Koch Strategic Platforms)以及私募基金經理人機構InterPrivate。
這些新晉投資者的底氣或許來自于Microvast的基石投資者們——鼎輝投資和中信證券。這兩家是中國擁有頂級資源的私募和金融服務公司。
這也是公司專注商務和工業用車的原因。Microvast認為商務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很快就能達到300億美元。目前,商務電動車的銷售額僅占市場的1.5%,但公司認為到2025年其滲透率將爬升至9%。
Microvast董事長吳揚說:“2008年,我們以顛覆性的電池技術起步,推動了一場出行革命。這項技術使得電動汽車有了和內燃機車抗衡的能力。從那時起我們已經更迭了三代電池技術,并在多年的實踐中證明了我們的電池性能遠超過競爭對手,成功滿足了商務車客戶對電池的嚴格要求。”
探索歐洲市場
如果說中國投資者將會在Microvast上市過程中大賺一筆,那么一幫美國投資者和一家日本巨頭都正翹首期盼FREYR的上市。北橋創投(Northbridge Venture Partners)、CRV、伊藤忠商事(Itochu Corp.)、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都將受益,盡管它們并非FREYR的直接投資者。
以上四家公司都是半固態鋰電池技術開發公司24M的股東。24M公司在波士頓起家,FREYR所使用電池制造技術就來自于24M的授權。
連續創業者、教授蔣業明(Yet-Ming Chiang,美籍華人)也將在FREYR的上市中受益。蔣教授書寫了電池和材料科學領域的開發與創新的歷史。
過去20年中,這位MIT教授一直致力于可持續技術的研究,最初是在A123(曾經輝煌的鋰電池企業,已不復存在),之后是3D打印公司Desktop Metal,半固態鋰電池技術開發公司24M,能源儲存系統設計公司Form Energy,還有另一家能源儲存初創公司Baseload Renewables。
去年,Desktop Metal通過SPAC上市。如今,大量資金涌入24M的歐洲合作伙伴FREYR,24M的潛質正待厚積薄發。
來自挪威的FREYR計劃在家鄉建設五個電池生產工廠,在未來四年中建成43千兆瓦的清潔電池產能。
對FREYR總裁Tom Jensen來說,24M的技術有兩個主要優勢。Jensen說:“一個是生產過程本身。24M的工藝是把電解質和活性物質混合,使電解質厚度增加,減少電池中的非活性物質。另一點就是可以減少許多傳統生產步驟,和傳統鋰電池相比,24M的技術可以讓生產步驟從15個減少到5個。”
這么高的生產效率配合電池容量的增加,帶來了電池生產流程的又一個顛覆性優化。
Jensen說,公司需要25億美元才能完全實現計劃,但這波電動汽車的風潮能幫助FREYR。公司正準備以SPAC的方式與Alussa能源公司合并,而這次SPAC得到了包括科氏、嘉能可、富達管理及研究公司等的聯合投資。
尾聲
2020年12月,加拿大皇家銀行曾出了一份電動汽車行業的研究報告。報告寫道:2020年,我們預計電池電動車市占率將達3%,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市占率1.3%。雖然這些數字看起來不起眼,但我們將見證它們的高速增長。
到2025年,如果電動汽車政策仍有利好,電池電動車的全球滲透率將達到11%(CAGR即復合年均增長率:4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滲透率將達5%(CAGR即復合年均增長率:35%)。
到2025年,電池電動車在西歐的滲透率將達到20%,這一數字在中國將為17.5%左右,美國7%。相比之下,傳統內燃機車將以僅2%的CAGR增長;單以車輛數為基礎,內燃機車的數量將在2024年達到巔峰。
責任編輯:haq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17瀏覽量
1142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