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曾是一門富有爭議的學說。早期的批判者(如愛因斯坦)曾在量子力學領域留下一句名言,即“上帝不會擲骰子”(指的是量子測量的概率特性),尼爾斯·玻爾對此評論道:“愛因斯坦,不要對上帝指手畫腳。”然而大家都同意愛因斯坦的觀點,引用約翰·惠勒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不曾為量子力學困惑不已,則將無法領略其中的真諦”。
隨著對量子力學的認識不斷深入,我們不僅從中收獲到許多重要的物理發現,同時也通過量子力學催生了量子計算領域。量子計算是一門與傳統計算不同的計算范式。此領域以量子力學原理為基礎,并不斷加以開發,從而可獲得比使用傳統計算機更快的速度(在某些情況下可實現超多項式時間)。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聊聊自己在開始研究量子機器學習 (QML) 時面臨到的一些挑戰,以及我通過 TensowFlow Quantum(TFQ) 和 Cirq 受益并幫助其他研究人員探索量子計算和 QML 領域的方法。因為我之前接觸過 TensorFlow,所以使用 TensorFlow Quantum 對我來說也是輕車熟路。事實證明,TFQ 對我完成工作很有幫助,然后終于在第 16 屆 AIIDE 會議上,我在量子強化學習領域用 TFQ 發表了我的首個作品,而那則是我最輝煌的時刻。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和激勵其他研究人員、新手和專家,使其通過 TFQ 進一步推動 QML 領域的發展。
QML 背景
QML 和機器學習在傳統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方法方面有著重要的相似性和不同點。這兩種方法均可看做是使用了轉換的“堆疊層”,而這正是較大模型的構成要素。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通常會為了最小化某些損失函數,將數據用于通知模型參數更新(大多情況下是這樣,但不完全都是通過基于梯度的方法)。這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QML 模型可以利用量子力學的力量,而深度神經網絡則不能。我們會將一種由 TFQ 提供技術支持的重要 QML 稱作變分量子電路 (QVC)。QVC 也可稱作量子神經網絡 (QNN)。
QVC 如下圖所示(來自 TFQ 白皮書)。圖表閱讀順序為從左往右,其中量子位由水平橫線表示。QVC 可分為三個重要而又不同的部分:編碼器電路、變分電路和測量運算符。編碼器電路可以接收自然量子數據(如非參數化量子電路),或將傳統數據轉化為量子數據。編碼器電路連接到變分電路,后者由其可學習參數定義。在學習過程中更新的部分即為電路的參數化部分。QVC 最后的組成部分為測量運算符。如要從 QVC 中提取信息,必須應用某種量子測量方法(如 Pauli X、Y 或 Z 基的測量)。通過使用提取自這些測量方法中的信息,我們得以在傳統計算機上計算損失函數(以及梯度)并更新參數。同時,可通過類似傳統神經網絡(如 Adam 或 RMSProp)的優化器來優化這些梯度。QVC 也可與傳統神經網絡相結合(如圖所示),因為量子電路具備可微分性,因此梯度可以反向進行傳播。
TFQ 白皮書
https://arxiv.org/abs/2003.02989
然而圍繞 QVC 的直觀模型和數學框架與傳統神經網絡有一些重要區別,而在這些差異中存在著量子加速的潛能。量子計算和 QML 可以對量子現象加以利用,如疊加和糾纏。疊加源自于波函數,而波函數是多個狀態的線性組合,可讓量子位同時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以概率的方式)。能夠在此類疊加上采取操作(即同時對多個狀態進行操作)是量子力學計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糾纏是一種通過多量子位門生成的復雜現象。對這些概念和量子計算具有基本的了解是使用 QML 的重要前提。這里有關于上述內容的大量可用資源,如 Preskill 的量子計算課程和 de Wolf 的講義。
Preskill 的量子計算課程
http://theory.caltech.edu/~preskill/ph219/ph219_2018-19
de Wolf 的講義
https://arxiv.org/pdf/1907.09415.pdf
不過目前想要使用真正的量子硬件,條件極為有限,因此很多量子計算研究人員都在模擬的量子計算機上進行工作。近期和當前的量子設備都具備 10 到 100 個量子位 (qubit),如 Google Sycamore 處理器。因其外觀尺寸和產生的噪音,這種硬件通常又被稱為嘈雜中型量子 (NISQ) 技術。TFQ 和 Cirq 即是為這些近期的 NISQ 設備量身打造而成。鑒于當前的糾錯技術,這些設備要比某些通過著名量子算法實現量子加速的設備小得多;例如,秀爾算法需要上千個量子位,而量子近似優化算法 (QAOA) 可能至少需要 420 個量子位才能獲得量子優勢。然而 NISQ 設備在實現量子加速方面仍有巨大潛能(如 Google 通過 53 個量子位進行驗證地那樣)。
Google Sycamore 處理器
https://ai.googleblog.com/2019/10/quantum-supremacy-using-programmable.html
TFQ 和我的工作
TFQ 于今年(2020 年)3 月中旬發布,發布后不久我便開始使用。自那時起,我就已開始研究 QML,并格外關注了用于強化學習 (RL) 的 QML。盡管我已經在量子電路模擬器的無障礙功能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仍然很難踏入 QML 這一領域。除了在數學和物理方面遇到的困難,根本困難則是位實現成果所投入的時間。對于那些從事傳統機器學習的研究人員來說,從頭開始編寫 QVC 所需的時間,以及正確測試和調試 QVC 花費的時間(更不用說優化)都是一種挑戰。花費大量時間去構建一個可能會失敗的試驗品,對我來說風險巨大,尤其我當時還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幸運的是,我不用冒這個險。隨著 TFQ 的發布,我可以在其中輕松即時地將我的想法轉變為現實。實際上,如果 TFQ 不曾發布,那我可能永遠也無法完成這項工作。受先前工作的啟發,我們擴展性地在 RL 任務中應用了 QML。
強化學習
http://www.incompleteideas.net/book/RLbook2020.pdf
先前工作
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9144562
通過這一做法,我們證明了在當代 RL 算法中使用 QVC 代替神經網絡的潛力(特別是 DQN 和 DDQN)。同時我們也展示了使用多類 QVC 模型的潛力,通過使用具有密集層或量子池層(分別表示混合動力和純動力)的 QVC 來減少正確輸出空間中量子位的數量。
DQN
https://www.cs.toronto.edu/~vmnih/docs/dqn.pdf
DDQN
https://arxiv.org/pdf/1509.06461.pdf
量子池層
https://arxiv.org/abs/1810.03787
QVC 所具有的代表性效力也得以呈現;通過使用具備約 50 個參數的 QVC,我們能夠收獲等同于在神經網絡上使用更多數量級參數所呈現的性能。從圖上我們可以對比得出,在典型 CartPole 環境(讓小車上的一個倒立擺保持平衡)中達成的性能,左圖包括所有的神經網絡,而右圖只顯示了最大的神經網絡。NN 前面的數字代表參數空間的大小。
我們會繼續在 RL 中應用 QML,并為大家呈現更多稿件。這項工作現已納入 2020 NeurIPS 研討會:“預注冊實驗:用于機器學習研究的可替換發布模型。”
TFQ 使用建議
無論您的背景如何,只要您對 QML 研究感興趣,那 TFQ 對您來說都將是一個極佳的工具。在科學界,擁有“發表或者滅亡”的心態早已習以為常,不過這可能會扼殺創新工作并抑制思維的發散,對于那些需要采取大量實操工作的實驗而言更是如此。TFQ 不僅可以幫助您加速實驗,還可以助您輕松實現那些可能永遠難以試驗的想法。付諸實踐是實現很多新鮮有趣想法的常見阻礙,到目前為止由于將想法轉化為現實異常困難,很多想法依然停留在構想階段,而 TFQ 則可以輕松做到這一點。
扼殺創新工作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3/dec/06/peter-higgs-boson-academic-system
對于初學者而言,TFQ 是出色的入門工具,即使您沒有大量的時間來研究編碼,您依然能從中收獲大量知識。無需從頭開始構建,即可借助 QVC 進行嘗試和實驗。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款令人難以置信的工具。對于有 TensorFlow 使用經驗的傳統 ML 研究人員來說,其可通過 TFQ,輕松完成對 QML 的小規模或大規模的過渡和轉換。TFQ 的 API 和其提供的模塊(如 Keras-esque 層和微分器)與 TF 的設計原則一致,而這一相似性則更有利于輕松完成編程轉換。對于身處 QML 領域的研究人員來說,TFQ 當然也能有所助力。
大規模
https://arxiv.org/abs/2011.01938
如想上手使用 TFQ,則必須要熟悉量子計算的基礎知識。您可以參閱上述參考資料或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資源。還有另一個經常遭到忽視的重要步驟,那就是閱讀 TFQ 白皮書。白皮書可供 QML 初學者使用,其中介紹了大量有關 QML 的理論知識,以及 TFQ 的基礎和高級用法。閱讀白皮書和使用 TFQ 同樣重要。試著嘗試不同的事物,如實驗;通過開展實驗,您不僅可以進一步了解軟件,還可以加深對理論和數學的理解。通過閱讀其他當代論文及引用了 TFQ 的論文,亦可讓自己沉浸于該領域正在進行的研究之中。
責任編輯:lq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36瀏覽量
132889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08瀏覽量
35002 -
tensorflow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29瀏覽量
60583
原文標題:TensorFlow Quantum 使用心得
文章出處:【微信號:tensorflowers,微信公眾號:Tensorflower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