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Prismark預測,未來五年全球PCB市場將保持溫和增長,預計2019年至2024年復合增長率為4.3%,2024年全球PCB總產值將達到758.46億美元,5G通信、數據中心、云計算、物聯網、汽車電子、工業4.0等將成為PCB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從國內市場來看,2017年我國PCB企業大約有1,300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形成了臺資、港資、美資、日資以及本土內資企業多方共同競爭的格局。在PCB領域,國內龍頭企業主要包括健鼎科技、東山精密、深南電路、滬電股份、生益電子、勝宏科技等。
日前,繼已上市的南亞新材、嘉元科技,以及剛剛被終止上市審核的康代智能后,又一家PCB產業鏈廠商擬闖關科創板。近期,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廣州廣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合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
從招股書來看,近幾年廣合科技的營收規模不斷擴大,主要是PCB產品單價和銷量的增長,在量價齊升的背景下,其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4.12%,同時毛利率也在逐年穩步增長。不過,在業績向好的背后,其外銷收入卻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外銷收入占比更超過70%,在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其未來其經營也存較大的不確定性。
PCB產品量價齊升,毛利率卻低于同行
招股書顯示,廣合科技的主營業務是印制電路板的研產銷,自成立以來主營業務沒有發生變化。其印制電路板產品定位于中高端應用市場,具有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等特點,市場布局覆蓋“云、管、端”三大板塊,產品廣泛應用于服務器、消費電子、工業控制、通信、汽車電子、安防電子等領域,其中服務器用PCB產品的收入占比約6成,是其產品最主要的下游應用領域,為全球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提供重要電子元器件供應。
目前,廣合科技主要客戶包括浪潮信息、DELL(戴爾)、Foxconn(鴻海精密)、Quanta Computer(廣達電腦)、Jabil(捷普)、HP(惠普)、Cal-Comp(泰金寶)、Celestica (天弘)、Inventec(英業達)、海康威視、Honeywell(霍尼韋爾)、Flex(偉創力)等。此外,其已和華為、中興、聯想等國內知名客戶開展合作。
從業績來看,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廣合科技的營業收入整體呈較快增長的態勢,分別實現營收7.46億元、10.31億元、13.43億元和7.83億元,2018年、2019年分別較上年增長38.16%、30.20%,2017-2019年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4.12%。對應的凈利潤為0.33億元、0.66億元、0.77億元和0.92億元,2020年上半年的凈利潤高于2019年全年。
細分產品來看,廣合科技主營業務收入按產品層數可劃分為單雙面板、四、六層板和八層及以上板,其中收入主要來源于八層及以上板,占比分別為63.59%、61.00%、66.61%和70.35%,2018年以來營收占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據國金證券指出,目前PCB行業正處于需求火爆、上游持續漲價的景氣行情,并預計行業景氣度將持續至2021年第一季度。在需求的持續驅動下,原材料的漲價也傳導至PCB廠商。對于廣合科技而言,其PCB產品的全線上漲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招股書顯示,近年來,廣合科技的主營產品價格整體都處于不斷上升趨勢,其中,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單雙面板的售價由582.85元上漲至701.67元,四、六層板的售價尚無較大變動。而漲價趨勢尤為明顯的是八層及以上板,該產品的售價由1475.72元升至2029.28元,價格漲幅分別為14.34%、8.98%和10.36%。
同時,八層及以上板的收入在2018年及2019年同比增長了51.91%和51.63%,主要是受益于下游旺盛需求以及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浪潮、戴爾、鴻海精密等主要服務器板客戶銷量較上年取得較快增長,同時平均銷售單價也逐年上升,量價齊升使得銷售收入增加。
據了解,剛剛過會的生益電子在同一時期,其各類產品單價整體也持續上漲中,且漲幅更為明顯,最高漲幅達到了67.31%。
而在毛利率方面,近年來,盡管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呈上升趨勢,分別為15.47%、21.44%、21.80%和23.66%。但與深南電路、生益電子等競爭對手相比仍處于落敗局勢,二者的毛利率分別為22.33%、23.04%、27.98%、27.56%,以及22.51%、24.97%、28.89%和29.05%;同時行業毛利率均值為21.65%、24.22%、26.93%和27.81%,均高于廣合科技。
據其表示,2017年主要系其低毛利率訂單占比較大,且生產設備老舊導致生產成本較高所致。同時,由于同行的產品應用于通信領域,因此相關產品的毛利率普遍高于應用于服務器等領域的廣合科技。此外,同行公司的規模效應也更明顯,單位生產成本更低。
而從成本來看,近年來其主營業務成本在逐年增長,且均為印制電路板的銷售成本,分別為5.05億元、7.43億元、10.27億元和5.82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67.69%、72.07%、76.47%和74.33%,占比相對較高。
可以看出,在行業需求不斷增長的趨勢下,廣合科技的PCB產品也實現了量價齊升,從而使其近年來的業績也不斷向好。然而從毛利率來看,盡管其毛利率逐年小幅增長,但與競爭對手相比還略遜一籌,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產品應用領域的差異以及生產成本過高所致。因此,降低生產成本或許是廣合科技提高毛利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對大客戶依賴嚴重:外銷收入占比超70%存隱憂
此外,從收入區域來看,廣合科技的產品以外銷為主,外銷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61%、64.91%、71.38%及71.72%,占比逐年上升。
據其表示,主要是2018年以來,來自于鴻海精密、戴爾、廣達電腦、捷普等客戶的出口收入增長較快,使得外銷收入占比逐年增加。
從客戶來看,廣合科技的客戶可分為電子產品制造商、PCB企業、貿易商三類。其中,電子產品制造商包括終端客戶及EMS公司(電子制造服務商),如浪潮信息、戴爾、鴻海精密、廣達電腦、捷普等;PCB企業客戶包括明陽電路、興森科技、方正科技等;貿易商客戶包括凱多電子、Fineline等。
近年來,其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13%、64.54%、66.51%和70.51%,客戶集中度日趨提升。
從地域屬性來看,臺灣公司主要包括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以及筆記本電腦研發設計制造公司廣達電腦;此外,泰金寶是泰國和東南亞最大的EMS公司,Celestica 天弘總部設在加拿大多倫多,捷普集團是美資企業,戴爾屬新加坡分支,僅浪潮信息和海康威視為A股上市公司。也就是說,廣合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多數都為臺資或外資企業,且營收占比不斷攀升,這也令其外銷收入占比進一步擴大。
不過,現今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加劇,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逐步加征關稅,包括PCB產品、覆銅板等PCB主要原材料和PCB下游的通訊設備、消費電子等終端產品。因此,若相關國家對我國PCB產品采取限制政策、提高關稅及采取其他方面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除了對我國PCB行業造成一定沖擊以外,廣合科技日后面臨的業務風險也將不言而喻。
整體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以來,隨著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弱,以及消費電子、5G新基建的帶動下,PCB行業需求端迎來復蘇,而這也是拉動廣合科技等PCB企業業績的主要因素。不過,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PCB行業作為供應鏈上游,在市場競爭中仍處較為被動的角色,在主要原材料、技術創新要求、關稅沖擊,更甚或斷供、實體清單等打壓下,居高不下的外銷占比或令廣合科技未來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責任編輯:tzh
-
pcb
+關注
關注
4326文章
23159瀏覽量
399842 -
電路板
+關注
關注
140文章
4994瀏覽量
98817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295瀏覽量
86029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9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