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對芯片發展的概括
半導體集成電路在所有的產業當中,是屬于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使用的手機、駕駛的汽車、還有日常使用的各種電器都包含芯片。這兩年集成電路領域開始投入比以往更大的生產力量,行業內也一些巨頭企業也紛紛取得重大突破。
比如芯片制造巨頭臺積電和三星都突破了5nm制程工藝,而國產芯片想要達到5nm的程度,可能還需要好幾年時間。
看似遙不可及,不過有一位清華教授認為,國產芯片想要跨過5nm實現更高工藝制程不是不可能,但要突破3項關鍵技術。
在2020年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帶來了一番演講,發表了《關于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講話。
魏少軍提到,集成電路的發展方向概括可以分為: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微納系統集成、芯片架構創新三大技術領域。
也就是說,在整個的集成電路領域,這三項技術是關鍵,也是未來對更高工藝制程的規劃方向。比如在芯器件的變化上,魏少軍提到了以前認為20nm就已經達到了摩爾定律的盡頭,晶體管密度無法更進一步。
但是現在有了5nm,大部分企業對于器件結構選擇的偏好,會影響行業的發展。隨著晶體管結構和材料的創新,未來在應用GAA技術以后,解決3nm甚至更小尺寸的半導體工藝將不再是問題。
從芯片器件,材料,新工藝以及微納系統集成,芯片架構創新這三個方面來看,清華教授魏少軍對芯片發展的概括還是較為全面的。早期的認知在隨著技術工藝的突破,將帶來更先進的芯片架構。
如果國產芯片能夠突破這3項關鍵技術,跨過5nm,實現3nm也不是不可能。但問題在于,我們有這方面的實力或者準備嗎?答案是有。
各項技術的進展
首先是芯片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藝。在中科院的研究下,已經在新材料方面使用石墨烯制成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采用石墨烯作為芯片的材料,被定義為碳基芯片。傳統的芯片采用硅作為材料,所以被定義為硅基芯片。
碳基芯片的優勢在于對高端光刻機沒有太大的依賴,因為性能是硅基芯片的十倍。哪怕制程工藝稍微弱一點,也能取得更高工藝硅基芯片一樣的效果。
新的器件,新的材料,新的工藝,一切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芯片,在全新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未必不可行。
其次是微納系統集成。可能涉及全包圍柵晶體管(GAA)和,新型晶體管結構FinFET的應用。GAA是全新可用于3nm甚至更高的晶體管技術。對更高微納系統的集成有更高的可控度。
臺積電放棄了成熟的FinFET晶體管技術,從而選擇GAA,這是一項冒險,但如果實現突破的話,3nm技術工藝將不再是神話,是可以真正用在芯片制造上的。
最后是芯片架構創新,關于這一點,主要包括芯片設計初始流程。美國和歐洲在芯片設計軟件上十分重視,全新的芯片架構創新產生的增值已經超過了芯片本身,其創新程度決定芯片架構的可行性。
綜合來看,在各項技術進展有突破,但也有待進步的地方。尤其是在微納系統集成和芯片架構創新,這需要時間的積累。
總結
我國對芯片的需求非常高,是全世界芯片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每年幾乎都要靠進口才能滿足芯片需求,可是這不是我們的追求。極度依賴進口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要擺脫依賴,自給自足。
未來想要突破5nm甚至更高的工藝,魏少軍提到的三項技術關鍵還需要努力耕耘,希望早日實現這幾項的突破。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58瀏覽量
424789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9文章
11575瀏覽量
362343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36瀏覽量
1281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