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正在步入尾聲。跟隨這個無比特殊的年份一同走入歷史的,還有一樣陪伴了億萬中國家庭,伴隨幾代人成長的東西——模擬電視。
2020 年 7 月 15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關于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宣布全國各地的中央臺節目地面模擬電視信號于 8 月 31 日前,特殊情況最遲于 12 月 31 日前關停;而地方節目的地面模擬電視信號于 12 月 31 日前,特殊情況最遲于 2021 年 3 月 31 日前完成關停。
從模擬到數字,是電視技術從黑白到彩色之后的第二次關鍵升級,它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技術進步最迅速的時光,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歷史。
模擬電視機:“雪花”和“大屁股彩電”
2020 年 12 月 1 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模擬電視信號將徹底關閉。1 日凌晨,仍在進行模擬廣播的香港電臺、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三家單位的負責人將前往位于慈云山的電視發射塔,按動按鈕關閉模擬信號,并將相關頻譜交還給特區政府。
對普通香港市民而言,這意味著如果他們還沒有切換到數字電視,仍在收看有模糊和重影問題的模擬電視的話,等待他們的將只有屏幕上的一片雪花。
電視機上的“雪花”對 10 后,甚至少數 00 后來說,絕對是從未經歷過的新鮮事。在他們能記事之前,家中早已安裝了有線電視,所以對這個是沒有記憶的。
記得應該是知乎上有一個父親跟孩子說,自己做了個噩夢,夢境就像家里電視機沒信號了時候一樣恐怖。不過孩子聽了卻說:“電視沒信號?那個畫面不是特別漂亮嗎?”父親這才發現,家里裝了 Apple TV 而且很久都沒交過有線電視費了,所以 Apple TV 在休息時放的屏幕保護程序特別漂亮,讓父子倆的記憶截然不同。
孩子們不認識手表上的指針,會把手機萬能充說成“這個東西長得像鼠標”,面對 3.5 英寸軟盤會說“誰把‘保存’圖標 3D 打印出來了”。如果要做“打電話”的手勢,成年人會用左手擺一個“6”放到耳朵旁,孩子們是攤開左手做平板狀貼到耳朵旁。
說多了都是時代的眼淚。
電視機上的“雪花”也是時代眼淚的一部分。這種東西湊近了看,其實并不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而是很多黑色粗邊框包圍的白色“小米粒”堆積在屏幕上,讓密集恐懼癥患者當場發作。
“雪花”的學名叫“噪點”,是在模擬視頻信號中獨有的現象。當電視機天線未接收到清晰的信號時,會意外拾取外界的電子噪聲和輻射電磁噪聲,在屏幕上顯示為流動的隨機像素點,同時伴隨著嘩啦嘩啦下雨一樣的刺耳噪聲。
在中國、英國和法國被稱為“雪花”的噪點現象,在瑞典、丹麥、匈牙利、印度尼西亞被稱為“螞蟻打架”;在土耳其語中被稱為“屏幕上的螞蟻”;在羅馬尼亞語中,被稱為“跳蚤”。在阿根廷,噪點被稱為“雨”,可能與它的聲音有關。
引起噪點的電磁噪聲源有很多,最普遍的是大氣噪聲源,包括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引起的電磁信號,或來自附近電子設備的局部無線電波噪聲。而顯示設備本身也是噪聲源,部分原因是內部電子元件產生的熱噪聲。
當我們說到電子元件發熱問題,毫無疑問,必須提到 20-30 年前那些屏幕比現在小,耗電比現在高的顯像管電視機,它們傻大黑粗還冒著熱氣,一開機就令人擔憂會不會爆炸。廣告上管它們叫“彩電”,是彩色電視機的簡稱——因為電視機不一定是彩色的,還有只能顯示黑白畫面的更便宜的款式。
“彩電”的屏幕由玻璃制成,有明顯的曲面弧度,也會讓畫面變形;在春秋干燥季節的北方,啟動電視之后會嘩啦啦帶起一層靜電。更明顯的特征是,它們機身都擁有龐大的尾部,占用的空間使得它們不得不放在柜子上,而不能懸掛在墻上。
顯像管電視機的最大缺點在于電視的整體尺寸與屏幕畫幅成正比,所以它不能無限制的放大,34 英寸是這種電視機的極限。更大尺寸的家用電視機則依賴叫“背投”的技術,即把一臺投影儀塞到機身內部。
這種“大屁股”的顯像管彩電讓 1990 年代之前的家庭布局也隨之改變。那時候的客廳在沙發或飯桌正對的位置必然要擺放電視柜,而那個精巧的,頂的上全家半年到一年收入的,會閃閃發光的盒子就供在上面,還要蒙上一層帶蕾絲邊的苫布。70 后 80 后的童年都會伴隨著如何掀開這塊神圣布料的禁忌沖動,其快感不亞于掀起新娘的蓋頭。
在等待爸媽回家的短暫時間里,如何快速打開電視看一小會動畫片,再神不知鬼不覺地關上,還要確保機身背后的“屁股”顯像管不發熱,以免爸媽察覺,一直是一項高難度動作。
模擬電視技術:跨越一個世紀的發展
習慣了每年交“蘋果稅”,隔三岔五就見證一種前無古人的新發明的現代人,可能已經忘記了從前是一個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時代。平板電視的活躍也只是最近十多年的事,OLED 和窄邊框全面登堂入室更是只有一兩年光景。與此相對的是,顯像管電視采用的技術,最早在 1897 年就具備了雛形,是踏踏實實地流行了百年的顯示技術。
顯像管的學名叫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帶熒光屏幕的陰極射線管是在 1897 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發明的。當電子束撞擊時,屏幕上會顯示亮光。到 20 世紀 20-30 年代,以美國西屋電氣(Westinghouse)為代表的廠商逐漸將 CRT 技術發展成熟;1933 年,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
1925 年 10 月 2 日,英國人貝爾德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采用一個半機械式模擬電視系統“掃描”出一具木偶的影像,這被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也被稱做“電視之父”。英國廣播公司 BBC 自 1929-1937 年使用這種技術傳輸電視節目,后來被更先進的傳輸技術取代。
在當時,電視機僅在全球僅有的三個最發達國家——英國、美國和蘇聯商業銷售,售價在當時的 20-600 英鎊不等,相當于現在的 1316-39477 英鎊,約合 1.16-34.69 萬元。
電視機是極少數權貴的玩物,但電視技術已經開始兢兢業業地記錄波瀾壯闊的時代進程。由于保存影像的技術較傳輸影像的技術落后,電視臺剛一開始播放節目,全都采用直播方式。這讓 1929 年 9 月 30 日 BBC 的試驗播出同時也成為世界上第一次電視直播。
到 1936 年,柏林奧運會是第一場由電視轉播的奧運會,BBC 每天用電視播出長達 8 小時的比賽實況,共有 16 萬多人通過電視觀看了奧運會。下圖來自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展示了 1930-1940 年代的電視攝像機樣式。
1939 年,英國大約有 2 萬個家庭擁有電視機,美國也在紐約世博會后開始固定的電視節目演播。但是,二戰的爆發使得剛發展起來的電視事業停滯了 10 年。1946 年,BBC 恢復了電視節目播出,美國政府也從戰時模式中解脫出來,允許民用工業制造新的電視機。
從 1949 年到 1951 年,美國電視機的數目從 100 萬臺升至 1000 多萬臺;到 1968 年,電視飛入了 1510 萬個家庭。現在我們能見到的電視劇、動畫片、綜藝節目和好萊塢電影,在那時已經是熒屏常客。
1953 年,彩色電視機正式在美國問世。1954 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 成為全球第一家彩色播出的電視臺。最能用來形容色彩斑斕的一個意象是開屏的孔雀,NBC 用孔雀作為臺標,直到如今。
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的過程,跟今天數字電視取代模擬電視的過程有點類似,都需要淘汰舊的發射和接收設備,替換成新的。當時因為電視臺還沒有今天這么多樣,設備替換起來也相對容易;但普通家庭仍然大量使用黑白電視機,因為換臺電視實在是太……貴了。
總體上看,各發達經濟體到 19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基本全部實現彩色播出;香港到 1980 年停止了黑白電視的制作。但整個 80 年代,家庭接收端的黑白電視仍很流行,中國大陸直到 90 年代初仍在制造和銷售黑白電視機。
電視機的尺寸龐大,造價高昂,使得看電視成為一種在廣場或整個社區共同參與的公共體驗,換臺也需要大伙協商同意。上圖展現了 1950 年代,戰后日本大阪的觀眾在廣場上收看電視的場景。
不過 50 年代末開始,日本的索尼等公司就致力于縮小電視機尺寸,推出適合在小房間擺放,乃至可帶走的便攜 CRT 電視機。1967 年,第一臺“掌上電視”研發成功,而 1982 年索尼以“Watchman”的名稱將這種手持電視機推向全球。
看電視逐漸從公共活動轉變為隨時隨地的個人體驗,也催生了一堆“小眼鏡”。更重要的是,電子媒體創造了兼具流行文化和個性化于一身的影響力,也比以前出現過的圖書、報紙、廣播等媒介載體更能入腦入心,直接影響人們的意識和行動。
當 NBC 電視臺中斷肥皂劇,播出越南戰場的最新畫面時,反戰浪潮開始醞釀,直到燎原之勢。當肯尼迪和尼克松參加 1960 年首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時,執政經驗等指標首次敗給了熒屏上的個人形象,為今后電影和真人秀明星當總統打下了基礎。
電視技術激發了學者的靈感,傳播理論的創新為這個時代著書立傳。1964 年,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提出了“媒介即訊息”的論斷,意思是:當人們理解一個訊息時,會受到其傳播方式的影響。
例如,電視新聞報導一宗令人發指的罪案,其新聞故事本身可能并非主要傳播到人們心中的“訊息”,而是在于:電視新聞讓大家邊吃晚飯邊看,在這么寶貴的黃金時段內,撥出專門的時間給犯罪信息,會讓人得出一種社會治安變差了的印象,即使這跟實際情況并不一致。
“媒介即訊息”等系列概念是當代傳播學大廈的基石。當我們梳理和解讀社交網絡帶來的情緒極化,“過濾氣泡”,“同溫層”等概念時,都要傾聽這聲來自模擬電視時代的回響。
模擬電視時代:見證中國改革開放進程
1958 年,中國第一座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開播。此后,上海、哈爾濱、廣州、沈陽相繼成立省級電視臺。這是全國最早開播的五家電視臺。1960 年,遼寧丹東電視臺成立,這是全國最早的城市電視臺。
除上海和廣東之外,東北同樣是新中國早期的發達地區,作為“新中國工業的長子”,擁有了最早設立電視臺的優越條件。
不過,直到 1978 年確立改革開放政策之前,中國電視事業并沒有多少可說的東西,因為電視機是限制在政府機關、國企等部門才能購買,加上價格昂貴,普通家庭根本難以擁有。1979 年,全國只有 485 萬臺電視機。
70 年代末開始,國內的電視臺開始一系列技術升級。1973 年,“北京電視臺”試播彩色電視節目。到 1979 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建起了彩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也在 1978 年定名為中央電視臺,并開始播出《新聞聯播》節目。這個節目開始逐步取代在電影放映前播放的《新聞簡報》,作為傳遞時事新聞的載體。
80 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上演過的電視黃金時代的盛景,又在中國重演了一次。最開始是引進日本和歐美劇目,日本的有《阿信》《排球女將》《遠山的呼喚》《追捕》;美國的演過《霹靂舞》《加里森敢死隊》。國產劇方面,四大名著改編劇在 80 年代首播了《西游記》上半部和《紅樓夢》,90 年代拍了《三國演義》《水滸傳》,每一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些劇目上演的時候,街上沒人出門,都聚在有電視機的家庭里看電視,要說是“萬人空巷”也不為過。有個段子說,當年班里的同學都說唐僧是穿黑衣服,有個小男孩說唐僧穿的是紅色,還被笑話了。他哭著請同學們到自己家看,很多孩子才意識到:世界上還有種東西叫彩電。
1984 年,雖然多數人只能通過收音機輾轉獲知中國女排戰勝美國隊,首奪奧運金牌的新聞,但在一些富裕起來的中國家庭,他們已經可以把寶貝電視機搬到大院里,叫上鄰里一起見證激動人心的直播畫面。
縱觀整個 80 年代,電視的覆蓋率雖然不是特別高,但絕對量也不低,而且已經足夠可以影響社會潮流。1982 年,全國電視機數量暴漲到 2761 萬臺,到 1987 年底,已經變成年產量就接近 2000 萬臺,社會擁有量突破 1 億臺,電視觀眾達 6 億人,也就是當時全國人口的 73%。電視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大眾傳播媒介。
模擬電視時代,很多家庭是通過電視天線,而不是后來流行的有線電視來接收節目的。在“大屁股”顯像管電視的頭頂,一般還會長出兩根“長辮子”,它們就像收音機的天線一樣可以多層收縮和伸展。在家中擺放電視機時,必須找個好的角度,一般是靠窗戶的位置,才能收到最清晰的信號。
如果這還不夠,或者電視機不帶天線,就要外接天線了。這些天線長在當時平房的房頂上,由鐵絲穿成,外形就像吃剩下的魚骨頭。2019 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里面,就有一個單元復現了當年必須通過手握天線,來保證信號穩定的情景。
對于生活在廣東、福建地區的居民來說,“魚骨天線”更有一層特殊的含義。
由于國家政策是“四級辦電視”,每個省、市、縣都有自己的電視臺,加上中央臺,一共也就能看到四套節目。不過,70-80 年代開始,廣東人民架起魚骨天線,冒著被抓的風險,收看來自香港的電視節目——無線電視(TVB)和亞洲電視(ATV)。與此同時,福建人民也用魚骨天線收看臺灣的電視,當時有三個臺,中國電視公司(中視)、中華電視公司(華視)和臺灣電視公司(臺視)。
1979 年,27 歲的廈門女工龔佩瑜開始寫詩,以“舒婷”作為筆名。她的一首詩《黃昏星》里面寫道:
“煙囪、電纜、魚骨天線 / 在殘缺不全的空中置網 / 野天鵝和小云雀都被警告過了 / 孩子們的畫冊里只有 / 麥穗、槍和圓規劃成的月亮 / 于是,他們在晚上做夢”
這首意境朦朧的詩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些架上魚骨天線的家庭,為了看到比“麥穗、槍和圓規劃成的月亮”更多的東西,無一例外地“都被警告過了”。
1980 年 3 月 28 日,一名 20 多歲的男青年冒險爬上 9 樓天臺隔熱層,給住在 8 樓的一戶人家架設魚骨天線,不幸失足墮樓身亡。《羊城晚報》在頭版刊登了這則社會新聞,引發社會討論,認為廣州應該成立一家公共天線公司,負責接收香港電視信號,傳送到每家每戶。
一個多月后,《廣州日報》刊登評論文章,痛批人們冒險架起魚骨天線看香港電視,是為了“滿足食色之欲”,并稱“港風北漸,對于我們社會道德風氣的影響是不利的。”
緊接著是來自全國輿論的譴責,說香港電視“每分每秒都在放毒”。5 月份,廣州市委、市革委會發出《關于制止一些不良風氣的通知》,作出 5 項規定,首先就是“堅決禁止收看香港電視”。
1982 年 5 月,廣州市委、市政府發出《關于限期全部拆除魚骨天線的通知》,據稱兩個月內拆除 2.6 萬條天線,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報告文學作家李春雷的《木棉花開》描述,廣東老百姓對付清拆魚骨天線的辦法是“空舍清野”:白天撤下來,晚上再裝回去。與此同時,廣州年輕人也坐上開往深圳的大巴,去到深圳的老東門街看更清晰的香港電視。
為了查清楚香港電視的“魔力”幾何,時任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在 1983 年 5 月專門調研了無線和亞視的電視節目,感受到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吸引力,以及新聞節目的即時快捷。此后,任仲夷要求文藝工作者千方百計辦好自己的廣播電視節目,豐富群眾文娛生活,沒有再提要拆天線的事。
事實上,從當年廣東制作的電視廣告就能看出,因為亦步亦趨模仿香港,它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形式已經比內陸省份進步了很多。1984 年“白云米面制品廠”生產的“白云快食面”廣告歌很明顯地模仿了日清“出前一丁”方便面廣告;1988 年“百事達雪檸”廣告就像雪碧廣告片一樣在迷人的夏日海灘拍攝。如此也不難明白,為什么到了改革開放加速度的 90 年代,威力洗衣機、半球電飯煲、萬家樂熱水器、太陽神口服液、健力寶、樂百氏、小霸王等名牌產品能快人一步,迅速從南粵大地走向全國。
中國大陸第一條電視廣告是 1979 年在上海電視臺播出的“參桂養榮酒”廣告,第一條外國商品廣告是 1980 年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可口可樂廣告。它們剛剛播出時,無不遭遇了“姓資還是姓社”乃至“出賣主權”的靈魂拷問,比現在說“鬧劇該收場了”之類的措辭要嚴厲得多。
但人民群眾很快就用實際的喜愛之情,為引進外國電視節目,了解海外風土人情掃清了障礙。不論是引進 BBC 的英語教育節目《跟我學》,引進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和合拍《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還是從迪士尼引進《米老鼠和唐老鴨》,轉播世界杯足球賽,都在播出期間引起轟動。
隨著這些節目的引進,不僅是可口可樂,還有麥氏咖啡(Maxwell House),果珍沖調飲料(Tang),卡西歐計算器,松下卡拉 OK 錄像機等消費品,乃至波音飛機,“正義的來福靈”殺蟲劑,東芝鐵路信號系統等生產資料和工業品,都在電視上打廣告,成為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牌子。
1978 年,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有機會感受到風馳電掣的日本新干線,并且感慨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進入 80 年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通過電視的小窗口,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正是依靠電視帶來的對西方先進生活方式的傳播,中國人逐步打破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奇怪刻板印象,認識到了我們的基本國情,堅定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建立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模擬電視謝幕:可能不會有一場隆重的儀式
進入 90 年代,有線電視開始跟固定電話一起進入中國百姓的家庭。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是人口眾多,且城市居民在批量蓋成的樓房小區聚居,因此以小區為單位,推行有線電視入戶的難度,要比其他國家低一些。所以,到世紀之交時,中國城市觀眾基本上只會在搜臺的時候短暫接觸到“雪花”,而大部分圖像質量都是清晰穩定的。
這也是其它國家和地區在模擬轉數字進程中,會同時安排播出地面數字電視信號,取代地面模擬電視信號的原因。包括香港也是如此:原來提供模擬廣播的慈云山等發射臺,將改為傳輸地面天線可以收到的數字信號,而接收機信號差的時候則可能有“馬賽克”代替“鬼影”和“雪花”。此外,美國、日本等獨立房屋居多的地方也會大量推行衛星鍋,而不是鋪設到屋子的有線電纜。
而針對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中國在 21 世紀初開始實行一攬子的“村村通”計劃,保證行政村通電、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互聯網。其中有線電視“村村通”采取以村為單位設立轉播站的方式,將信號分到每戶人家。
2016 年,隨著國力增強,中國有條件向具體農戶派發電視接收設備,于是開展了從“村村通”向“戶戶通”的升級。“戶戶通”設備就是衛星鍋,可以接收到中央、省、市、縣四級基本的衛星電視節目,免費收看。這些設備也更方便由模擬時代的標清信號隨時升級到高清信號。
這里提到的清晰度的提升,是在黑白轉彩色、模擬轉數字進程之后展開的第三場電視技術革命。
模擬電視時代,電視信號最高的分辨率是 540 線,即面積為 720x540 個像素的畫面,相當于 DVD 畫質。在 2008 年前后,部分地區傳輸的有線電視可以達到這一水平;更早則分別經歷了 480 線(640x480,相當于 90 年代中期電腦顯示器的流行尺寸),240 線隔行掃描(320x240 左右的畫面拉伸到 640x480,相當于 VCD 畫質)等時期。
有了數字電視制播技術,電視清晰度得以進一步提升,突破了模擬電視的理論上限。之后再怎么增加清晰度,也只是逐步提升網絡帶寬就能完成的,跟同時期模擬移動電話轉數字的過程類似。
在中國電視事業的歷史上,電視技術的升級換代往往伴隨著國家大事的歷史性時刻,因為每個電視人都有將自己時代的重大事件記錄下來的原始沖動。
1999 年新中國成立 50 周年閱兵式轉播,是國內首次測試高清電視的制作和播出。2008 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央視開通高清頻道,供觀眾觀看高畫質的比賽畫面。與此同時,香港也在 2007 年推出數碼電視信號,供有條件的家庭搶先體驗。2019 年國慶 70 周年閱兵直播采用了 4K 超高清技術,而 2022 年北京冬奧會將同時采用 4K 和 8K 轉播。
此時我們所說的高清電視,先是 720P(即 1280x720 分辨率),然后是 1080P(1920x1080);4K 是 3840×2160,8K 更達到 7680x4320,在 80-100 寸的超大電視屏幕上都能精確對準每一個像素點,纖毫畢現。電視機也變得越來越便宜,2019 年彩電行業零售均價僅為 2809 元,創下十年來的新低。
你可能已經被數字繞暈了,沒關系。你只需要知道,現在的中國觀眾看到的電視節目,比 1930 年代的英國電視節目清晰至少 100 倍;而電視機售價低至當年英國的約 100 分之一。而這個進化過程的絕大部分發生在最近的 10 年,呈現一條陡然加速的曲線。
伸長了胳膊架設魚骨天線的珠三角居民,也可以從有線電視直接看到翡翠臺和本港臺的節目,也就沒有必要再安天線了。經過有線傳輸的香港節目會審核新聞片段,有時會出現“迎客松”畫面或是公益廣告。
在 90 年代,電視成為陸、港、臺“兩岸三地”比拼的競技場。那時,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面向大中華區開設的“衛星電視中文臺”“V 音樂臺”等頻道節目多元,包裝精美,甚至可以在一些城市的有線電視直接落地。這催化了 90 年代內地電視節目的進步和學習,全國所有省級電視臺均上星播出,將有線頻道擴充到 30-40 個。因為“衛視中文臺”即后來“鳳凰衛視”的緣故,這些省臺都管自己叫“XX 衛視”。
與此同時,省臺也大膽創新,引入國外優秀的文藝節目,比如播放迪士尼動畫的《小神龍俱樂部》等等。這可能是中國電視觀眾最幸福的一段時光,直到 2004 年《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施行后戛然而止。
現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果把日本動畫搬上少兒頻道會怎樣?”
《南方都市報》在回顧歷史時寫道,
“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目前仍是全國唯一允許境外電視‘受管制’落地的區域。這種‘特權’,使得廣東人油然產生一種社會文明及政治開明層面上的優越感。”
廣東文藝評論家黃樹森曾在《廣州日報》批判魚骨天線時,在《羊城晚報》投書列舉了香港電視節目的優點,公開跟政策“唱反調”。他在 30 多年后接受采訪時說:
“越是遭到禁絕的東西,人們就越想知道。”
2016 年 4 月 1 日,香港亞洲電視因經營不善而停止地面電視節目播出,珠三角家庭電視機上的“本港臺”和“國際臺”也沒了信號。此時,香港免費商業電視臺數量反而增為三家。但除無線外的“香港開電視”和“ViuTV”,以及公營的“香港電臺 31”都沒有再獲準進入珠三角的有線網絡。廣東人只剩下無線旗下“翡翠臺”和“明珠臺”可以看。
隨著 12 月 1 日限期的到來,翡翠臺、明珠臺由慈云山發出的模擬信號電波,也將徹底消失在大灣區的天空。
世界各國淘汰模擬電視的進度各有不同。2009 年,美國在主要經濟體中較早結束了模擬電視廣播,當時仍有近 100 萬戶家庭沒來得及購買高清電視或機頂盒,所以在一瞬間被切斷了信號。因為要照顧貧困人士,英國雖然在全球最早播出高清電視、數字電視和網絡電視,但拖到 2012 年才停止模擬信號。
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是電視技術的全球領導者,該國原計劃于 2011 年全面停止模擬電視廣播,但巖手、福島和宮城三縣因同年 311 東日本大地震的緣故,拖延到 2012 年 3 月底停播。轉換期全國有大約 10 萬戶的收視受到影響。
而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今年做到了可以讓 14 億人,特別是幾年前甚至還不通電、不通網、不通電視的農村家庭完成模擬到數字電視的轉換,無論如何都稱得上是一項壯舉。
可供比較的是,印度現在的電視臺都還沒有實現高清播出,甚至于電視機的全國覆蓋率也只有 66%,到 2019 年還有 7000 萬人看不上電視,就更不用提給普通人家進行數字化改造了。
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電視的模擬轉數字進程預計也將會有一些人受到影響,不過關于這部分受影響人士的人數和具體分布,目前很難有具體的統計。他們也許不一定再需要看電視——即使是長輩也都在熟悉怎么在智能手機上學廣場舞。另一些情況下,這些家庭會跟隨辦寬帶獲取來自電信、移動或聯通的 IPTV,一上來就是高清的畫質,用的也是差不多的遙控器,這就不關廣電什么事了。
為了留足準備時間,中國的數字電視轉換實際上早在 2015 年就已經分批次啟動,今年 7 月提出的最終限期只是對大部分工作完成之后的一個掃尾。各地的實施細則都規定了要充分借助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渠道發布公告,制作宣傳節目、制定應急預案,乃至試關停并設置熱線電話,答復群眾咨詢。
就這樣,在全國電視觀眾基本上沒有什么感知的時候,我們將陸續迎來模擬電視時代的尾聲。雖然日本和韓國都曾經做過幾個小時的特別節目,倒計時送別模擬電視,同時回顧一下過去幾十年在模擬電視上播出的節目,不過現在看來,我們不太可能會有這樣的安排。
所以,就讓我們用這篇文章,為中國的模擬電視安排一場認真的告別吧。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電視不論以何種形式存在,都會繼續為我們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帶我們領略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
責任編輯:PSY
-
電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2489瀏覽量
75781 -
模擬電視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9818 -
模擬電視信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68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