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告急的沖擊波正四處擴散,不止代工價格看漲,封測和材料也在應聲漲價,讓緊缺與漲價齊飛。
而為了應對產能持續看漲的需求,Fab廠的在建和擴建步伐毫無疑問需進一步加快。據SEMI統計,在Fab新增項目中,目前國內正常運營產線57條,在建和計劃建設產線26條,12英寸19條,8英寸7條。
從這一數字也可看出,12英寸已成現今主流的晶圓尺寸。畢竟,8英寸廠已在半導體業行走30年,在摩爾定律的驅使下,2007年達到高峰,之后許多廠房已陸續關閉或轉型成12英寸廠。如今8英寸Fab廠再次“翻紅”,能否擴充產能命系二手設備是否到位,而二手設備的“江湖”確已然暗流涌動。
眾所周知,芯片制造過程極其復雜和苛刻,所需設備眾多,特別是制造所需的光刻、刻蝕、清洗等更是重中之重。
從現狀來看,目前 6英寸線設備基本上全是二手的,8英寸線某些設備國內有一些廠商在開發,但核心的光刻機、刻蝕機等基本上只能尋求國際原廠的二手設備,這就需要從被淘汰的8英寸線入手,標的難尋。
“此類二手設備的大頭,無疑是存儲器廠,主要集中于三星和SK海力士、美光等?!蹦吃O備研究人士付輝(化名)表示,“因存儲這一行業要采用最先進的工藝,才能保持競爭力,否則單品的毛利率就比競爭對手低,而8英寸線和12寸線的芯片面積差一倍,生產效率也差一半,基本8英寸線都已淘汰。”
顯然,這是一個存量市場,也注定二手設備將越來越少。
付輝還清楚記得:在2012年時,一臺應材的某型號刻蝕機大概是30萬美元,但到2018年,這臺設備已賣到200萬美元,轉手就賺了七倍,二手設備的“火熱”由此亦可見一斑。
山頭
設備雖是“二手”,但要拿到這些甩賣的“真金白銀”,錢卻不是萬能的。
付輝提及,現在的套路是競標,一般來說誰出價高給賣給誰,但事實遠非如此。他記得前段時間美國一條化合物線設備拍賣,某二手設備巨頭的出價最低,而國內一些廠商的報價比其價格高三四倍不止,結果這套設備最后還是被其“毫無懸念”拿下。
分析背后的邏輯,其實與猶太系游說集團出錢出力在美政局游刃有余類似,據悉這一巨頭與半導體各大公司高管關系相當“融洽”,就算競標價格比對手低,但憑借非一般的“關系”優勢,也能笑傲江湖。
反觀國內二手設備的經銷商,其實也多少因襲了這一套路。付輝提到,其實每個山頭都涇渭分明,比如你代理東電的,我代理 Lam的,正所謂井水不犯河水。因為二手設備的水太深了,能拿到貨的是建立了牢固的“利益共同體”,一般外人是難以介入的。
玄機
而半導體設備業不僅技術壁壘高、市場準入門檻高,而且銷售亦充滿“玄機”,因為這不僅涉及性能指標,還涉及軟件、維修、服務等層層考量。
甚至可以說,半導體設備的銷售工作是高危職業,因為代工廠是要連軸轉的。據傳,銷售人員要把代工廠從CEO到一線基層人員的每一個環節都“打通”,如果關系都梳理到位了,哪怕設備出了點問題代工廠也會自己先嘗試解決;而如果關系一般或不好,設備出一點狀況都會被7*24地連環Call,并要求立時上門解決,可想而知此際銷售人員的悲催。據說這就是行規。
此外,設備作為高精尖的集合體,設備配件更是一個遠超汽車配件的“大生意”。付輝提及,因一臺設備配件只能找原廠買,再貴也得買,這與貴到出奇的汽車配件是一個道理,但汽車相比半導體設備配件還是小巫見大巫。從眾多半導體設備公司的財務報表來看,銷售配件和服務是捆綁在一起的,基本上占其營業收入20%左右,可想而知這其中有多大的利潤。
與之相關聯的維修服務更是一本難念的經。因為所有二手設備拆解之后賣,基本上是沒有硬盤的,因為硬盤中包含了原廠的一些運營數據,這是商業機密。就如同有人銷售二手筆記本,也會先把筆記本硬盤格式化掉。因而,就算好不容易買回二手設備,代工廠還要再買軟件,再維護安裝,然后該換的換,該修的修。那么,這些設備的維修服務工程師就非常重要,要不高薪招有經驗的,要不找原廠的工程師,而對后者一定要照顧“有加”,否則調試時間就很難有效“保證”。
更突出的是,有些設備廠商也會將一些設備低價買回,然后將其翻修后再出售,拿回去200萬美元,一返修回來就輕松賣300萬美元以上,這100萬美元賺得可謂易如反掌。
“國內設備要趕緊發展起來,否則會有無數個無底洞,冤枉錢都給花出去了?!备遁x痛心地說。
力拼
一入江湖歲月催,這些半導體設備業“潛規則”橫行背后,正折射出國內設備業光環的缺失。
作為半導體產業鏈最重要的支撐核心,設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芯片工藝的先進性。而從市場格局來看,正如品利基金半導體投資經理陳啟所指,半導體設備業是一個高度壟斷的行業,前十設備廠商合計占據了市場九成的份額。而國內設備廠商銷售規模約占全球不到10%,總體技術水平偏低,規模偏小,且集中在光伏、LED等低端領域,高端在12英寸晶圓產線的占比不到1%。
誠然,半導體設備業的特征是研發投入大、難度大、客戶驗證難、見效慢,屬于高風險行業。但正如羅代爾提出的世界時間,每個國家都應該警惕地尋找自己的方位,判斷自己處于世界時間之中,還是置身事外;是與世界時間同步前行,還是被遠遠拋棄在外面。如今,其實也正是國產設備的“時間”。
陳啟分析,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沖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成為持續的、不可逆的過程。另一方面,8英寸產線剛需較大,產業在呼喚新設備入場,國產設備也易被市場接受,抓住機會將再上一級臺階。
對于破局之策,陳啟建言,國內設備業要著重解決人才問題,要有足夠的人才基礎,支撐新設備的研發、新工藝的開發。我國人才培養機制、成長機制等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還需要下大力氣加強。此外,要力拼服務。不僅要學習積累國外設備廠商多年累積的經驗值,更要立足市場,不斷提升性價比,做好本地化服務,假以時日亦可逐步壯大。
以上海稷以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創始人兼總經理楊平在接受集微網采訪時的話來說,就是國產替代要有“殺手锏’,要加強技術方面的開發和升級,提供更具性價比優勢的產品。同時更加貼近本土客戶,加快響應速度,著力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務。
設備業作為三大半導體“卡脖子“領域之一,何時真的能有“備”無患?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7瀏覽量
427092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98瀏覽量
222456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73瀏覽量
1283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