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屏幕戰爭”,正在悄然上演。
先別急于否認這樣的結論,至少下面幾組數據已經傳遞了相當明確的信號:
市場調研機構IDC新近發布的一份平板電腦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4760萬臺, 同比增長高達24.9%,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約為690萬臺,同比增幅達到21.7%。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也在近期的報告給出了一份銷量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小度智能屏以224.7萬臺的銷量蟬聯全球第一,結合2020年上半年559萬臺的銷量,小度智能屏已經是年銷量千萬級的產品。
然而在同一時間段內,智能手機并未擺脫銷量持續低迷的局面,智能電視從2019年的微弱增長轉向下滑。在小屏和大屏相繼增長乏力的時候,平板電腦和智能屏組成的“中屏”陣營成了增量擔當。
嗅覺敏銳的終端廠商們已經悄悄行動。
OPPO低調向外界釋放了即將推出平板電腦的消息,斷代了兩年的小米平板重新成為媒體討論的焦點,在智能屏領域一家獨大的小度,不久前推出了10.1英寸的小度智能屏X10......越來越多的廠商正加入“中屏”陣營,向家庭場景的C位發起了沖鋒。
用戶時間的重新分配
無論是平板電腦銷量的由負轉正,還是智能屏銷量的一騎絕塵,本質上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規律。
每每談及互聯網的進化史時,我們習慣性將焦點留給場上的互聯網巨頭們,透過互聯網商業的王朝更迭進行記錄。或許還有另外一個視角:互聯網的代際變化離不開用戶時間的重新分配,記錄者正是一塊塊看似不起眼的屏幕。
最早的PC時代,人們將時間停駐在電腦屏幕上,幾乎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在鼠標的移動間進行:打開特定的新聞網站閱讀資訊,在暴風影音等客戶端中看電影,輸入淘寶或京東的網址購物,在百度的搜索框里了解未知的世界……
不過,2010年國內互聯網的普及率還只有31.8%,網民規模剛剛超過4億人次,平均網速僅有0.8兆。不管是一二線城市的中產家庭,還是五六線的互聯網空白地帶,人們的大多數時間都貢獻給了電視,家庭場景中的“第一屏幕”有著無法被超越的地位,電腦勉強擁有了“第二屏幕”的資格。
2010年后逐漸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4G網絡的普及和家庭寬帶的提速,用戶時間開始向智能手機轉移。相比于電視節目的固定和標準化,用戶在智能手機上可以個性化定制自己喜歡的內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崛起進一步增加了手機屏幕的黏性,智能手機取代電視的“家庭地位”,幾乎是不可逆的趨勢。
然而2018年發生了讓人詫異的一幕:國內智能手機行業沒能打破市場飽和、增量用戶減少的瓶頸,當年的市場銷量出現了11%的同比下滑,智能電視的出貨量卻同比增長7%。
個中原因并不難解釋,智能手機的內容生態已經高度成熟,對用戶的碎片化時間進行了全面占領,但在家庭場景中的表現卻不夠友好。對于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而言,智能手機的內容獲取入口過于復雜,直接增加了用戶的教育門檻。同時社會輿論也開始對家庭關系中溝通的缺失進行批判,電視廠商和視頻平臺借機打響了反擊戰:一面對電視進行智能化改造,一面引入互聯網平臺的內容,巧妙地占領了用戶的家庭休閑時間。
截止到這里,似乎可以這樣總結互聯網的代際更迭:所謂的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不過是小屏干掉大屏的運動,期間上演了大屏短暫反撲的小插曲,最后大屏和小屏找到了用戶時間分配的平衡點。
但是互聯網的進化并沒有停滯,2018年后先后出現了直播和短視頻的新浪潮,用戶時間隨之再次進行轉移:智能手機在家庭場景下的不友好依舊無解,而智能電視遲鈍的交互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短視頻和直播等新興內容,一批新的終端開始崛起。
結果是壓倒性的,2019年智能電視的銷量增長滑落至3%,小度代表的智能屏實現了1432%的同比增長,并在整體出貨量上正式超過智能電視。
同時小度智能屏還向外界披露了一組和用戶時長相關的數據:用戶每天觀看長視頻的平均時長為158分鐘,平均觀看短視頻的時長為69分鐘,兒童平均學習時長為30+分鐘,每日平均使用次數為30+次……
其實“中屏”的崛起并不讓人意外,本質上還是用戶時間重新分配的產物。
面對短視頻、直播等越來越多元化的內容需求,中屏繼承了大屏的家庭分享需求和小屏的交互優勢,特別是智能屏的語音交互徹底降低了兒童和老人用戶的進入門檻,進而抓住了大屏和小屏空出來的增量市場。
“中屏”玩家的自我正名
用戶習慣的再次轉移,為“中屏”提供了分走用戶時間的機會窗口,并且在短時間內衍生出了多個流派。
一是平板電腦的“中興”,蘋果、華為等在幾年前就提出了生產力工具的概念,分割用戶家庭時間的同時,還瞄準了傳統PC的辦公需求。此外疫情的爆發還為平板電腦打開了“教育平板”的大門,文初提到的21.7%的逆勢增長就離不開在線教育的直接助推,即便錯失了家庭場景的入場券,平板電腦也不乏在細分賽道中分一杯羹的可能。
二是來勢洶洶的智能屏,從無屏智能音箱到有屏智能音箱,再到智能屏的產品演化,精準擊中了家庭場景中的休閑娛樂和細分人群的需求。比如小度圍繞兒童、老人等群體的持續破圈運動,已經在兒童教育、慢病管理等場景中深入布局;再比如小度智能屏每周視頻通話的滲透率高達30%以上,撬開了家庭休閑娛樂之外的剛需服務。
三是有屏化的智能家居,越來越多的智能冰箱、油煙機等開始搭載一塊屏幕,意在滿足用戶在廚房中查看菜譜等特定場景下的長尾需求。或許這些屏幕的應用場景與智能手機、智能屏等產品存在一定沖突,但在智能家居生態的持續推動下,有屏化的智能家居類產品不乏與智能屏等進行聯動的可能。
可以看到,與2013年前后平板電腦只身挑戰電視的情形不同,“中屏陣營”的玩家們并沒有過度著迷于家庭娛樂中心,而是從多個維度拿出了“屠龍術”。只是“中屏”想要進化成為一個獨立的品類,還需要回答兩個核心問題:
首先,打造獨特的內容生態。
平板電腦之所以在七年前的“家庭第一屏幕”爭奪中輸給電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少匹配的內容生態,簡單地復制了智能手機的內容體系。同質化的結局就是平板電腦的用途越來越雞肋,以至于不少手機廠商直接拋棄了平板電腦的產品線。
畢竟屏幕戰爭的內核是用戶時間的爭奪,適合“中屏”的內容生態,恰恰是一個品類存在的必要條件。所幸在新一輪的屏幕戰爭中,“中屏”玩家們已經在內容生態上積極補課,比如小度已經整合了快手、抖音、B站、優酷、全民K歌、喜馬拉雅、愛奇藝等內容平臺,并可以用語音直接找到想要的內容;華為、聯想等平板電腦與在線教育的合作,也為“中屏”找到了獨立于電視和手機的內容池。
其次,人機交互的革命創新。
倘若只是屏幕大小上的改變,“中屏”恐怕會向泡沫那樣一戳就破。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內容生態給予了中屏崛起的機會,可想要主導潮水的方向,還需要在交互上改變內容的入口和分發邏輯,找到在多方競爭中出線的主動權。
沿循這樣的邏輯,智能屏可能是“中屏”的主流形態。因為驅動用戶時間分配的因素中,內容生態只是其一,交互效率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誘因。就像鍵盤和鼠標讓PC的內容獲取效率遠高于電視,觸屏交互催生了APP的內容形態,進一步搶占了用戶時間。這大概也是智能屏銷量猛增的原因所在,語音交互提供了不同于大屏和小屏的交互邏輯,即便是老人和兒童也可以輕松找到想要的內容。
回答了內容生態和人機交互兩個問題,“中屏”其實已經超越了大屏“看”的價值,并在“玩”和“用”的需求上找到了不同于智能手機的新路徑,進一步夯實了作為獨立品類出圈的不可替代性。
除此之外,針對家庭場景中不同人群的差異化需求,比如兒童、老人等細分人群,玄關、書房、餐廳、客廳等細分場景,都需要一塊獨立的屏幕滿足用戶的全方位需求。
于是在10月底的小度智能屏X10發布會上,百度副總裁景鯤率先提出了“一屋一屏”的概念。這一洞察得到了行業的認同,華為也在新近的行業峰會上引用了這一理念。考慮到用戶接受的價格門檻和產品線的豐富度,“一屋一屏”時代勢必將進一步刺激“中屏”陣營的崛起。
至少在剛剛結束的雙11電商狂歡節上,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的表現差強人意,小度智能屏X10卻一度售罄斷貨,且小度智能屏系列產品的整體銷量和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70%。
消費者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用腳投票。
寫在最后
手機廠商和PC廠商們先后推出了“屏幕時間”的功能,在動輒十幾個小時的屏幕時長背后,以一種隱喻的方式向外界釋放了這樣一條信息:
用戶時間幾乎可以等同于用戶的注意力,而用戶注意力恰恰是一切消費行為發生的基礎,所謂的“屏幕戰爭”其實也是新一代商業中心的爭奪戰。當智能屏、平板電腦等中屏陣營走向舞臺中央,大概率預示著商業中心的又一次遷移。在一雙看不見的手的推動下,屏幕戰爭的火藥味只會越來越濃。
責任編輯:xj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06瀏覽量
180475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093瀏覽量
154350 -
屏幕
+關注
關注
6文章
1199瀏覽量
558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