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出于 “巧合” 還是 “傲慢”,蘋果將今年最后一場發布會的舉辦日期放到了 “雙十一”—— 一個各種活動都要刻意避開的日子,并且貼心地為發布會配備了英文及日文字幕。
還好,蘋果沒有讓蹲守在電腦前的粉絲和媒體人失望,搭載自研芯片的三款 Mac 設備如期出爐,用廚子的原話就是 “Huge day for Mac,huge day for Apple。”
那么是否真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 Cook 所言,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發布會?新的 Mac 又會對當前 PC 市場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請往下看。
M1 芯片 + 新版操作系統 + 三款 Mac
發布會第一款,也是最為核心的一款產品并不單獨售賣 —— 蘋果專門為 Mac 系列產品設計的M1 芯片。
這是一款基于 5nm 制程工藝,集成了 CPU、GPU 以及神經網絡引擎、緩存等眾多組件于一體的 SoC(片上系統),整個芯片封裝了 160 億個晶體管。
M1 內置了一款 8 核心 CPU,包含 4 個高性能核心和 4 個節能核心。蘋果強調 M1 是最快的處理器,擁有 2 倍于競品的性能,且僅需要其 1/4 的能耗。值得注意的是,M1 的 CPU 部分采用了同蘋果手機芯片一樣的 ARM 架構。
圖 | M1 芯片 CPU 性能 & 能耗圖
GPU 同樣是 8 核心,蘋果將之稱為目前最快的內建顯卡,擁有同級別競品的 2 倍性能,但能耗僅為后者的 1/3。
M1 亦整合了 16 核心的神經運算引擎,以及用于 iOS 設備的 Secure Enclave 。后者為 iPhone 實現 Face ID 、Touch ID 與 Apple Pay 等重要安全功能提供支持,因此未來非常可能會出現搭載相關功能的 Mac 設備。
緊接著,蘋果發布了為 M1 芯片量身定制的操作系統 ——macOS Big Sur。蘋果宣布,該系統將于美國時間 11 月 12 日發布。為充分發揮 M1 芯片的性能,蘋果針對 macOS Big Sur 進行了專門的優化,有效提升了性能和續航。
現有的各種 Mac App,即使尚未更新到 Universal,也可通過蘋果的 “Rosetta 2” 技術無縫運行;而 iPhone 和 iPad 上的各種 App 則能直接運行。
發布會現場,蘋果展示了 Photoshop、Lightroom、Final Cut Pro、Office、Maya 這些偏向生產力的專業領域軟件的流暢運行畫面。
鋪墊了這么多,終于到了買買買的環節。蘋果發布了三款基于 M1 芯片的 Mac 設備:MacBook Air、MacBook Pro(13 寸)、Mac mini。
得益于 M1 芯片,這三款新產品的 CPU、GPU 以及 AI 運算速度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待機時間上也提高不少,MacBook Air 續航達到了 18 小時,較之前多出 6 小時;MacBook Pro 的續航時間更是長達 20 小時,創下 Mac 之最。
在售價方面, MacBook Air 7999 元起,MacBook Pro 9999 元起,Mac mini 5299 元起,并且現在就能下單購買。
需要說明的是,蘋果在本次發布會中并沒有作過多技術和測試方面的說明,具體的數值還需要等待后續的測試。還有一點略顯遺憾,根據演示視頻,背板發光的蘋果 Logo 沒有回來,充電頭的磁性吸附也未見蹤影。
等待 36 年的 “關鍵拼圖”
雖然發布會的內容相對簡單,但不可否認,這場發布會對于蘋果和很多人來說都意義非凡。
作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兩萬億美元的公司,蘋果一直于熱衷于通過推出屏幕大小不一的智能設備來搶占用戶的 “注意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讓用戶完全沉浸在它所創造的屏幕世界里,蘋果幾乎做到了極致 —— 通過前沿的科學、工程技術建立高墻,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建立防御,通過千萬開發者、百萬應用程序建立生態,通過從底層到頂層,對每一行代碼、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的管控走到今天。
理所應當,蘋果把幾乎所有核心技術都緊緊握在了自己手里,自 10 年前的 iPhone4 開始,蘋果便開始使用基于 ARM 架構的自研 CPU,至今已經在正式產品中迭代了十余次,不僅如此,3 年前推出的 iPhone8 更是搭載了蘋果自研的 GPU,這樣做的結果是,蘋果對供應鏈的掌控力異常強大。
如果沒有爐火純青的內外兼修,恐怕蘋果早就在同行性價比的攻勢中敗下陣來,淪為一個只會空談產品體驗的花瓶,也正因此,它成為了友商難以逾越的高山,蘋果也可以在自己開辟的沙灘上沐浴著自己制造的陽光。
然而凡事沒有絕對,美中不足的是,在重要的大屏設備 Mac 系列上,蘋果一直未能使用自研芯片,從最初 1984 年的摩托羅拉 68K,到 1994 年的 PowerPC,再到 2006 年的英特爾,Mac 在歷史上已經更換過兩次核心,但無一不是供應商的產品。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15 年間,沒有一臺 X86 Mac 在機身貼有標志性的英特爾貼紙,而反觀其他 PC 廠商,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拿錢貼標。蘋果掌握核心技術的決心可見一斑。
蘋果很早就開始嘗試將自研芯片搬到可以作為生產工具的大屏幕上。
2015 年,蘋果發布了搭載自家芯片的加強版的 iPad Pro,這是一款搭載了 12.9 英寸視網膜屏幕,最高存儲 256GB,最高內存 4GB 的平板電腦。到 2020 年 3 月,iPad Pro 已經更迭四代,成為了標配 6G 內存,存儲空間最高 1TB 的桌面級設備。
最新的 iPad Pro 搭載一顆 A12Z 蘋果自研芯片,那么它的性能如何呢?有網友使用 Geekbench 5 得出了如下結論。
圖 | Geekbench 5
可以看到,同為 2020 年發布的產品,內置于 iPad Pro 的 A12Z 芯片,在多核心的評分已經超過了英特爾家的 Core i5-1038NG7,這說明,iPad Pro 的理論性能已經超越了 MacBook Pro。難怪蘋果在官網寫道 “Your next computer is not a computer”。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英特爾家族的芯片最高采用了 10nm 制程工藝,而蘋果的 A12Z 則是采用臺積電 7nm 工藝,所以不僅性能,在功耗方面蘋果的 ARM 自研芯片也先天優于英特爾。
硬件不再成為攔路老虎的同時,Mac 的市場占有率也已今非昔比,成了能挑戰 Windows 統治地位的不可忽視力量。
2015 年初,在微軟的 Windows 10 發布會上就出現了尷尬的一幕,現場嘉賓的筆記本電腦,幾乎清一色地亮著白色的蘋果 logo。
經過多年的發展,據 statcounter 信息顯示:2020 年 10 月,全球范圍 macOS 的市場份額是 17.65%;中國占比偏低,為 6.73%;歐洲占比則高達 19.19%;美國占比更是超過四分之一,達到了驚人的 28.39%。
如今,蘋果的自研芯片終于被搬到了電腦上,自 Mac 誕生之日算起,蘋果已經為此鋪墊了 36 年。
這款戰略級的產品,讓蘋果的 iPhone、iPad、Mac 三條關鍵產品線終于打通了任督二脈,融為一體,它也終于擺脫痛苦的 “兩線作戰”,將內部的力量高效統一。
后 “摩爾定律” 時代的英特爾
此時此刻,距高登?摩爾發表著名的摩爾定律已經過去 55 年,縱使風云變幻,定律本身已經難以為繼,其創立的英特爾依舊是地表最強 IDM 半導體公司。
但蘋果 ARM 版 Mac 的發布,無疑吹響了向英特爾進軍的號角。失去訂單導致營收下降還是其次,英特爾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莫過于未來蘋果對其個人 PC 市場份額的持續侵蝕。
根據英特爾發布的 2020 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個人計算(Client Computing Group)業務占其全部營收比重的 53.3%,之后是其數據中心業務,占比 32%,PC 業務顯然是英特爾目前最重要的營收來源。
圖 | 英特爾 2020 年 Q4 營收情況
而將時間跨度拉長就會發現,其個人計算業務的同比增長 2018 年還在 20% 以上,2019 年便快速回落到了不足 2.5%,利潤更是直接降低了 10% 以上。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英特爾自身之外,其對手 AMD 的 “爆發” 絕對是主因之一。
據 Mercury Research 報告顯示,2020 年第三季度 x86 處理器桌面市場,英特爾占比 81.3%,AMD 占比 18.6%。乍看數字光鮮亮麗,然而就在 2016 年,AMD 的市場占比還是可憐的 8%。
回首當初,2006 年英特爾推出了著名的 “酷睿” 系列處理器,在性能上遠超 AMD,加之其高明的營銷手段,通過 5 年時間把原本平分秋色的市場占有率拉高到了 76%。2011 年,AMD 獨辟蹊徑推出了 “推土機” 系列芯片,想打個翻身仗,奈何事實證明這種芯片性能不佳。之后,AMD 的市場占有率一路走低,一度跌到 10% 以下。
彼時的英特爾,可謂一覽眾山小,人稱 “i5 秒全家”(指的是英特爾 i5 系列的 CPU 性能優于 AMD 所有系列的 CPU 性能)。不過也就是在那幾年,英特爾芯片因性能提升緩慢,被冠以 “牙膏廠” 的代號。
轉折發生在 2017 年,AMD 發布了全新的 Ryzen 銳龍處理器,在功耗、發熱、性能方面有了大幅提升,一改了硬件被英特爾碾壓的局面,開始了有力反擊。不僅如此,在制程方面,因為有了臺積電的加持,AMD 的 CPU 可以采用其成熟的 7nm 工藝產能,而反觀英特爾,自家的 10nm 制程處理器,幾經跳票,直到去年才量產,用在了當時蘋果最新的 MacBook Pro 上。
圖 | 英特爾最近一年的股價走勢
論制造工藝,英特爾比不過臺積電;論芯片設計,AMD 也有著不俗的表現;論用戶體驗,蘋果表示在座的都是弟弟。那么英特爾現在還有什么呢?答案是巨大的存量市場。
x86 架構最早于英特爾 1978 年推出的 8086 處理器中首次出現,而 ARM 架構最早誕生于 1985 年,且到 1990 年安謀公司才正式誕生。英特爾一直將其在桌面設備的領先優勢保持到了今天,甚至一直以來,大家都忘了去思考,性能已經不輸電腦的 ARM 芯片為什么不能被用到電腦上?
答案是當然可以。今年 6 月,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 TOP 500 榜單公布,排名第一的日本超算 Fugaku(富岳)所使用的就是 48 核 ARM 芯片。如今,隨著 ARM 版本 Mac 的發布,蘋果也用事實給出了作答。
歷史造就的裂痕正在彌合,事情正在回歸它本來的模樣。
原文標題:苦等36年終迎首顆自研芯片!蘋果正式發布搭載M1芯片Mac,直接運行iOS App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65瀏覽量
424834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31瀏覽量
199187 -
iOS
+關注
關注
8文章
3395瀏覽量
150759
原文標題:苦等36年終迎首顆自研芯片!蘋果正式發布搭載M1芯片Mac,直接運行iOS App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