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天眼”之稱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于今年1月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沖星。
FAST是由“人民科學家”南仁東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構想,歷時5年半建設完成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前后兩代數百位科研工作者為FAST建設調試運行付出了巨大努力。FAST于2016年9月落成啟用,2020年1月通過國家驗收,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FAST建設中,工程團隊突破了大跨度、高精度結構制造及安裝技術,研制的鋼索疲勞強度是標準值的2.5倍;采用先進的測量控制技術,通過不同測量水平優勢互補,將測量精度提升至4毫米;此外提高了系統的耐氣候能力,每年可以多爭取2000小時的觀測時間。
去年中科院組建了FAST科學委員會,遴選并確立了五大科學目標,觀測脈沖星就是其中之一。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介紹,脈沖星具有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雙重價值。FAST建成后,我國科學家開啟了發現和研究脈沖星的新時代。“到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超過240顆脈沖星,力爭在未來5年發現1000顆左右的脈沖星。”武向平說,不僅要發現銀河系內的,也要發現銀河系外的脈沖星。此外,還要努力去尋找更有價值的脈沖星系統,如黑洞-脈沖星雙星系統,這個“組合”可以為精確檢驗引力理論提供完美的實驗室。“我相信FAST具備了獲得這一發現的靈敏度,下面就要看機遇。”
姜鵬表示,FAST正式運行后,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今年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170余份申請,申請的總時間約5500個小時,實際只能滿足批準1500個機時,觀測時間競爭相當激烈。“未來我們會考慮逐步向國外科學家開放。”
作為我國的重大科學基礎設施,“中國天眼”一直備受關注,不少人都渴望能走近天眼,一睹超大科學裝置的魅力。姜鵬表示,目前當地在FAST周邊建立了觀景點,未來FAST運行中心也會考慮在沒有科學觀測任務的維護期間,逐步向公眾開放,提供參觀和科普教育。
責任編輯:pj
-
脈沖
+關注
關注
20文章
890瀏覽量
95644 -
望遠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9瀏覽量
15830 -
fast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瀏覽量
111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