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全球人工智能相關臨床試驗數量主要增長來源為中國和美國。截至2020年9月,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開展人工智能相關臨床試驗數量最多的國家,我國對于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應用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近日,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智能醫療,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的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研發人機協同臨床智能診療方案,實現智能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學科會診。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人工智能醫療產業迅速發展,細分場景熱點頻現。整體來看,人工智能結合醫療健康服務可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患者體驗,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醫療保健成本,加強醫院的運營、管理等。
在診中環節,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應用在臨床診斷、智慧病房、語音電子病歷以及臨床治療等四個方面。
在臨床診斷中,使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模擬醫生的看病思維和診斷疾病過程,快速讀取醫學圖像并進行智能診斷,幫助制訂可靠的診療計劃,輔助醫生快速準確地確定病灶位置、確診疾病。
語音電子病歷結合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通過互聯互通共享相關醫療機構的數據,能夠實現上下級醫院、醫院與社區、疾控中心之間的高效協作。人工智能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識別,處理大量病例文本錄入工作,有效突破傳統診斷盲點。
AI病歷助手可以直接將語音轉為結構化的電子病歷。智能語音錄入全過程由醫療語言數據模型進行支撐,能夠實現檢查、診斷和病歷錄入同時進行,避免了醫生診斷總是被打斷的情形,從而節省醫生的時間,使醫生能專注于診療本身。AI手術助手可以讓手術醫生利用虛擬屏幕、手勢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隔空操作電子設備,這就有效減少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感染風險。
智慧病房使用人工智能監測系統、跟蹤式預測系統以及床旁交互系統輔助護理,目前這一應用在國內還比較少見。在臨床治療上,借助基因檢測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個性化治療方案。有分析人士認為,現代醫療對患者身體各處的監控仍然處在“盲人摸象”階段,而人工智能可以根據捕捉到的一些細微病癥變化,分析其背后的多維信息、多類數據,完成對慢性疾病的診斷預警。
10月29日,愛思唯爾與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集中在疾病治療、疾病診斷、人群健康管理、管理與監管等四個方面,涵蓋疾病篩檢、輔助診斷、疾病嚴重程度分類、疾病預后預測、臨床決策支持和治療方案推薦等,研究和應用還有很大空間。而如此廣闊的空間,也有待廣大醫療界從業者去開拓。
全球醫療保健AI市場有望在2020年至20206年的預測期內強勢增長,2018年的全球醫療保健市場的AI價值為69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底將達到20億美元,在2018年至2026年期間的復合增長率為24%。
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十年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以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醫療產業,將給傳統醫療服務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看到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更多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的應用。
責任編輯:tzh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78瀏覽量
374661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25瀏覽量
5882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8990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9瀏覽量
5648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