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興禁運到華為禁令,再到10月4日,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斷供”名單。近一段時間以來的國際貿易摩擦使得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日趨增加。
“半導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在當前中美關系緊張這一國際背景下,大力發展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突破芯片‘卡脖子’技術,是確保整個產業鏈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楊海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政策助力半導體產業發展
“就整個產業鏈來說,最難的還是在芯片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環節。比如,作為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之一,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場幾乎由荷蘭ASML公司壟斷,ASML生產的EUV光刻機是制造7nm以下工藝制程芯片的必備工具,由于種種原因,制約了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自主可控也越來越迫切了。”楊海東表示。
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制造技術已經可以實現5nm工藝制程芯片的量產,3nm也有了研發試產的消息,而我國實力最強的芯片制造企業中芯國際才剛完成14nm的量產。
楊海東告訴記者,“與國外相比,我國華為海思在芯片設計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芯片制造部分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設備還未完全掌握,像離子注入、光刻、涂膠顯影設備的國產化率目前不足1%,而材料環節的光刻膠仍需較長時間才可實現國產替代。”
半導體產業國產化已逐漸上升為國家戰略。近期,國家和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半導體發展政策進行扶持,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形成了一個要加快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發展的共識,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楊海東表示,“廣工大研究院牽頭成立廣東省半導體智能裝備和系統集成創新中心,致力于半導體產業生態的打造,目前已成功孵化和引進相關企業十余家。”
在楊海東看來,核心技術和人才是破解“缺芯”之痛的關鍵。一方面,核心技術的突破與人才儲備息息相關,中國的芯片起步晚,需要逐步改善整體發展環境和資源配套對人才的吸引力度。另一方面,須加強基礎科學的教育,加大創新人才的培育。
半導體國產化是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國內需求旺盛、市場巨大,但產業鏈不完整,自給率不足,芯片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楊海東表示。
他認為,我國半導體國產化是大勢所趨,要做大做強半導體產業鏈,需要設計、設備、材料、制造、封裝等各領域全產業鏈條協同發展,芯片設備、制造等相對比較薄弱的部分需要逐漸補足,另外還要發揮設計、封裝等優勢領域的帶動作用。
如何加速推進我國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發展,實現彎道超車?楊海東認為,一是加快半導體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只有補足半導體產業鏈弱項,做全產業鏈,突破核心技術才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二是抓住半導體技術更新換代的機遇。
來源: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50瀏覽量
424757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15瀏覽量
219822 -
3nm
+關注
關注
3文章
231瀏覽量
1399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