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期,多家蘋果供應商被施壓,要求它們將15%至30%的生產業務搬出中國。相關公司包括臺積電、富士康、緯創以及和碩等。
目前美國科技公司將部分生產業務轉移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國。和碩等蘋果供應商始終在尋求投資于越南的供應計劃,該公司可能會在越南生產新的蘋果耳機AirPods。
盡管蘋果始終在努力在印度建立生產設施,但這些計劃可能也在改變。富士康、和碩和緯創等頂級蘋果供應商將受益于當地一項旨在提升該國出口能力的激勵措施。蘋果已經在印度生產了幾款iPhone,并計劃制造更新的設備。
對于科技行業來說,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即在西方設計產品,然后在中國工業中心制造。30年來,這種模式提供了成本、質量、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的最佳組合。現在,整個行業則越來越依賴于東南亞出現的分散供應鏈。
科技公司,特別是蘋果供應商,要求其亞洲合作伙伴幫助促進未來幾年的供應多元化計劃。
一家蘋果供應商高管表示:“客戶的心態已經改變,日益緊張的局勢迫使他們考慮自己的生產戰略,就像購買保險一樣。未來兩三年,你將看到不僅是大型電子裝配商,還有越來越多的零部件供應商將生產業務轉移到中國以外,以支持新的供應鏈。”
但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情況并不那么簡單,對它們來說,中國不僅是一個成熟的生產基地,也是它們增長最快的市場。蘋果總營收的20%、英特爾營收的20%以上、高通銷售額的60%都來自中國。盡管在很多情況下,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后來會再出口到其他市場。
對于全球科技行業來說,問題是替代供應鏈能否與中國每年生產超過2億部iPhone的供應鏈相媲美。為此,蘋果采取了一種“雙面戰略”:在推動供應商生產業務加快離開中國的同時,也在積極培育中國本土供應商,讓它們在中國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確保持續進入14億用戶強大市場的能力。
不過,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資源像蘋果和富士康那樣不斷向中國之外擴張。現實情況是,芯片開發商仍然依賴少數幾家關鍵的美國芯片制造生產和設計工具提供商,如應用材料、LAM、KLA、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等公司,以盡可能地制造最先進的芯片。
將生產業務搬離中國的成本非常高。中國仍然能夠提供組織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熟練勞動力,能夠動員數十萬工人,只需一個電話就能在幾個小時內交付零部件。
主要印刷電路板制造商Unimicron Technologies的高管莫里斯·李(Maurice Lee)表示,對他的公司及其同行來說,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仍然是極具挑戰性的。他說:“在中國,我們有完整的生態系統,我們離所有供應商都很近。而搬到其他任何地方都意味著,所有的工藝、物流都需要重新設計,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培訓工人,成本也會大幅增加。”
和碩高管也表示:“如果搬出中國,科技制造業將面臨根本性變化。”這家公司之前只集中在國內生產,過去兩年在印尼和越南建立了新的生產設施,并即將在印度建立一個新的生產設施。他說:“過去,通過中國其他省份的零部件交付只需要兩個小時。但未來,隨著供應鏈在中國境外變得分散,至少需要多等一到兩周時間。”
主要的行業觀察人士正在密切關注2020年美國大選后領導層可能的更迭。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將制造業務轉移出中國的計劃已經在進行中。哈佛商學院教授威利·施(Willy Shih)表示:“我認為,科技產品的大量供應鏈遷移運動已經啟動,而且這種勢頭很難改變。”
責編AJX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42瀏覽量
166553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11瀏覽量
198867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75瀏覽量
389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