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傳出陷入美國制裁風暴發展至今超過一周,該公司于10月4日晚間再度以公告說明此事,且間接證實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名單。
中芯國際表示,已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確實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部分供應商發出的信函,對于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限制,且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后,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中芯國際指出,目前已與美國BIS展開了初步交流,將繼續積極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交流溝通。再者,公司也正在評估該出口限制對營運造成的影響,未來將適時公告。 再者,中芯國際也重申,公司一直堅持合規經營,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 從中芯國際的公告中可清楚看出,美國確實將中芯國際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中,未來美國供應商包括設備、材料、配件等,要出口給中芯國際前,須獲得申請出口許可證。上述的美系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商,應該包含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等。再者,荷商光刻機大廠ASML部分零組件提供者是美商,可能也會受到部分管制。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中芯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與被列入“實體清單”是有區別的,前者可以申請特殊許可,只是手續麻煩一點,但后者的狀況更為嚴重。不過,在當前敏感的政治形勢下,獲得出口許可證將是困難重重。
既然被美國“拉黑”已成事實,接下來就必須“直球對決”,從產能布局、客戶動向、公司發展,乃至于整個中國半導體前景,來探討這次事件帶來的風暴有多大。沒有“斷鏈”危機,然擴產有阻礙這次美國對中芯國際的管制,主要應該是影響未來新產能擴產的部分,要買新的機臺設備、原料、維修配件等,都需要事先提出申請,因此可能會影響到未來擴產的進度。中芯國際仍是可以依靠現有的設備和材料,來維持既有的生產線運作,沒有所謂的生產“斷鏈”問題。針對一些設備上的軟件,一般而言,只要不是重新啟動機臺,或是主動更新軟件,其實都可以持續使用。 再者,中芯也早已經將今年的資本支出從31 美元拉升至67 億美元,等于是提升一倍的資本支出。業界解讀,其實中芯早有準備,內部已經沙盤推演過最壞的劇本。 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統計,全球晶圓代工前五名分別為臺積電、三星、格芯GlobalFoundries、聯電、中芯國際,這五家大廠的市占率分別為51.5%、18.8%、7.4%、 7.3%、4.8%。從排名中可看中,中芯國際占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到5%。可是,對于國內芯片設計公司而言,中芯國際在中國IC設計界有著上千家的客戶,是非常重要的晶圓代工產能供應商。根據IC Insights統計2018年晶圓代工廠的中國銷售排名,前五大供應商和市占率依序如下:臺積電56%、中芯國際18%、華虹集團8%、聯電7%、格芯占5%。 中芯國際主要提供的制程技術為0.18/0.15微米、55/65nm、40/45nm,各自占2019年整體營收38%、27%、17% 比重。
大客戶找“備援”,小客戶恐無處可去 一位IC業者表示,中芯國際的8寸產能客戶是主力,但現在8寸客戶都非常擔憂,因為全球的8寸代工產能非常緊,即使要轉單,恐怕也是無處可去。業界認為,大型和知名的IC設計公司一定會最先采取行動,采取不斷加價的方式,到處去跟其他的晶圓代工廠加碼鎖住產能,避免自己的產品產能陷入“斷炊”,且大廠付得起這個錢,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也夠好,有本錢采取此策略。因此,這次的風暴下,受傷最重的反而是一些小型IC設計公司和新創公司,因為它們無處可去,既沒有錢可以到處鎖產能,也不可能現在去跟臺積電敲門要產能。 這次受傷不輕的是高通,因為中芯國際是高通5G世代電源管理芯片的主要代工廠之一(另一是臺積電),美國鎖定中芯國際的消息一出,傳出高通立刻與臺積電、三星、格芯加碼要8寸產能,但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高通這種“本事”和“本錢”。 另外,兆易創新的NOR Flash芯片也打入蘋果Airpods供應鏈,而當中的NOR Flash芯片就是在中芯國際的65/55nm制程做代工,未來動向也備受注目。 為了確保風險控管,許多國際IC設計公司也都陸續找上華虹、格芯、臺積電、力積電、聯電、世界先進、三星等,讓原本已經十分吃緊的8寸晶圓產能,情況顯得更為緊繃。 這次風暴下,對中芯國際影響最大的,應該是14nm和7nm制程的研發和生產,未來的新技術的研發進程將陷入巨大的不確定性。 解方有三帖,但沒有特效藥未來,中芯國際只能朝三方面進行。第一,與美國商務部持續溝通,希望能從出口管制清單中移除; 第二,供應商為中芯國際申請出口許可; 第三,靜待美國大選之后,確定整個政治氣氛的風向變化,再來尋求解套之道。 確實,在當前敏感的國際環境與局勢下,上述前兩者的機率不高,但總得一試。
因為,這次的風暴對于中芯國際、國內IC設計公司的發展前景,乃至于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命運,影響都非常巨大。美國這三年來鎖定的對象,從中興通訊、福建晉華、華為,到現在是中芯國際。與其他三家企業不同的是,中芯國際的發展與命運,不單單只是自己一家企業的問題而已,中芯國際的發展,攸關中國IC產業的整體生態圈打造,這包含設備、材料、EDA 、IP、IC設計客戶等,能孕育出一家成功的晶圓代工企業,自然可以繁榮周邊生態圈。晶圓代工對于生態圈的依賴和互惠關系,遠高于其他產業,甚至存儲器DRAM和NAND Flash產業都沒有像晶圓代工產業如此需要生態圈的打造。因此,中芯國際的戰斗力被削弱,影響不單單是中芯,而是整個中國IC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這也對于中芯國際的國際化布局帶來負面影響。在美國的管制策略下,美國客戶一定是第一個尋求轉單,但中芯國際要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不能只有國內IC設計客戶,國際大型IC設計公司的訂單也非常重要。 顧文軍則是認為,中芯是一家已經運營了20年,擁有成建制幾十萬片月產能的成套設備、成熟工藝、多種技術和多元化的供應商,更早已強化底線思維,對包括設備、備件、原材料、國際客戶等上下游產業鏈都做了兩手準備,包括原材料儲備充分、北美客戶營收占比大幅降低,國內客戶營收比例提升。再者,現在中芯已在國內科創板上市,擁有超過千億人民幣的現金,為過冬和持久戰作好了全面的后勤保障。
責任編輯人:CC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365 -
芯片行業
+關注
關注
1文章
28瀏覽量
7886
原文標題:深度|中芯國際被美列出口管制,對中國芯片業的影響與解方何在?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