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在我國科技與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的重要產業,并且在近年來得到了不斷的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持續發展,電子信息這領域必然會擁有更大的發展,但就現階段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來講,仍然存在這一些問題。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主任,曾任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博士生導師董云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評述、預期與建議》的報告,從產業發展評述、面臨的環境和形勢、對策及建議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 專家委主任董云庭
產業發展評述
一、企業發展概況
1、我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形成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齊全的工業體系,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過20萬億元,其中制造業11.48萬億元,占全球第一;出口5,6萬億元,占全國總出口量的45%;手機17億部(75%),電腦3.56億臺(95%),彩電1.90億臺(73%),均居全球第一。 2019年,全國專利數972.2萬件,其中電子信息423萬件,占42.3%(創新最活躍的領域)。5G商用化行實推進,居全球領先地位,賦能新基建建設。數字經濟快速發展,2018年為31.3萬億元,占GDP的34.8%(其中直接數字經濟占7%,主要指數字化產業;間接數字經濟占27.8%,指產業數字化)。到2020年底,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將超過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0%。
2、2020年上半年產業狀況:
(1)制造業營業收入6.02萬億,同比增長4.0%;其中電子電路2901億元,+8.4%;(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全國工業增加值-1.3%);(3)利潤總額2931億元,同比增長24.9%;利潤率4.86%,其中電子電路131.1億元,+21.5%,利潤率4.47%。(4)主要產品產量:計算機3421萬臺,同比增加3.4%;手機:1.30億部,+2.4%;顯示器:1515萬臺,-0.4%,其中平顯示773萬臺,-15.3%;彩電:1610萬臺,+21.5%;集成電路:211億塊,+11.1%;印制電路板:4641萬㎡,-7.6%。(5)出口:全國5.43萬億元,-4.9%;電子:1.995萬億元,1.5%,占全國出口總量的36.7%;手機出口:6362億元,+2.0%;電視機:603億元,-0.4%;IC:1780億元,+22.3%;顯示器件:2272億元,+1.1%;電子電路:1183億元,+24.1%。(6)虧損企業:7922個,占統計企業25526個的31%,同比增長13.7%;虧損額:753億元,同比增長11%;(7)應收帳款:3.11萬億元,+12.4%;(8)存貸:1.66萬億元 +14.1%;(9)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8.16萬億元,同比下降3.1%,比去年同期回落8.5個百分點。
主要問題
1、三個不平衡(結構性矛盾):中低端產品過剩與高端產品缺失不平衡;產業門類齊全與產業鏈斷點過多不平衡;整機全球第一與產業基礎不強(關鍵元器件、基礎軟件、裝備、材料、測試儀器等)不平衡(羅文)。
2、三個不充分(機制性障礙):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充分;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不充分;自主創新不充分(包括成果轉化不充分)。
3、中低端產業外遷,高端產業處于構建期,主要產品產量減量。
4、創新滯后于產業發展,適用技術不足。
5、材料、裝備、芯片、工業軟件、關鍵元器件(如傳感器)、精密儀器仍是瓶頸。
6、制造業軟實力低下,包括體制、機制、環境、知識產權、文化、管理等。
二、面臨的環境和形勢
1、發展環境嚴峻:全球疫情常態化、美國打壓常態化、美國的同盟國(長期和臨時)制造事端常態化、區域性沖突常態化、GDP增速下降常態化; 2、美國制造業回歸:發展和推廣先進制造新技術、培養先進制造業的新勞動力自主可控的彈性供應鏈、優先發展STEM教育保護知識產權(標準、專利、商標、品牌、軟著、商業密秘等)、簡化行政程序;
3、中央戰略精準:過去幾年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又推出新基建、國內大循環,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是鑒于美國圍剿、海外市場萎縮、外貿受阻、投資下滑的應對之需;本質上是內需優先;建設全產業鏈,包括客戶終端;
核心是三條,一是關鍵技術突破,二是供求平衡,三是國內購買力足以應對內循環(產能過大,國內能否消費),產品得有人買,買的人要有購買力,有購買力要有需求,有需求要性價比高,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4、產業總體上處于轉型和高速期:產業經濟由數量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期;新舊動能勢能同時處于轉型期;產業結構從低端向高端升級轉型期;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產業轉型期;穩中求進、穩中求好。
三、對策建議
構建國內大循環,是一項重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供求關系,旨在建設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 1、建設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本土企業成為產業發展主體;內需成為拉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建設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提升標準、品牌、創新、知識產權、人才、管理、效率等核心競爭力。
2、構建產業生態系統:產業鏈要強化基礎,彌補關鍵短板,首先是計算技術、工業軟件、芯片、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區塊鏈(ABCDES)。供應鏈要供出多門,進退有序,避免受制于人(三星的全產業鏈、美國的彈性供應鏈、中國的共同體產業鏈)。價值鏈要占領制高點,在標準、品牌、知識產權、創新、效率、管理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生態鏈要資源同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少不了你,你也少不了我。
3、構建國內大循環要靠持續創新來實現
(1) 總書記關于創新的指示
“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創新”;“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
(2) 以創新為第一要務
要營造創新環境和文化,加強投入和人才隊伍建設(融合型人才和跨界型人才),發揚企業家精神,自由、開放、改革、信用、專注,對市場機會的敏感性,對技術趨勢的敏感性,對產業發展規律的敏感性,特別要崇尚顛覆性創新,而不是跟進和修補。
(3)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市場則是檢驗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標準,“要建立市場評價核心技術創新成果的機制”(總書記);“核心技術脫離了它的產業鏈、價值鏈、生態系統,上下游不銜接,就可能白忙一場”(總書記)。
(4)打破阻礙重大技術轉化的瓶頸
體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旨在創富。
機制——創新應有四個維度:興趣、激勵、需求、競爭。專利不是創新花瓶(中看不中用),而是為了創造市場價值,要避免“創新陷阱”,只重技術不重市場。
產權——清晰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但也要理清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的界限。
文化——落實容錯機制,從專利到產品要允許失誤和失敗。
生態——要從研發創新、成果轉化到市場推廣,建立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
(5)持之以恒
“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在集成電路、操作系統、發動機、精密儀器等核心領域攻堅克難”(總書記語)。
(6)核心競爭力
美國的核心競爭力表面上看是技術、軍事和金融,本質上是創新—人才—教育,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五年多來,一個戰略接著一個戰略,原戰略未見成效,新戰略又不斷推出,真正做成的不多。
4、加快實施四大轉變:新舊動能轉換、從要素驅動向數字驅動轉換、從結構轉型向智能轉型轉換、智能制造從中低端向高端轉換。
5、統籌四個高質量發展:制造業要從數量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產品要從低端的數量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從數量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產業人才從數量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
6、發展ABCDES新技術: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區塊鏈)、Chip(芯片)、Computation(計算技術)、Data(數字技術)、E(網絡)、Software(軟件)。 7、高度重視基礎教育與基礎研究,務實推進STEM教育:美國的競爭力表面上是高科技、金融和軍事,本質上是創新—人才—教育,教育強大才能出人才,有人才不斷推進創新,突破關鍵技過術。 8、培養適應先進制造業的新員工:提升員工的素質和能力是建設國內大循環的要務。(1)學習能力新思維、新工藝、新技術、新流程、新管理。在5G時代,需要每個員工把學習作為終身要務,培養自己成為“T”字形人才。(2)總結能力通過不斷總結以加快適應新崗位,包括要點、難點、錯點以及解決方法。通過總結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崗位水平。通過總結尋找規律,可以做到事半功倍。(3)團隊能力掌握系統工程思維,降低全要素生產成本,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樹立全產業鏈概念,上下游緊密配合,無縫銜接;熟知環與鏈的關系,以整體利益為重。(4)創新能力崗位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工藝創新。(5)應變能力適應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的應用能力 9、人才引領產業發展(五類人才)。
10、以“一帶一路”為平臺,構建產業生態體系。
11、對內進一步做好開放比對外擴大開放更重要,營造自主的發展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讓億萬員工自覺參與制造強國的建設。
著眼于國內發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本刊獨家】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評述、預期和建議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CPCA印制電路信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電子信息
+關注
關注
4文章
359瀏覽量
26408 -
電子電路
+關注
關注
78文章
1211瀏覽量
66952
原文標題:【本刊獨家】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評述、預期和建議
文章出處:【微信號:pci-shanghai,微信公眾號:CPCA印制電路信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