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知識產權產品部門總裁雷內·哈斯(Rene Haas)表示,即使被英偉達收購,該公司也將繼續使用“防火墻”,以確保其新東家不會接觸到Arm客戶的機密信息,也不會提前接觸到Arm的產品計劃。
此前,英偉達斥資400億美元收購Arm交易的消息一傳出,業界紛紛表示此次收購將重塑全球半導體行業。由于Arm長期以來一直扮演中立角色,向蘋果公司、高通公司(Qualcomm Inc.)以及其他許多生產智能手機芯片和許多其他種類芯片的公司提供知識產權。
英偉達憑借其用于人工智能的數據中心芯片的實力使其市值大增,現已取代英特爾成為美國最大的芯片公司。英偉達表示,將保持Arm的商業模式,在整個芯片行業中公開許可公司的技術。
但是哈斯表示,仍然需要向英偉達傳達一些信息,例如,如果主要客戶透露了轉移到Arm的競爭對手RISC-V的計劃,從而為銷售下滑做好準備,這可能反過來影響英偉達的財務狀況。哈斯說,兩家公司正在討論“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該信息的訪問”。
在聲明中,英偉達表示,該公司將“確保Arm客戶的機密信息得到充分保護,就像以往一樣”。
責任編輯:tzh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近日,英特爾公司宣布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協議,根據“芯片法案”,英特爾將獲得高達78.6億美元的直接資助,用于推進其商業半導體制造項目。 這筆資金將專門用于支持
發表于 11-27 10:58
?178次閱讀
近日,有關英特爾即將在12月發布全新Battlemage GPU芯片的傳聞再次被證實。據硬件挖掘者和泄密者Tomasz Gawrońsk分享的預告圖顯示,英特爾極有可能在AMD RDNA 4和
發表于 11-19 17:37
?434次閱讀
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們仍在打賭,英特爾是美國制造芯片的最佳選擇。這是一個長鏡頭。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S&PDowJonesIndices)1
發表于 11-14 01:08
?290次閱讀
蘋果公司的市值,重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在AI領域,英偉達正瘋狂奔跑,我們看到有外媒報道英偉
發表于 11-05 15:22
?413次閱讀
Tech Fund最新數據揭示了半導體行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差異。據顯示,英偉達在研發上的投入約為AMD的兩倍,然而,與英特爾相比,這兩家公司的研發支出仍顯得相形見絀。
發表于 10-17 15:55
?269次閱讀
近日,人工智能技術公司Inflection AI宣布了一項重要決策,其最新的企業平臺將放棄采用英偉達(Nvidia)的GPU,轉而選擇英特爾的Gaudi 3加速器。
發表于 10-10 17:21
?506次閱讀
近日,科技界傳來消息,軟銀集團與英特爾公司關于共同開發人工智能(AI)芯片的合作計劃以失敗告終。據悉,雙方曾計劃攜手生產AI芯片,以挑戰英偉達
發表于 08-16 17:46
?968次閱讀
市場需求,但仍面臨供需失衡的挑戰。據業內消息,英偉達等GPU大廠已轉向英特爾尋求封裝產能支持,凸顯了當前市場的緊迫性。
發表于 08-06 10:50
?504次閱讀
主導地位,其銷售額預計將達到400億美元,遠超過競爭對手AMD和英特爾。那么這三家公司都有哪些GPU產品,各自的產品有何優勢呢? ? 英偉達??????????????????????
發表于 05-10 00:59
?5297次閱讀
英偉達(NVIDIA)和英特爾(Intel)在顯卡領域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具體哪個更好取決于您的需求和預算。
發表于 03-01 17:26
?7527次閱讀
本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列舉了競爭對手包括有英特爾、超微、博通、高通、亞馬遜和微軟等;而且首度將華為認定為“最大競爭對手”。 英偉達
發表于 02-25 15:18
?827次閱讀
臺積電仍將堅守主打地位,為英偉達供應高達90%的尖端封裝產能。但推測中提到,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英偉達有意將英特爾的產能納入多款產品的制
發表于 02-01 15:27
?693次閱讀
據it之家引用的報道稱,預計自今年2月份起,英特爾將會正式成為英偉達供應鏈成員,每月能夠提供5000片晶圓的產能。英特爾已表達愿意參與
發表于 01-31 13:55
?644次閱讀
在2024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英特爾正式發布了一款專為汽車領域設計的人工智能(AI)芯片。這一創新產品標志著英特爾正式進軍車載AI市場,與高通和英偉
發表于 01-15 15:43
?989次閱讀
英特爾將發布推出了一系列AI軟件定義汽車系統芯片(SDV SoC),在車用芯片市場與高通和英偉達展開競爭。
發表于 01-12 11:33
?911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