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早已被業界所熟知的6GHz以下頻段相比,毫米波可謂移動通信領域久久未經開墾的蠻荒之地。到5G時代,由于對網絡性能和時延的極致要求,曾經未被發掘的“滄海遺珠”毫米波逐漸開始受到更多關注。
毫米波具備哪些獨特的優勢?又將面臨哪些挑戰?目前毫米波產業成熟度又如何呢?對此,愛立信中國首席技術官陳明博士在接受C114專訪時與我們分享了愛立信對于毫米波產業前景的洞察。
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
為了滿足5G大帶寬、高速率、低時延需求,擴展頻譜帶寬是最簡單高效的方法,但5G時代6GHz以下的頻譜資源已經非常緊張,很難找到適合5G連續大帶寬的頻譜,毫米波因其在更高的頻段,有更大的帶寬,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毫米波主要具備兩大特點: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陳明指出:超大帶寬方面,毫米波可能會有幾百兆甚至超過一個GHz的帶寬可用;超低時延方面,在現網中低頻段要想實現毫秒級的時延其實仍然很不容易,雖然低頻理論上可達一毫秒,但真正現網實際商用時能夠達到個位數毫秒已經很了不起了,4G當時理論時延是二十毫秒、但實際做出來現網只能達到三四十毫秒,但是毫米波確實可以做到亞秒級的時延。
2C及2B領域均有適合的應用場景
雖然毫米波覆蓋范圍有限,手、身體、墻體甚至是植被、雨滴都會影響毫米波信號的傳播,而且成本也較高,但憑借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優勢,毫米波也有其生存之道。
陳明對于未來毫米波的應用場景做出以下兩點預判:
“2C領域,毫米波支持FWA(固定無線接入),非常適合一些光纖資源不發達的農村地區;移動終端服務場景,適合在體育館等熱點區域增加帶寬,做熱點的補充和擴容。”
“2B領域,毫米波面向垂直行業應用可提供高速率、超低時延服務,例如在日本已經把毫米波應用到工業專網。”陳明非常看好毫米波在工業場景的應用。
毫米波成運營商又一塊香餑餑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12個運營商投資毫米波,包括67個已經發放牌照,12個正式商用。在2019年世界無線電大會上,毫米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一共確定17.25GHz的毫米波劃分,其中包括24.25-27.5GHz、37-43.5GHz和66-71GHz的全球劃分,以及45.5-47GHz和47.2-48.2GHz的區域劃分。目前,美日韓已開始在商用網絡中部署毫米波。終端方面,33%現有的5G終端已經能夠支持毫米波頻段。
GSMA的報告顯示,北美已應用28GHz(n261)和39GHz(n260)頻段,規劃分配24GHz和47GHz頻段;日韓已應用28GHz(n257)頻段,規劃40GHz;歐洲、澳洲和中國均在考慮26GHz(n258)頻段。
在中國,工信部已經為毫米波分配了試驗頻段,并表示將適時發布部分5G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各大運營商均啟動了相關試驗。5G毫米波試驗方面,我國IMT-2020(5G)推進組對毫米波試驗的工作大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2019年重點驗證5G毫米波關鍵技術和系統特性;2020年重點驗證毫米波基站和終端的功能、性能和互操作;2020到2021年開展典型場景驗證。
商用產品已進入成熟期
“從產品本身來看,毫米波產品已經進入到成熟期,包括愛立信在內的一些廠家也可以開始提供毫米波設備,當然工藝水平、耗電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商用我們是OK了,愛立信已經形成了多種形態的毫米波產品系列。”陳明說。
深耕毫米波市場多年的愛立信,在5G毫米波方面也在不斷實踐。2018年愛立信因產業化毫米波天線與RFIC集成的PAAM陣列芯片而獲得GTI大獎;2018年9月,愛立信先于3GPP標準在北美商用毫米波頻段的FWA應用;2019年4月,愛立信與北美三大主要運營商AT&T、T-Mobile和Verizon率先實現毫米波面向智能手機的商用;2020年2月,愛立信在瑞典總部的實驗室與商用芯片完成了全球首個毫米波8載波測試,峰值速率達到了4.3Gbps的傳輸速率,是迄今為止5G技術所實現的最快速度。
在國內,繼8月25日愛立信在北京完成國內首個5G毫米波商用系統和商用智能手機測試之后,愛立信又完成了國內首個商用系統和商用CPE的5G毫米波測試,首家實現了采用商用終端外場下行峰值超過4Gbps,首家采用商用終端實現外場上行峰值達到210Mbps,在距基站2.3公里處,下行速率仍可達到200Mbps。
責任編輯:pj
-
愛立信
+關注
關注
6文章
1720瀏覽量
50290 -
毫米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925瀏覽量
64887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9瀏覽量
5648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