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份美國禁令升級后,各方的封鎖讓華為手機無芯可用,華為手機陷入困境,鴻蒙被許多人看作是華為手機的救命稻草。
這個似乎是為了對抗美國制裁的鴻蒙,被賦予了很大的期待,但鴻蒙真的救得了華為手機嗎?
鴻蒙依存于華為手機
對于鴻蒙而言,其最大的底氣來自于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穩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甚至在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的出貨量還首次超越了三星。
這么龐大的用戶量,如果華為有心推鴻蒙系統,生態建設也未必不行,畢竟用戶數量在這。
但是今年情況不一樣,美國的制裁進一步加緊,不只是麒麟芯片無法生產,就連聯發科、高通等芯片供應商向華為供貨也會受到限制。
對于銷量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TrendForce發布的報告稱,華為今年智能手機銷量預計相比之前計劃下降 10%。更有媒體爆料,華為手機2021年出貨量已經調整至5000萬部-7000萬部。
如果禁令一直持續著,華為手機的銷量下降就不會停止,如此一來,建設鴻蒙生態的體量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如果是依靠華為現有的存量市場呢?畢竟以華為現有的手機來看,其數量依舊很龐大,依靠這部分存量市場,鴻蒙系統有機會嗎?
答案是機會很渺茫,鴻蒙作為一個新系統,需要根植于新的硬件上才能夠成長,而開發者也需要看到系統用戶量能夠持續增長,也才會有信心。
存量市場是用來維護的,只有增量才能夠有上升空間。
因此,禁令一日繼續,鴻蒙系統在華為手機上成功的幾率就越小,并且華為手機的這個身份,也會成為鴻蒙系統用于手機的一個阻礙。
手機是鴻蒙的機會嗎
如果鴻蒙系統不能在華為手機上開花結果,那么像安卓系統一開始那樣,開源授權讓別的手機搭載鴻蒙系統,這是否可行?
的確,在2008年,安卓系統誕生之年,谷歌甚至沒有自己生產第一部安卓手機,而是聯合了HTC推出了全球第一部安卓手機HTC G1,并在此后聯合了多個手機廠商推出了安卓系統的手機。
為此,谷歌還把Android做成了開源項目(AOSP),這個決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拯救了如今的華為手機,讓華為即便被美國制裁,依舊可以使用開源項目下的安卓系統。
鴻蒙系統也借鑒了Android成功的經驗,宣布開源,并且在今年12月份就會面向開發者推出手機內測版的鴻蒙系統,計劃在明年正式推出鴻蒙系統手機版本。
但是鴻蒙系統手機版本會那么順利嗎?
華為與谷歌最大的不同在于二者身份的不同,這里說的身份不是一個是美國企業,一個是中國企業。谷歌與Android的關系很單純,谷歌只是Android的維護者,并不參與手機制造,即便有推出過Pixel手機,更多的目的在于展示Android系統。
華為則是具備手機業務,如此一來就與其他手機廠商形成了正面的競爭,其他手機廠商是否會愿意放棄生態如此成熟的Android系統不用,轉而去支持一個沒有生態同時還是競爭對手的系統?
因此,在黑馬看來,鴻蒙不僅救不了華為手機,甚至,手機都不能讓鴻蒙系統騰飛。
鴻蒙系統的未來在哪里
對于很多人而言,鴻蒙系統是華為應對美國制裁的一個反制手段,但早在制裁之前,華為內部就已經開始了鴻蒙項目,只不過制裁加快了鴻蒙的推出罷了。
華為的誕生,沒有任何的豪言壯志,不是因為美國,僅僅是華為自身發展的戰略需要,因此可以說,鴻蒙系統從一開始的誕生就不是為了替代Android系統,這也是華為多次強調的。
在華為的定義中,鴻蒙是面向所有IoT物聯網設備,鴻蒙未來將成為IoT萬物互聯的軟件基礎設施。
華為給鴻蒙的這個定義,或許給了鴻蒙一條生路,畢竟要想替代發展了這么多年的Android,難度實在太大。
而鴻蒙專做IoT物聯設備系統,可以同時連接多個終端設備,也就意味著場景規模的龐大和用戶量相對容易積累。
據GSMA的數據,自2010年至2019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的年復合增長率達22%,2019年設備連接數量達120億,到2025年物聯網設備連接將達246億。
這么龐大的市場空間,對于任何一個開發者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當然,終端設備越多,其開發難度越大,但如果一個生態的開發收益遠遠高于成本,那所有的成本都不是問題。
鴻蒙最大的籌碼就在于給應用創造了一個脫離手機硬件限制的創新可能性,碰巧,這個可能性是未來可能的一個趨勢。
為什么會做鴻蒙系統?
或許是看到了手機硬件發展的瓶頸,也或許是看到了未來物聯網的趨勢,黑馬相信鴻蒙項目的開啟必定在華為內部經歷了激烈的討論。不管原因如何,毫無疑問當初做鴻蒙項目的這個決定,在一定程度上為華為今天的困境提供了一條可以走的路。
只是這條路能否成功?不得而知,但一旦成功,或許對于華為甚至整個國產系統的生態,都將是一個新的開始。
編輯:hfy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81瀏覽量
252233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4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