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華為鴻蒙終于發布了第一個面向手機開發者的Beta 版本。
華為CEO余承東曾表示,華為一直都在全力研發鴻蒙系統,每一天都會有變化,每個星期都會有改進,每個月都會有更新。從公布到正式亮相,兩年時間,鴻蒙按部就班來得并不突然。
面對各種支持和嘲諷的聲音,鴻蒙手機展現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出來的面貌。一眼看上去似乎和安卓手機沒有什么區別,仍然沿用的是基于Android的EMUI 11的IU界面,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爆炸式的不同。
但是另一面它也明顯的展現出了區別于安卓系統的新邏輯,帶來了一些全新的體驗。在這些體驗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點一直期待的物聯網時代的影子。
鴻蒙兼容安卓應用,開發者易于上手
鴻蒙OS 2.0并沒有直接在手機端上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戶在手機端的交互還是和使用安卓界面一樣,因此鴻蒙手機看上去和安卓手機沒有什么不一樣,使用它也不會有太大新鮮感。
鴻蒙手機可以做到兼容大部分安卓系統應用,這一點對于鴻蒙的早期發展尤為重要。如果不兼容安卓,意味著鴻蒙手機要完全從零開始,在安卓、ios生態成熟的今天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不是一個完全另起爐灶的好時間,并且還有微軟失敗的前車之鑒。
那么鴻蒙是怎么做到兼容安卓應用的呢?是不是它兼容安卓應用、長得像安卓系統,就是一個套著安卓套子的山寨系統呢?實際上追溯到安卓的發展歷史,或許我們能更好理解鴻蒙的做法。
安卓系統實際上是運行在linux內核上,Google在Android上跑了一個DVM,雖然它不是Java虛擬機,但是卻和Java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為它是參考OpenJDK開發的。DVM運行的是Dalvik字節,但是所有的Dalvik字節碼由Java字節碼轉換而來,并被打包到一個DEX(Dalvik Executable)可執行文件中,開發者使用的還是Java編譯。安卓發布后,發明java語言的甲骨文公司跟Google打了很多年的官司。
之所以Android要搞這個有爭議的虛擬機,原因也和今天的鴻蒙要兼容Android一樣,當時全球Java開發者數量多,可以幫助Android快速的建立軟件生態,從而達到快速占有市場的目的。同理鴻蒙必須要兼容安卓,在安卓生態的基礎上,降低用戶的遷移成本,才能更大程度的推廣自己的系統,再說慢慢改變用戶習慣,逐漸替換的長遠發展計劃。
安卓到5.0版本的時候已經不再是DVM,而是完全由ART編譯替換了。而鴻蒙所說的方舟編譯器也就是對應ART編譯,目前來看鴻蒙2.0手機版還不能一步到位。鴻蒙OS 2.0官方說明是內核及應用框架自研。有不少程序員證實,鴻蒙OS有Android依賴庫,在手機上啟動應用時依賴ART編譯。
但是這并不代表鴻蒙完全是安卓套子沒有獨立自研。就好比油電混合的汽車,要求它不用發動機就能燒汽油,這明顯是不切實際的。更何況鴻蒙OS 2.0目前仍然還是給開發者使用的測試版本,最大程度的方便開發者,要先能用了才行。鴻蒙畢竟也是卡脖子下的產物,仍然需要不斷完善。
最大的不同是可以在多設備上分布操作
盡管鴻蒙在對它核心技術有超高期待的技術人員眼中還有些爭議,但是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鴻蒙2.0在一些應用場景中的確做出了不同于安卓和IOS的差異性。
它最大的不同是可以在多設備上分布操作。例如,用戶可以在等網約車的時候,通過鴻蒙系統完成手機、手表的協同,了解車輛動態,車牌號、車輛位置等信息,抬手可見不需要頻繁切換。要注意的是,這個協同不等同于數據傳輸,而是鴻蒙一直宣傳的分布式操作。
我們可能對于分布式這個概念還非常陌生,但是將它和一般的數據傳輸做出區分,就會很好理解。
比如,目前手機投屏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推送模式,需要兩個設備連接同一個WIFI,再由電視單獨對視頻進行播放。另外一種,是鏡像模式,就是將手機上的圖像完全復制到大屏上。這兩種模式下,手機變成遙控器時只能控制進度條,手機怎樣大屏幕就怎樣。
但是在鴻蒙系統下,觀看視頻的體驗會有所不同。在針對鴻蒙開發的優酷應用中,手機端的視頻流轉到pc、平板、電視等大屏幕,手機變成遙控器是可以和大屏不同步的。不僅可以控制進度條,還可以通過滑動手機進行其他視角的觀看,另外還能在手機上對大屏幕視頻畫面進行縮放等等。
也就是說鴻蒙可能不同于蘋果IOS需要云端進行中轉,是直接在兩個設備間通過分布式軟總線進程進行通信,卡頓更少效率更高。
搭載鴻蒙的若干個智能終端可以借助軟總線能力,互相作為拓展設備,這樣一來物理上相互分離的設備將融合成一個整體,按需調用,組合不同設備的軟硬件能力,在體驗上實現終端跨越。
另外華為也發布了京東在鴻蒙系統下的使用視頻。在視頻中,用戶使用鴻蒙手機在京東進行網購時,可以將介紹產品的直播投放到華為智慧屏幕,在電視端觀看直播,在手機端繼續查看商品詳情,不需要來回切換界面。
從消費者的角度,分布式操作就是同一款應用可以無縫切換多個設備,不同設備能夠在同一時間使用同一賬號下該應用的不同功能,多個設備之間并不互相影響。換句話說,移動互聯網實現了同一設備,應用多開的功能,而到了物聯網時代將出現同一應用,設備多開的全新體驗。
用戶體驗仍然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提升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鴻蒙系統手機上應用的使用邏輯優先考慮的是設備和設備之間的關系。這個意義上來講,它就是目前最先探索萬物互聯可能性的全新系統,百分百是區別于安卓系統的。
早先發布的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智慧屏幕,就有一個Magic-link魔法閃投功能,只要手機支持NFC功能,就能輕碰智慧屏實現投屏,無需下載任何APP,在手機和電視連接不同網絡,甚至是全部無網的狀態下也可以投屏。
而在鴻蒙手機下,這一功能也可以幫助更多家用設備實現交互。以手機和烤箱的交互為例,手機界面可以拓展更多實體控制面板上無法顯示的內容。鴻蒙手機在觸碰烤箱后,在無網絡、無設置的情況下連接,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根據手機上提供的菜單內容,為烤箱一鍵設定不同溫度和時間的組合。
但在具體的使用中,這些功能還非常的雞肋。手機觸碰烤箱后可以在手機上控制烤箱,但是這個時候人已經到了烤箱旁邊。雖然,手機有圖文顯示作為實體面板的補充,但是放置食物等操作都需要人在烤箱邊,這個時候還要再掏出手機操作,可能還不如直接使用實體面板效率高。另外手機上提供的內容是否真的能一鍵操作,菜單內容的豐富度,菜單內容和烤箱幾個功能的結合是否能創造出效率,這都是需要開發者不斷測試完善的。
既然鴻蒙手機是面向物聯網的手機,那它必然在使用場景數量上是要成倍超過安卓手機的,涉及到的設備更多。一方面鴻蒙手機可能性更大,還充滿了想象空間。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怎樣是方便用戶的,如何能提高用戶效率都還需要探索,鴻蒙手機的用戶體驗就不單單是手機端的事情。
目前鴻蒙手機Beta版本,主要還是給開發者來調試用的,僅有P40和mate30系列可以申請公測,還不是面向給普通大眾嘗鮮和體驗的。它給出了一些新的IoT優化和設計,告訴開發者有這么一個平臺,有這么一些可能性。但是要真的將整個生態完善起來,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在智能家居火熱的今天,鴻蒙首先能做的還只是提供一個本身還不錯的系統,至于開發者和更多的合作伙伴認不認可鴻蒙,依靠的還是后續用戶的增長。而這一切都還要邊走邊看,消費者是否會選擇鴻蒙系統,除了輿論助力還需要它真的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這也離不開鴻蒙生態的完善。
不管怎么樣,鴻蒙展現出了一個屬于宏大物聯網世界的未來,會吸引到一批認可這一未來的有志之士。但是不可否認,正因為它的龐大和不確定性,它一定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逐步完善,之后才會對用戶體驗有更好的加成。
盡管困難重重,問題不少,但是鴻蒙系統手機依然是物聯網時代最值得期待的手機。
編輯:hfy
-
Android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939瀏覽量
127596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81瀏覽量
374776 -
遙控器
+關注
關注
18文章
839瀏覽量
66301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4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