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漢在《智能制造技術中的數字化、機器人、人工智能》的主題演講中指出,在智能制造宏觀概念中,數字制造是基礎,人工智能是翅膀,兩者要結合在一起。
丁漢院士在發表演講時表示,機器人雖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生活和經濟各領域,但其靈活性和智能決策能力等方面尚顯不足。學界和業界在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炫酷,而忽略了“真管用”的初衷,畢竟機器人是要切實幫助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有效擴展和延伸人類的能力,而不能只做“無用功”,市場也不會為此買單。 他認為,我國的智能制造在工作母機和工業軟件方面還面臨巨大挑戰,其中實現自主可控是關鍵。同時他也指出,在國產機器人等關鍵技術方面,還存在高端缺乏、核心零部件滯后和低端過剩等問題。
丁漢院士
丁漢院士指出,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是“共融機器人”。具體包括三個層面的“融”:機器人與環境自然交互“共融”,機器人可以走出特定區域,走進山地、雪地,來到人來人往的街道,在動態環境中實施作業;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互助互補“共融”,機器人可以通過多“人”協作以實現單體能力的突破,通過合作增強機器人整體功能和性能;機器人與人協同作業“共融”,機器人不再被動等待人的協助、不再一味依賴人的編程,而要能夠主動感知并解決各種問題。 在丁漢院士看來,為實現以上與環境,與其他機器人,與人類共存、共事、共融的目標,機器人需要在“身體”“感知”和“意識”上進行革新。而這需要通過機械、信息、力學、材料、生物等學科和產業的深度交叉融合,才能取得突破。 現在,這一個個“碉堡”正在被我們攻破??梢灶A見,隨著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機器人制造水平將越來越高,“能工巧匠”“聰敏體貼”和“分工合作”等類型共融機器人將深刻影響人類生活。
在數字化智能化的引領下,智能制造要如何發展呢?“縱觀科技發展史,機械設備是對人類四肢的延展,計算機是對人類大腦的拓展,機器人則是對人類綜合能力的模仿,是具有感知、認知和自主行動能力的智能化裝備。”丁漢院士認為,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四肢,智能制造最后核心的目標是走向人機共融。 中國制造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生產不平衡,創新能力有待提升,資源消耗比較大,所以必須要創新驅動引領發展,當前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給中國發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未來,人發揮人的優勢,機器人發揮機器人的優勢,機器人一定是“人、機、環境”三者的共融。丁漢院士也表示,共融機器人愿景的實現,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摘編:央廣網
原文標題:【峰咖】丁漢院士:機器人產業發展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炫酷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機器人峰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24瀏覽量
20755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9019
原文標題:【峰咖】丁漢院士:機器人產業發展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炫酷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op2025,微信公眾號:每日機器人峰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