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疲軟已久的PC市場,終于從去年開始了觸底反彈,IDC數據顯示,2019全年PC出貨量達到2.67億臺,同比增長為2.74%,為近四年來的首次增長。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市場對于PC硬件的需求進一步加大,IDC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11.2%,總出貨達7230萬臺,為近年來最大漲幅。其中筆記本電腦增長最為突出,第二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5420萬臺,同比增長達27%。
在品牌方面,今年榮耀成為一匹黑馬,從618數據來看,榮耀分別斬獲京東筆記本電腦總榜與輕薄榜第一,上半年華為超越惠普、戴爾升至國內銷量榜第二。
網課、居家辦公成為剛需,成功帶動了筆記本的消費,但是基于新興需求以及今年特殊形勢所帶來的的快速增長,恐怕也難以成為筆記本增長的長期支撐,筆記本電腦前方的路還有多寬?成為一個疑問。
一、“隧道視野”中的筆記本行業,是出不來?還是不想出來?
多年來,關于筆記本電腦吐槽最多的就是“擠牙膏”,基本就是上游供應商出了點“新東西”或是在單個配置上出現了更新,品牌方就以此發個新款,說好聽點就是一直“穩定”在了這個階段。
2020年上半年整體筆記本電腦市場的“穩定”依舊沒變,除了常規的一些硬件升級外,“AMD真香”定律算是一個或多或少的意外,面對來自蘋果和AMD的雙面夾擊,英特爾會不會有些新東西來突破,成為市場未來的一個看點,不過就目前來看沒有顛覆性的創新,還是很難打破現有市場的瓶頸。
整個行業像是集體進入了“隧道視野”,所謂“隧道視野”是指“當一個人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狹窄的視野。形容不拓心路,難開視野,視野不寬,腳下的路也會愈走愈窄。”
但是對于筆記本電腦而言,即便是在“隧道視野”中,是出不來?還是不想出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回顧筆記本電腦的發展歷程,無論是筆記本電腦的開創者東芝,還是其后引領市場走向的IBM和蘋果,它們攪動市場都是憑借“革命性的創新”,比如僅僅憑借“ThinkPad”就讓IBM領跑了10多年,甚至至今也是聯想的殺手級產品;又比如從誕生到現在一直“輝煌”不斷的蘋果,像1991年推出配置彩色TFT顯示屏的筆記本電腦;1994年推出首款搭載了觸摸板的筆記本電腦;1999年第一臺無線筆記本以及2006年PC殺手Apple MacBook的誕生,都詮釋了創新的重要性。
2006年左右對于筆記本電腦而言是個轉折點,智能手機在此后一步步崛起直到爆發,相反筆記本電腦卻一直沒有較為明顯的進步,之后逐漸進入到了“擠牙膏”的階段。
對于筆記本電腦的發展,目前主流的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怒其不爭”,在智能手機、平板設備等多方夾擊下,筆記本電腦甘愿淪為了陪襯,甚至沒有出現與智能手機一樣飆配置、拼能力的局面。
另一種認為,筆記本電腦經過多年的沉淀,其發展已經已經趨于平緩,其核心技術、配件的更新換代對于產品性能的提升對于用戶日常的使用并沒有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且筆記本電腦的使用壽命較長,在不影響日常使用的情況先更換新產品的意義并不大。
之外,市場對于高尖技術的需求,不像手機用戶那樣龐大,那只是少量游戲玩家或專業人員有需求。
后一種聲音較為理性,也被大多數企業所認同,筆記本更新迭代周期現在已經和普通家用電器差不多了,很難出現跨越式的創新 ,同時也因為普遍認為沒有必要,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制造商都不愿意去做太激進的改變,所以緩慢滯后也就再正常不過。
看起來有些“安于現狀”,但這其實是一種矛盾心理的體現,身處“隧道”中這個“隧道”也變成了一個“舒適圈”,在里面好好的為什么要出來?另一面,誰先出來誰必定能占據主動,但問題有又在于夠不夠能力出來。
二、華為、小米加速筆記本,能帶來什么新的改變?
時間回到4年前,2016年2月在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推出了首款筆記本電腦產品。
短短4年時間,現在華為筆記本銷量已經攀升至了國內第二,身前僅剩聯想一座大山。且不僅華為自身,旗下品牌榮耀同樣在筆記本電腦市場闖出了一番名堂,沿襲著在只智能手機領域的玩法,一個主打高端高性能產品,一個主打高性價比的中低級性能產品,快速形成了消費市場的全覆蓋。
2020年1-6月線上零售市場品牌TOP 10
數據來源:AVC
此前,聯想還專門“點評”過華為、小米這一眾新玩家,建議他們“不要輕易進入電腦行業,沒有10年做不出成績”,聯想有這么一番“建議”也算是“經驗之談”,長期霸占國內PC市場30%以上份額,聯想說這話有資格;同樣的,也能聽出聯想的“心虛”,不希望有人入場打攪他們,安安靜靜的長期占據市場當然安逸。
無論如何,華為、小米都已經進場,且還取得了一定成績,除了銷量排名上的改變,它們還將給筆記本電腦市場帶去什么?
1、智能手機品牌進入PC賽道的大門剛剛打開?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手機品牌們對于“生態”有著一種狂熱的執著,甚至都形成了一套“無生態不智能”的感官。
智能手機無疑是它們“生態”的核心,在此之外穿戴式設備、智能音箱、TV、平板等都在成為全場景布局的重要環節。
華為的“1+8+N”是如此,小米的“手機+AIoT雙引擎”也是如此。現在隨著華為、小米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的進一擴張,旗下榮耀與紅米也在雙雙跟進,一波智能手機品牌向筆記本市場的進軍浪潮似乎才剛剛開始。
去年開始,OPPO和VIVO也越發重視自家生態,從內容到硬件,一步步正緊跟隨華為、小米們的步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近日OPPO電視通過了3C認證,繼華為“智慧屏”、小米智能電視、一加電視之后,OPPO電視距離市場又近了一步。
電視之后呢?筆記本電腦未嘗不是下一個,什么時候多了OPPO筆記本、IQOO筆記本或是VIVO筆記本電腦、Realme筆記本,相信市場也一定不會大驚小怪。
2、筆記本電腦再做“加減法”
華為為筆記市場帶來的當然不僅僅是競爭,雖然從一開始華為就不在“隧道”內,但里面既然沒動靜,從外面打破“隧道”或許也是一種方式。
要說近幾年在筆記本電腦上獲得了廣泛認知創新的,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如全面屏、指紋解鎖、防窺屏、高分屏等等,都還收獲了不少肯定。
但真要論在細節和創新力度上的投入還是華為比較領先,像全面屏的概念就是由華為從智能手機領域移植到了筆記本上,MateBook X Pro給市場上了一課。
再之后無論是華為還是榮耀都將“多屏協同”這一功能配備到了硬件之上,打開了“大小屏”融合的新路程,截止目前華為和榮耀已經分別有15和16款筆記本產品支持“多屏協同”,這成為了他們吸引華為、榮耀手機用戶的一大獨有亮點。
目前市場最推崇的輕薄本,華為也是也是“出力不少”,像最新推出的MATEBOOK X就是打著“極致輕薄”的標語,13.6毫米的厚度加上1公斤的重量,再加上13英寸的尺寸,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看起來這些“新”技術好像也并不新鮮,但確實也只有華為將他們搬到了筆記本上面。這也是華為以及榮耀與其他品牌的最大差異,其它品牌以往更加關注的是在硬件配置,比如處理器、又或是顯卡、內存,華為則是看得更細,是從“服務”上改變產品形態。
對比之前傳統品牌“身處隧道”,華為到來的確重新開啟行業在細節服務技術方面的“爭奪”。另外,這兩年華為在智能手機上的“挫折”,或許也將影響到國內PC市場,雖然是迫不得已,但國產PC處理器成為勢在必行。
3、傳統品牌何以應對?
隨著新玩家的進入,以及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傳統品牌顯然無法再“坐以待斃”。今年上半年AMD所掀起的“性價比”優勢也可能會進一步波及整個市場。
華為此前一度被稱為“性價比”最高的國產筆記本電腦,在小米入場后,理所當然“性價比”大戰被推至頂峰。
即便如聯想這樣的“王者”也按奈不住,從今年聯想的動作來看確實是“急了”,在華為發布matebook X一天后,聯想也發出預告“全球首款折疊筆記本電腦”ThinkPad X1 Fold號稱將重新定義“PC”,同樣是13寸屏幕,重量為999克,比華為還輕1克,火藥味十分濃烈。
市場運營方面“老邁”的聯想也想“重拾”年輕人市場,舉辦搖滾音樂節、簽下小鮮肉代言人、樹立“跟年輕人打成一片”的Slogan等等,都體現出聯想確實是在認真迎接這十幾年來最難打的“一場仗”。
像筆記本電腦這樣的傳統行業好像都在擠牙膏,所以需要外來者破局,而華為算是做到了。
總體來說,如華為、小米這般在手機、平板等領域都有建樹且“營銷能力極強”的公司入局從行業整體層面來看當然是好消息,消費者得利是一方面,最主要將從新激活市場的良性競爭,若能“逼迫”行業走出“隧道”筆記本電腦或許還有春天。
總結
2020年已經過去大半,除了技術和硬件的提升,AMD這種強力的攪局者的出現,也給市場帶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性價比需求越來越高,行業即便再想安心“擠牙膏”,恐怕也難以如愿,至于長期以后筆記本行業會發生怎么樣的變革?還需拭目以待。
責編AJX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78瀏覽量
134300 -
筆記本電腦
+關注
關注
9文章
1411瀏覽量
48328 -
華為榮耀
+關注
關注
5文章
1574瀏覽量
308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