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鴻蒙的出現更多是被動的、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時至今日,鴻蒙的未來只能背水一戰了,沒有回頭路了,這不僅僅是華為生存發展的問題,更是鴻蒙等所希冀構建的整個底層生態,作為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是否能掌握話語權的問題。
我們回顧下鴻蒙出現的背景:
2019年5月19日,谷歌公開宣布將遵守特朗普的華為禁令。這意味著華為將不能再使用Android智能手機的基礎功能,例如Gmail、YouTube、Google云存儲,甚至Google Play應用商店本身都不會出現在華為新款手機中。
2019年8月,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鴻蒙(Harmony OS)發布。
2020年9月10日下午,華為2020HDC開發者大會在深圳召開,鴻蒙系統2.0發布。
那么,鴻蒙到底是什么呢?
通俗一點來說鴻蒙操作系統不僅跨越了手機的邊界,也跨越了設備的邊界。過去操作系統被限制在硬件里,無法直接調起外界的能力,需要用有線或無線的方式接外設,諸如連接智能音箱或者無線耳機,需要手動適配藍牙等,這是一個比較復雜且痛苦的過程,需要調外部設備時,配網、連接就是一大問題。鴻蒙做到下滑就是本機硬件,上滑可以發現周圍各種各樣兼容鴻蒙或 HiLink 的設備,當然這樣的操作不僅僅限于手機,還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等等。
鴻蒙現階段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做一個操作系統的技術難度不大,難度大的是生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對外表示,鴻蒙現階段最大的困境是生態。
根據全球網站通信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球五大操作系統分別是:Android為39%、Windows為35%、iOS為13.87%、macOS為5.92%、Linux為0.77%。
不僅僅是市場占有率的問題,還有做為移動生態IOS和Android系統在移動端占有絕對優勢,Statcounter數據顯示,在移動端操作系統中,谷歌Android系統約占75%、蘋果iOS占23%,除此以外,還有Android和iOS建立的“穩固”的護城河。
Android的護城河就是“Google全家桶”(谷歌移動服務GMS)。
GMS目前提供有Search(搜索)、Search by Voice(語音搜索)、Gmail(郵箱)、Contact Sync(通信錄同步)、Calendar Sync(日歷同步)、Talk(即時通信)、Maps(地圖)、Street View(街景)、YouTube(視頻)、Play store(應用商店)等apk應用程序包和服務。其中YouTube、Gmail、Maps等是谷歌黏性最高、最難替代的應用,而谷歌搜索、即時通信、通信錄同步等應用都有替代方案,難以成為消費者的主要關注因素。
iOS的護城河則是蘋果自己打造的一個封閉生態系統,蘋果是軟硬件一體化整合的封閉系統,相較于Android谷歌在收購摩托羅拉之前只是軟件提供商,硬件得依賴外部的硬件廠商,不僅如此隨著蘋果硬件設備的普及,它開始免費提供一些通用的應用軟件,同時蘋果具有奢侈品行業的毛利率水平,超過40%的毛利率使其創新和創意賦予進自己的產品中,吸引和打動那些尊重、熱愛創新、創意的一小群人,借助他們的影響力推廣自己的產品,通過自己產品構建的網絡同時反哺創新和創意者,最終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鴻蒙除了遇到市占率和護城河的困境外,還需要與谷歌同樣著眼物聯生態的Fuchsia競爭,以至于華為余承東也稱,鴻蒙OS對標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的多設備操作系統Fuchsia。
Fuchsia是谷歌正在開發的一款全新操作系統,與Android或Chrome OS不同的是,它不是基于Linux內核,而是一個叫做“Zircon”的微內核。盡管Linux內核是開源的,任何開發者都可以免費使用,Fuchsia 的目標是能夠運行于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筆記本電腦等任何合適的設備之上。谷歌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先讓 Fuchsia 在智能音箱和其他智能家居設備上運行起來,然后再轉移到筆記本電腦等更大的設備上,并最終取代 Android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操作系統。
而作為前車之鑒,阿里云OS和盛大創新院的VISION OS也曾試圖突破生態困境,盡管都選擇了兼容安卓,但都歸于失敗,苦于生態資源不夠,不足以支持系統長大。
面對生態困境,鴻蒙具備哪些技術優勢呢?
通俗點來說,主要有三大優勢:
首先鴻蒙是微內核操作系統,Android和iOS等等系統,則是宏內核操作系統。微內核系統的內核非常簡單。它只保留最最基本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全部分散,需要調用的時候再啟動。,微內核的操作系統僅僅占用極少量的RAM,同樣的額定RAM,微內核能夠保留更多的可用空間,也就能節省下更多的計算能力。鴻蒙系統的效率比國外的QNX系統和Fuchisia系統高3~5倍。鴻蒙系統的響應延遲降低了25.7%,時延波動下降了55.6%。在結合5G的情況下,延遲問題可以進一步降低。這將讓鴻蒙系統在工業和交通領域非常有前景。
其次是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數據管理和分布式安全。
分布式軟總線技術重新定義了硬件設備之間的關系,“碰一碰”無感連接就是基于這項技術的發展實現的。比如手機可以調用電視的攝像頭,秒變大屏。
分布式數據管理則解決了應用與硬件設備間的問題,設備間的文件讀寫和數據操作流暢。對于不同硬件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簡單講,開發者不再需要為了平板、手機、手表、PC把一個應用寫四遍,而是可以把應用部分遷移到恰當的設備。
分布式安全在流動中分級分類管理數據,確保“正確地使用數據”。分布式安全為物聯網設備安上“防火墻”,也解決了安全與便利之間的矛盾。
分布式軟總線技術相較于Android系統而言,余承東打了個比方,Android系統就像各種車輛都擠在同一個車道,而鴻蒙OS相當于給道路劃分出了快車道、慢車道、自行車道,各個進程之間不會相互堵塞。所以鴻蒙OS進程之間通信效率,比谷歌新開發的微內核系統Fuchsia還要高出5倍,比實時操作系統QNX還要高出3倍。
最為關鍵的是方舟編譯器,華為方舟編譯器是首個取代安卓虛擬機模式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一次性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經過編譯后,最多可以實現60%的性能提升。
而對于普通使用者所關心的Android系統移動端問題,使用者無需做出什么改變,鴻蒙保持全面兼容。
基于這樣的技術優勢下,鴻蒙是如何讓對手心驚的?
首先就是不惜一切力量的人力投入。據《財經》報道,華為目前約有千余名開發人員門從事鴻蒙研發,加上方舟編譯器、EMUI、HMS等生態系統的開發,總計約有8000位研發工程師正夜以繼日地工作。
其次就是華為的生態支持者數量正在快速增長。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180萬開發人員正在支持華為的Google服務替代產品。華為報告說,去年同期有91萬名全球開發商,同比大幅增長了近100%。華為表示,已有8萬多個應用程序專門針對使用華為手機API的海外用戶,自2月份以來,這個數字已經增加了26000個。據介紹,華為在歐洲擁有約7000萬應用市場用戶。
而僅僅有人力、資金和生態支持者的投入是不夠的,衡量其投入的價值最直觀的則是市場份額。第三方咨詢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稱,鴻蒙操作系統預計將在2020年底超過Linux,沖到全球前五。2020年底,鴻蒙OS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望達到5%,全球市場份額沖擊2%。
未來幾年中,鴻蒙OS將成為華為的最大壓強點,Android和iOS將無可避免感受到巨大沖擊,而華為也將在底層生態中打下一根深入地殼的堅實地基。
底層生態競爭的潘多拉魔盒已然打開,無法再關上,誰也無法低估我國的國家意志,2020年6月由民政部登記、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中國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成立,華為也將鴻蒙的代碼捐獻給了中國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除此以外,眾多高科技企業也將自己的力作捐獻給了基金會,諸如百度公司自主研發的底層區塊鏈技術XuperChain、360 DBA 和基礎架構組聯合開發的類Redis存儲系統PIKA、騰訊的企業級容器編排引擎TKEStack、浪潮的面向企業軟件的低代碼開發平臺核心基礎UBML、騰訊公司的一款低功耗、低資源占用物聯網的終端操作系統TencentOS Tiny等等,在眾多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礎上,相信未來我國在底層系統、底層生態上的話語權也將越來越多。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80瀏覽量
252204 -
編譯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36瀏覽量
49179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4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