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口很熱的時候,會有很多概念出來,也容易有誤區,需要有人出來降溫理性梳理。最近全國各地都在大力興建數據中心。浪潮信息CEO彭震對筆者講,目前我們對當前數據中心的理解是有誤區的。
“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應該是智算中心,而不僅僅是數據中心。”彭震在日前舉行的浪潮2020云數智中國行巡展的福州站上講了這個觀點。彭震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數據中心有點像從“算盤”到“計算器”的革命,而智算中心是從“計算器”到“大腦”飛躍。而要推動數據中心向智算中心變革,需要兩個維度的變革,其一是從算力的層面看,要支持異構計算,其二從提供智慧的維度看,需要提供算法、算力、數據以及工具融合的能力。
“我們需要是大腦而不僅是計算器”
因為新基建最近數據中心很熱,現在大家都爭相上馬數據中心,但數據中心并不能產生智慧,只有智算中心才能產生智慧。“數據中心是把很多計算力匯集起來,有點像從算盤走向計算器的變革,計算能力變得更強。而智算中心則不同,它有點像計算器到大腦的飛躍,不僅是計算力的提升,還需產生更多的智慧。”彭震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視頻采訪時表示。
智慧的產生有三個關鍵:算力、算法和數據,這三者要融合起來才能產生智慧。在傳統的數據中心,云和大數據是兩張皮,算力和數據是分開的。很多數據中心的云是通過虛擬化、容器化把它資源化進行調度,而大數據更多是用物理機的方式來做,并沒有融合在一起。要產生智慧,就需要平臺與各個應用數據能夠平滑對接、有效調度。同時,還需要算法,不同的智慧應用需要不同的算法,而算法又分屬于不同的公司,或者是來自不同的開源社區,要把這些算法進行有效調用,又是一大難題。所以在智算中心里,它需要將計算力與各個維度的數據、算法、工具都能快捷方便進行調用整合,輸出一種融合的能力,讓用戶能夠從這里想獲得什么都可以方面的實現。
彭震進一步描述智算中心的特點,其一要具備強大的智慧計算能力,其二要擁有與眾不同的大數據,因為沒有數據,就產生不了智慧,智慧源于大量的數據碰撞。其三要有大量的算法和工具。簡而言之,智算中心云、數、智要融合,云和邊要協同。
為什么云與邊要協同?因為云、數、智融合產生智慧,與此同時還需要把智算中心產生的智慧,快速地推到邊緣。就像人體,產生智慧在大腦,但智慧的釋放需要通過人的手、腳、嘴等這些邊緣來實現,所以需要云邊協同。智算中心應包括應用智能、數據智能、系統智能、邊緣智能。智算中心構建有三大原則,其一是開放標準,其二是集約高效,其三是普世普惠。
“簡而言之,智算中心是智慧時代最主要的計算力生產中心和供應中心,它以融合架構計算系統為平臺,以數據為資源,能夠以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來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斷產生各種智慧計算服務,并通過網絡以云服務形式向組織及個人進行供應。”彭震說。
浪潮與互聯網平臺的差別
當浪潮推出智算中心概念,并希望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平臺廠商,那么必然和同樣是平臺的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形成競爭。
彭震認為,“互聯網云只做菜單上的菜,只有那么幾種選擇。”互聯網電商云的平臺,是基于其電子交易模式構建的平臺,其將包括結算系統、購物、推薦資源集結起來,以“電商+公有云”的方式提供出來。但這些云服務在傳統行業里無法使用。在互聯網云平臺提供的是分布式數據庫,但很多傳統行業的客戶使用的是傳統的數據庫。他們要向互聯網平臺遷移,挑戰非常大。
互聯網的平臺實際上是“極其精簡化的平臺”,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互聯網就提供這幾種服務,于是其平臺把其他東西、其他軟件全部刪掉。所以,互聯網云非常之簡單,再多的模式它就不支持了,因為搭建之初就已經剪裁掉了,其他東西要再加載進來,系統臃腫就玩兒不轉,玩不動了。”彭震說。
為什么互聯網可以搞一個巨大規模的云平臺?因為它極其精簡化,好處是及其精簡,實現大規模統一,壞處是只適合它自己以及標準化的用戶、不能改,只面向更通用的用戶,就提供那么幾種菜單式的服務,菜單上有的可以提供,沒有的對不起無法提供,“愛吃不吃”。但是傳統行業有各種各樣的場景,有各種各樣的應用,這樣的平臺就很難滿足。而浪潮提供的無論是智算中心還是云平臺,要比互聯網云的包容度大得多,是可以調整的、可以二次開發的。彭震進一步強調。
最后彭震強調,能夠做平臺的公司一定是大公司,因為它需要持續投入,而且需要有方方面面的能力,從網絡到存儲、計算到大數據,再到人工智能,都得有這個能力。“就像當年做數據庫,做操作系統,也是沒有幾家,真正做平臺的公司,不會太多。”
責任編輯:tzh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8瀏覽量
103484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813瀏覽量
72222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148瀏覽量
26947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39瀏覽量
2389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