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類腦計算技術發展迎來新里程碑。
昨日,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正式亮相。
該計算機由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制,是我國首臺基于自主知識產權類腦芯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標志著我國類腦計算技術發展迎來新里程碑。
國際領先的類腦計算機
從發布會現場的展示來看,三臺1.6米高的標準機柜并排而立,黑色的外殼下,并列閃爍的紅色信號燈顯示該計算機正不停運作中。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由浙江大學研制的達爾文2代類腦芯片,支持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
與此同時,團隊還研制了專用于類腦計算機的操作系統——達爾文類腦操作系統(DarwinOS),可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件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類腦計算機,讓計算機真正像人腦一樣“思考”
什么是類腦計算?
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潘綱介紹說,用硬件及軟件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統,這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就是類腦計算。
類腦計算的特點在于存算一體、事件驅動、高度并行等,“類腦計算已被看作是解決人工智能等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
眾所周知,目前的計算機大多用的是馮·諾依曼架構,而隨著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在存儲、功耗、智能提升等問題上,這一架構帶來的局限也日益明顯。
人工智能時代,面對海量增長的樣本與數據,馮·諾依曼架構在存儲、功耗等問題上正面臨一波壓力,譬如人工智能帶來的高耗能計算等等。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算法還不能很好地做到舉一反三和自我學習等高級能力,用潘綱的話來說,“現在的機器智能離人的智能差得還很遠。”這一切,于智能算法的提升而言,都是需要解決和優化的問題。
也因此,浙江大學實施了“雙腦計劃”,希望借鑒大腦的結構模型和功能機制,將腦科學的前沿成果應用到人工智能等研究領域,建立引領未來的新型計算機體系結構。
2015年和2019年,浙江大學分別研制成功達爾文1代和達爾文2代類腦計算芯片,用芯片去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功能機制,在圖像、視頻、自然語言的模糊處理中具有優勢。
類腦操作系統——DarwinOS
強大的硬件,亦需要強大的軟件來配合。
DarwinOS是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實現了對異構計算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為大規模脈沖神經網絡計算任務提供運行和服務平臺。
項目研究骨干呂攀介紹說:“目前達爾文類腦操作系統的功能任務切換時間達微秒級,可支持億級類腦硬件資源管理。”
意念打字、協同抗洪、聽歌識曲,這些都是科技人員基于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已經實現的智能任務。
總結
類腦計算機研究的價值,不僅可以應用于生活中的智能任務處理,而且可以應用于神經科學的研究,幫助我們解開更多人類大腦的未解之謎。
不過,這也會產生一些新的技術與人倫上的問題。有人擔憂,擁有類腦系統的機器人,對人類是否有威脅?人倫上是否有問題?一旦智能機器人涌現,對人類是利大于弊還是相反?這問題確實值得思考。
不過,正如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在發布會上表示的,人工智能浪潮正加快智能增強時代的到來,類腦計算機將成為未來計算的主要形態和重要平臺。
責編AJX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519瀏覽量
8822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32瀏覽量
238977 -
神經元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3瀏覽量
184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