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手機市場而言,億級像素真的有必要嗎?
網友爆料小米 10T Pro 搭載有 1.08 億像素主攝,再次回歸一億像素懷抱。相比之下,搭載有絕版麒麟 9000 芯片的華為 Mate 40 蓄勢待發,或將配備 5000 萬像素主攝,而蘋果手機的攝像頭一直維持在 1200 萬像素。
可以看出,在像素這回事上,有些廠商顯得頗為急功近利。
一億像素是不是手機新門檻?
2019 年 11 月,小米帶著 CC9 Pro 正式亮相,該款新機最大的亮點在于搭載了 1.08 億像素主攝,這也是全球首款一億像素鏡頭的智能手機。
隨之就在今年年初,三星、摩托羅拉也相繼發布了自己的首款一億像素鏡頭智能手機。
事實上,在出現億級像素之前,主流手機攝像頭的像素標準已經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所需。這一前提下,在蘋果、華為等依舊堅持在像素方面小步前進的時候,小米等手機廠商繼續推出一億像素手機,意欲何為?
就功能而言,億級像素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記錄更多的畫面細節,可以為后期的裁剪等操作提供很大的空間。
猶記得在發布會上,雷軍展示用一億像素手機相機在太空拍攝地球畫面帶給觀眾的震撼感。提及 “拍地球”,這里不免會聯想到華為的 “拍月亮”。
事實上,一億像素的出現,某種層面上是在另一個角度實現了與變焦鏡頭同等的效果,只不過一億像素是通過放大成片查閱和獲取細節,而變焦鏡頭則是在拍攝過程中將目標進行放大,繼而按下快門拍攝畫面。
從理論上講,只需要拍攝一張一億像素的照片,即可隨意截取成片中的任意細節,似乎在便利性上要優于高倍數變焦。既如此,一億像素是未來手機相機的趨勢嗎?
事實上,以小米為代表的對高像素的追求的確受到了部分用戶的認可,但也遭受到了來自友商和消費者的質疑。
一場關于 “高像素” 的廠商博弈
如果說小米是對一億像素最狂熱的擁簇者,華為就是對 “唯像素論” 的批判者。針對 “手機拍照是否應該追求高像素” 這一問題,雙方也已經在微博上博弈數回。
去年 12 月,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在微博上拋出問題:2020 年,友商是否會跟隨小米 “錯誤” 的高像素方向呢?友商是否會止步于 4000 萬像素呢?友商會不會發布 6400 萬像素呢?而這里所提到的 “友商”,實為華為。
不久之后,榮耀產品線副總裁熊軍民也在微博上作出了回應,一邊捧著榮耀的拍照能力,一邊影射 “單純追求高像素” 是一種倒退:
短短時間內,雙方利用文字你來我往,然而最終并沒有爭論出一個結果,也讓作為吃瓜群眾的消費者一時間也有點迷茫,高像素究竟好不好?是不是手機行業的未來趨勢?
時間回到今年 7 月,華為與小米之間關于 “高像素” 的 “口水戰” 再次出現在微博上,這一次華為方面第一個下場的是余承東。
整體來看,余承東最終所想表達的與此前熊軍民所說的并無二致,強調拍照效果是一個包括像素數、像素大小、處理器與案件、軟件算法以及芯片能力在內的系統性工程。同時他也指出,即便一億像素通過多個小像素合成大像素,在最終效果上依舊與大底大像素的 Sensor 存在差距。這一次,小米方面以 “高解析力” 為由懟了過去。
事實上,早在去年年初的時候,行業中關于 “一億像素” 的爭議就開始漸漸涌現,觀點持有者主要分為兩個派別:
一派認為,高像素就是一場 “騙局”,這方面的代表有華為、蔡司等。
華為的態度不用多說了,至于專業像素技術者蔡司,在他看來,不論是旗艦全幅單反的大底,還是手機的小傳感器,都會受到傳感器尺寸的限制影響,也就是所謂的 “底大一級壓死人”。
蔡司強調,硬性地增加像素的數量,只會減少每個像素的感光面積。從而導致感光能力下降,讓拍照的畫面出現更多的噪點。與此同時,即使目前最新的手機主控芯片,具備頂配內存和閃存的基礎上,也不具備對高級別像素的處理能力,最終所謂的超高清像素拍照功能,也不過是利用四合一的方式達到高清的目的。
另一派認為,以高解析力為主要特色的高像素是手機相機的必然趨勢,代表有小米、三星等。
就在今年 2 月舉辦的三星 S20 發布會后,雷軍在微博上表示,高解析力肯定是方向,而且小米 10 全系標配 1 億像素。截至目前,小米旗下已經有多款機型配備了一億像素。
用 Redmi 產品總監王騰回懟余承東的博文來講,“一億像素最大的優勢是高解析力,用戶使用更多戶外場景,一億像素可以記錄更多的細節,這是友商一直無視的優勢,也是幾百萬用戶選擇的原因。”
與此同時,三星、摩托羅拉、諾基亞相繼或即將推出一億像素手機,也是對 “高像素” 的肯定。
算法與鏡頭之爭,像素與大底之爭,最終回到 “軟硬件平衡”
猶記得數年前,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在手機上搭載 AI 系統成為產品趨勢,于消費者而言,感受最深的改變就是拍照效果的變革。在這之前的手機發布會上,手機廠商在介紹相機的時候,展示的是成片的高清度,隨著 AI 的應用,諸如美顏、防抖等漸漸占有一席之位。
隨著基于 AI 開發的相繼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在各手機廠商對擂的情況下,關于 “算法為王,還是鏡頭為王” 的爭議逐漸開始涌現。事實最終證明,算法與鏡頭并非競爭關系,承擔 “軟件” 角色的 AI 算法激發出了 “硬件” 攝像頭的最大效用,反過來,沒有硬件的支撐,在強大的算法也不能做到像素的跨階提升等。
現如今,針對 AI 與手機攝像頭的結合已經成為了被廠商、消費者認可的事實,緊接著小米推出一億像素手機的創舉,則引發了新一輪爭議,只不過這一次的主角不是像素與攝像頭,而是換成了像素與大底。
從最終目的來講,不管是小米所提倡的高像素,亦或是華為堅持的大底 + 大像素,都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極致的拍照效果,做到拍得更遠、拍的更清晰等。
利用高像素,小米的確實現了高解析度,在手機畫框不變的基礎上記錄下更多的細節,這一點從它分享的地球照片等就可以看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像素的提升,照片文件的體積也隨之提升,這意味著需要更快的運行處理速度,以及更大的存儲空間。
此外,就應用場景而言,億級像素有多少人會使用?什么時候會開啟使用?從鎂客網的探訪來看,“億級像素” 并沒有成為主流選擇。與此同時,考慮蔡司所說的當前手機性能不足以匹配的情況,高像素于當下而言可以作為一個前沿趨勢,但還不能達到普及的程度。
至于華為所一直強調的大底 + 大像素,“大底” 是當下所有手機廠商沒有忽視的硬件配置。“底大一級壓死人” 是一個不變的真理,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款便攜式的消費電子產品,當智能手機搭載上更大尺寸的 CMOS 傳感器,因此導致攝像頭愈加突出的時候,消費者還會繼續接納它嗎?就目前消費者對于當下手機攝像頭凸出略有槽點的情況來看,似乎并不容易。
對比下來,雖然一億像素提供了更高的解析力、保留了更多的細節,但就當下的日常使用場景而言,這一功能目前僅能作為嘗鮮,并不能夠形成一個 “用戶習慣”,可以總結為是一個 “噱頭”。至于大底,雖然消費者現在還能接受傳感器變大而帶來的手機外形上的一點變化,但是終會觸到消費者忍耐的極限。
在這一點上,華為的觀點還是頗為認同的,與其一味地強調某項性能,以 “噱頭” 的形式誘導消費者,不如考慮如何平衡軟硬件各方,推動手機相機產業的良性發展。
責編AJX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06瀏覽量
180481 -
像素
+關注
關注
1文章
205瀏覽量
18607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7瀏覽量
14441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