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電子行業舉辦的產業鏈對接大會上,知名分析師對媒體表示,2019年,中國市場年規模達到2000萬以上的電子企業總數在下降,2020年,電子行業企業總數會達到5.5%的增長,中國電子產業占GDP的16%,全部電子產業占據GDP大約是20%。預計到2021年,中國電子產業總收入將達到17.46萬億人民幣。
2020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集成電路發展的熱土,5G引領的新基建加速了這個進程。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核心地帶之一,在5G發展中有哪些最新規劃和進展呢?來自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副院長朱金周博士、華為EBG營銷副總裁李俊朋和騰訊云游戲產品負責人給出了最新的前瞻分析和思路。
大灣區5G產值將超3000億,2022年完成全省5G網絡連續覆蓋
在會議上,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副院長朱金周博士指出,新基建在2020年規模將達到1萬億,除了中央外,各地政府和企業抓住機遇,推出政策,加快發展步伐。根據中國信息通信院測算,從2021年到2025年,5G直接帶動的產值超過4萬億人民幣。到2025年,中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5G網絡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投資超過3.5萬億元。
2020年,廣東電信、廣東移動、廣東聯通三大基礎電信企業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朱金周博士分享說,2020年,大灣區5G產值將超過3000億,全省5G基站累計將達到6萬座,5G個人用戶數達到400萬,主要的指標和數據如下:
1、2022年底,建成5G寬帶城市群,粵東珠三角粵西粵北主要城區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
2、5G產值超萬億元。
3、5G示范應用場景超過100個。
廣東省提出全省5G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世界領銜,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邁入世界前列,形成世界級的5G產業集聚區和5G融合應用區。朱金周博士特別指出,5G技術如果僅僅在個體消費者賺錢就是走錯了方向,5G要通過改變生產方式來改變社會,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賦能垂直行業。
5G七大應用開啟,廣東5G應用落地位居全國前列
華為海思晉級全球十大半導體供應商,啟動塔山計劃應對全球不穩定貿易環境
在珠江口東岸,從廣州出發,經東莞直抵深圳,有一條熠熠生輝、規模超萬億的電子信息產業帶,這也是博弈5G時代中,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優勢和產業基礎。
半導體、通信和計算機,三大行業在5G通信網絡中的角色分屬于上游原材料,中游本體和下游應用。按照產業鏈發展的邏輯,在一個大的產業周期起來的過程中,受益的先后順序應該是從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逐漸擴散。華為作為中國5G技術廠商的領導者,在5G技術、半導體設計和應用端的戰略全面推開。
華為EBG營銷副總裁李俊朋對記者表示,整個中國所有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加起來,中國取得的5G專利在全球的標準專利占比超過了34%,領跑歐美,是絕對的全球領先。5G成為新基建之首,工信部牽頭立下了7項工程,來促進5G產業的快速發展,包括5G+直播、5G+醫療、5G+教育、5G+港口、5G+車聯網以及5G+智能電網,包括企業專網。
5G讓連接無處不在,李俊朋認為實現途徑是兩個:首先,5G網絡通過端的結合,各種內嵌5G芯片的終端結合,先把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結合起來。其次,通過數據平臺,讓5G賦能各種行業平臺,加速這些行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化。5G行業的應用案例非常廣泛,李俊朋分析說,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在工業制造、廣東電網、廣東公交、智慧園區(固定視頻回傳、4K高清直播、機器人、云VR)各個方面應用都是非常廣泛的,5G應用走在全國前列。
8月12日,IC insights發布最新2020年半年度全球前10大半導體廠商最新排名,前10大順序為英特爾、三星、臺積電、SK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英偉達、德州儀器、海思。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上半年前10大半導體廠商的整體營收銷售額增長了17%,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總增長率5%的三倍以上。前10家公司的銷售額均至少達到50億美元,比2019增長了兩家公司。
華為海思(HiSilicon)取代了Infineon,成為2020年上半年進入前10名的唯一新進入者。海思半導體是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半導體設計部門。海思半導體90%以上的“銷售”都歸母公司所有,芯片產品主要是供應華為手機和終端產品部門,海思在2020年上半年的同比銷售額增長了49%,該公司的排名躍升了6位,升至第10位,使其成為第一家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中國半導體供應商。
海外媒體認為,華為海思進入前十名的時間可能是短暫的。在第二輪美國制裁禁止半導體供應商使用美國制造的設備為華為/海思生產芯片之后,臺積電對于華為的訂單在9月15日以后已經不再繼續了。
近日,華為消費者部門總裁余成東表示,Mate 40 麒麟9000芯片,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芯片的最后一代。他呼吁半導體產業鏈上的伙伴應該全方位扎根。
在他展示的一張PPT中顯示,在“根技術”上,華為建議產業關注EDA以及IP領域、關鍵算法和設計能力。還有包括12寸晶圓、光掩膜、EUV光源、沉浸式系統、透鏡等在內的生產設備和材料領域。而在設計與制造環節,關注IC設計能力以及IC制造和IC封測能力。其中IDM涵蓋了射頻、功率、模擬、存儲、傳感器等期間設計與制造工藝整合。
筆者在券商中國的微信曝料中看到,華為已啟動“塔山計劃”全方位扎根半導體,并且已經開始與相關企業合作,準備建設一條完全沒有美國技術的45nm的芯片生產線,預計年內建成,同時還在探索合作建立28nm的自主技術芯片生產線。華為沒有作出回應。
運營商積極擁抱專網,5G帶動VR、云游戲前景看好
根據GSMA最新第二季度統計來看,全球5G連接數已經超過5000萬,每2個5G連接中就有1個來自中國。以廣東省深圳市為例,8月份將實現建設1.5萬基站的全年目標。
近期,中國移動對外宣布將打造面向垂直行業的5G專網商用產品,提出“公網公用、公網專用、專網專用”三種5G專網搭建方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以專網形式切入智能制造行業。
近日,中國聯通攜手中興通訊、騰訊在廣東打造業內首個基于APP應用級的5G SA端到端網絡切片,構建包含5G SA網絡、切片運營平臺、5G終端和手機端APP應用等端到端切片解決方案。
本次網絡切片方案部署,是切片技術在商用領域落地的又一重要突破。方案使用業界領先的無線PRB硬切片資源預留,并實現終端路由選擇策略(URSP)技術在5G手機上的首次應用,手機根據策略將特定APP應用或用戶接入特定切片,實現顆粒度更小的網絡資源分層隔離、靈活預留、按需分配,為特定級別用戶(VIP用戶)、特定APP應用及特定區域內的用戶帶來定制化的切片級專享業務體驗,可廣泛應用于游戲、視頻、直播等應用場景。未來,用戶可在騰訊視頻APP內實現訂購與開通聯通切片服務,驗證B2B、B2C場景下的切片運營模式可行性。
對于5G賦能VR行業,華為EBG營銷副總裁李俊朋表示5G的特性解決了VR使用中的痛點問題。“首先VR需要計算能力非常強,耗電多,傳統VR需要必須需要接上電源線,未來我們可以利用5G超大帶寬和超低時延特性,把VR設備本身從一個復雜的設備變成一個非常簡單的設備,很多計算不需要放到VR設備上,將計算放到邊緣計算端口,或者放在云上,充分利用5G網絡低時延,高速率,VR游戲很多渲染和計算都可以放在云上,VR終端本身就會變得非常簡單,同時的計算它保留的計算單元只需要去顯示和通信就行了,它的耗電量會進一步的降低。”
隨著5G技術的不斷發展,游戲產業便首當其沖的成為了5G應用的王牌。而5G云游戲也正日益受到業界關注。騰訊云云游戲產品負責人黎國龍認為,未來云游戲的三個趨勢“游戲云化、IaaS層場景定制化、場景無縫化”正在落地。
近期,華為與網易合作,共同出品了國內首個《云游戲體驗模型(Cloud gMOS)》白皮書。網易游戲與華為云已開展5G云游戲深度合作,結合雙方各自技術和內容優勢,共同推動云游戲產業發展,探索云游戲技術形態與開發邏輯,陸續上線基于華為云鯤鵬云服務的多款云游戲,如網易國民游戲《逆水寒》、《倩女幽魂》《流星群俠傳》等。
根據GSMA預測,至2025年全球5G用戶數將達到14億,中國、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用戶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5G用戶將超過4.6億,占比全球超過30%,滲透率達到28%,有望成為全球領先的5G市場之一。未來先行先試、技術創新能力和集群能力最強的大灣區,在5G技術、應用創新將會有哪些新的亮點,我們將拭目以待。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
海思
+關注
關注
43文章
466瀏覽量
116606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3瀏覽量
5658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