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正式開通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斗自信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并肩,從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北斗將如何“導航”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北斗人下一步有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連線采訪,講述他眼中的“北斗”。
全球組網 北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
“終于完成了全球的組網,心情是很激動的。”楊元喜說。
楊元喜告訴記者,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意義重大,是中國定位導航設施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意味著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圓滿完成,全球用戶都可以享用中國提供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我國重要基礎設施也可以完全依賴自主可控的定位導航和設施體系。
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統建設的收官之年。經過幾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用20多年走完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40多年的發展之路,為世界衛星導航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楊元喜表示,北斗人的使命不單是衛星發射組網成功,更重要的是為全球用戶,尤其是中國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這才是最終目標。
“從今天起,北斗人又迎來一個新的起點,下一步以北斗為核心,要構建滿足從深空到深海無縫的定位導航和授時體系服務。我們得琢磨下一代功能更強,服務范圍更廣,更堅韌,更可靠的定位導航設施建設,任務仍然非常艱巨。”
天上北斗 就在身邊
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用上北斗導航?楊元喜介紹說,北斗提供的信號實際上是無時無處不在,“高大上”的北斗導航,早已經不知不覺“常伴你左右”。
楊元喜透露,進入北斗衛星導航時代,北斗其實一直在默默地幫你“對表”。從手機定位到手表授時,從交通導航到防災減災,從無人耕作到國際搜救······近年來,北斗系統已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
“在電力網絡中,北斗授時確保了大量自動化裝置精準運行,保障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常年出海的漁民早就使用了中國的北斗,短報文功能已成為他們闖海的“守護神”,在沒有互聯網的大海上發出信息,在危急時刻得到及時救助。”楊元喜說。
準確感知事物處于“何時” “何地”,北斗就在我們身邊。
“天涯若比鄰”的夢想成為現實
通信衛星如何讓“天涯若比鄰”實現的呢?楊元喜介紹,此次組網完成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把全球用戶變成一張網,大家可以互相聯絡,信息的距離更近了,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服務于中國,也服務全球。
據了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為全人類建設的一項重大空間基礎設施。目前,國產北斗基礎產品已經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覆蓋“一帶一路”國家達到30余個。
楊元喜表示,未來希望北斗有更多的特色服務能服務全球,“天涯若比鄰”不再是詩句中的遐想。
北斗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的意義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包括24顆MEO衛星,3顆IGSO衛星和3顆GEO衛星。GEO衛星,被中國北斗人稱為“吉星”,因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這最后一星也被叫為“嚞星”。相對于靈動活潑的MEO衛星和飄逸優雅的IGSO衛星,“吉星”衛星家族運行在離地球36000公里的軌道上。
“吉星”采用的衛星平臺,正是五院研制的東方紅三B(導航)衛星平臺,是我國現役規模較大的衛星平臺之一。強大的承載能力讓衛星具備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功率增強、站間時間同步和定位六大本領,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提供導航及增強服務。
作為北斗家族中的“大個子”,吉星家族具有寬大的體型和強壯的體魄,采用的衛星平臺是我國現役規模較大的衛星平臺。吉星家族沿襲了北斗系統最鮮明的特色,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這是中國北斗系統的創舉。
強大的承載能力讓“嚞星”和兩位“哥哥”一樣,具備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功率增強、站間時間同步和定位六大本領,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提供導航及增強服務。
作為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的最后一顆“收官之星”,“嚞星”在國產化方面也是集大成之作。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北斗導航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此外,北斗三號的服務能力較北斗二號拓展了10倍,在通信、電力、金融、測繪交通、漁業、農業、林業等領域,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北斗導航系統的普惠服務。
北斗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
不帶隱患上天,是航天發射的基本原則。之前,因2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 ,進行質量復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百成功、不帶任何隱患上天,發射再次推遲。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充分體現了航天戰線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再次印證了“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科研試驗十六字方針是我國航天事業不斷戰勝困難、持續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
北斗三號三大亮點!
亮點1:星座星間鏈路技術實現聯通無極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研制團隊攻克了星座星間鏈路技術,采取星間、星地傳輸功能一體化設計,實現了衛星與衛星、衛星與地面站的鏈路互通,這就是說,雖然“看不見”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衛星,但用北斗衛星的星間鏈路同樣能與它們取得聯系。
亮點2:新技術實現衛星長壽命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介紹說,衛星導航服務一旦中斷,國家和社會的正常運行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對衛星導航的可靠性、連續性提出了苛刻設計的要求。北斗三號衛星采取了多項可靠性措施,使衛星的設計壽命達到12年,達到國際導航衛星的先進水平。
亮點3:新“神器”讓服務“零誤差”
我國北斗衛星采用銣原子鐘,同時還配置了性能更高的新研國產氫原子鐘。氫原子鐘雖然質量和功耗比銣原子鐘大,但穩定性和漂移率等指標更優。星載氫原子鐘的在軌應用,對于實現北斗導航定位“分秒不差”,發揮著重要作用。
-
衛星導航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43瀏覽量
11209 -
北斗三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瀏覽量
38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