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供應鏈有多重要?
克里斯多夫曾有這么一個著名的論斷:“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他的后面一句是這么說的,“現在,真正的競爭不再是個別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而在中國,關于供應鏈競爭有這么一個人所共知的案例,在90年代那個生產能力有限的年代,遇到銷售旺季,誰手里的電器多,就意味著誰可能成為贏家。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蘇寧在銷售淡季就向工廠訂購下一個空調年度的供貨,同時預付資金。
這一創新的“淡季打款、旺季生產”的供應商合作政策,造就了蘇寧這個之后始終處于中國電器領域最頂端的產業龍頭。也開啟了中國零售產業供應鏈競爭的序幕。
一直到今天,供應鏈也仍然是零售競爭中決定性因素之一。如果說資金是電商的血液,那供應鏈則是內循環系統,商品運轉的效率直接影響的是庫存與價格,也決定著一個產品。一個廠家,一個平臺的成敗。
特別是在今年的618大戰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大電商價格戰背后的根本轉變——從燒錢補貼,轉變為優化供應鏈為核心從而帶來服務和價格的保證。
作者:錢皓、可達怡 編輯:安吉拉、米子旭 01供應鏈:電商牌內功從B端角度看去,618這樣的大型購物節,是一場平臺供應鏈能力的“壓力測試”。
相比明面上的銷量大戰,在產業端,618更像是一次從價格到產品的供應鏈把控能力競爭。價格是競爭的第一門檻,同樣的貨,誰更有性價比,誰就更能吸引消費者。當價格門檻拉平,供給端誰的產品更優質,誰就更勝一籌。 當大多數依靠第三方物流為主的電商平臺,明顯感受到了需求過度旺盛所帶來的的壓力時,無論是商家的發貨效率、運輸速度等方面都較正常時期有所下降。但擁有強勢供應鏈的蘇寧無論是在商品的供應儲備和物流的運力、人力等方面,在整個618期間均表現出了可靠且持久的戰斗力。 今年618,直播帶貨成為重頭戲,極富想象空間的萬億市場,讓無數主播、明星、廠商都高呼著“人貨場”的三字經投身其中,但是在表面上的光鮮亮麗之下,卻是因為發展過快而導致的叢生亂象。 而這些亂象中,消費者感受最直接的,是直播的產品物流速度往往很慢,甚至有些是消費者花錢預定,然后過一段時間才會發貨。相較于發貨緩慢,另一個問題更嚴重,那就是直播帶貨中的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消費者在熱情的氛圍和天花亂墜的說辭中一時興起買了六個核桃,到了手才發現其實是“大個核桃”的情況屢見不鮮。3月份中消協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中,有數據顯示:60%以上的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商品質量存疑,40%以上的消費者擔心售后問題。 既然平臺短期難以改進供應鏈的物流速度、產品質量等問題,因此解決方案往往是引入外部的供應鏈,即所謂的“供應鏈走進來,流量走出去”。而蘇寧則是最受歡迎的合作伙伴。 618期間,蘇寧方面官宣和抖音達成合作,蘇寧在抖音直播間提供超低價商品及優質服務,而抖音將會為蘇寧易購提供流量資源支撐。至此,蘇寧供應鏈已經集齊了“淘抖快”,成為了直播經濟火爆的“幕后英雄”。
而蘇寧在供應鏈的優勢,并非是來自于一朝一夕的努力。 在零售領域,供應鏈屬于內功,所以只能靠慢慢“修煉”提升,儲備倉要一個個建,線路要一條條打通,沒有捷徑可言,但是在互聯網上半場的藍海中,許多平臺已經形成了線上賦能的路徑依賴,但缺乏傳統零售的基因,所以難以啃下物流、售后、渠道等方面的硬骨頭。 而起家于線下零售業的蘇寧,在1997年就開始進行倉儲物流的布局,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靠著“十個蘇寧人,四個供應鏈”的巨大人力和資源投入,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逐步積累經驗,最終總結出了一套精細化運營的方法論,建立了覆蓋廣闊的線下零售渠道網絡,在互聯網的下半場反而漸漸體現出自己的渠道優勢,拿到了競爭的主動權。 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蘇寧易購線下門店數量已經接近2萬家。而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18大促期間,蘇寧易購零售云更是開出了全國第6000店。 數字化時代的今天,一切上“云”。通過蘇寧云服務的連接,不僅實現了蘇寧供應鏈的“云”化,更是形成了龐大的蘇寧場景化服務體系。 面對消費者,蘇寧對旗下多業態門店,包括300個城市社區覆蓋和超10000家門店倉+前置倉布局,以及收購的萬達百貨和家樂福,都進行了數字化改造。憑借在算法上的領先優勢,可以保證熱門商品的提前配置入倉,提升了配送速度,也降低了運輸和倉儲成本,讓消費者更快收到貨品,體驗可以大幅提升。
而對供應商而言,通過用戶消費數據的研究,進一步向上游供應鏈去做深度定制,讓供應商可以批量生產更符合消費需求的商品,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并減輕庫存壓力。 當數字化的互聯網基因和精細化運營的線下零售基因,同時融合在蘇寧身上時,變形成了蘇寧最突出的差異化競爭力所在。 02供應鏈與新玩法而各種消費趨勢變動下的本次618,蘇寧的供應鏈又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在蘇寧供應鏈的支持下,直播進一步孕育出了新形態,那就是“店播”。
當前,越來越多高咖位的明星和知名人物相繼開啟帶貨之旅,這固然是直播經濟影響力擴大的有力證明,但是與此同時,幾萬幾十萬的“坑位費”和50%左右的“分成”也讓廠商上叫苦不迭,因此,以門店導購為主體的“店播”正在以“細水長流”的方式成為疫情期間拉動銷售的中堅力量。 與傳統直播相比,店播導購一方面更了解產品,另一方面降低了直播成本,對于廠商和消費可謂雙贏,而店播的基礎,在于蘇寧供應鏈賦能之下,傳統的線下門店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全場景“云化”。 在大城市核心地段,蘇寧以場景和互聯網兩大利器實現了用戶體驗的升級,今年4月30日,南京新街口蘇寧店重新裝修營業,這個“蘇寧中華第一店”從傳統的實體零售店,變成了一個集線上運營、場景體驗于一體的“超級云店”,消費者在24小時內,線上線下、到店離店均可購買產品,在開店第一天,便實現了超過2億的銷售額。 而在下沉市場,蘇寧供應鏈支持下的蘇寧零售云在不斷攻城略地,從2017年7月到今天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零售云店已經達到6000家,在業內人士看來,零售云已經很接近零售的“終極形態”,因為它兼具了線上線下兩方面的優勢,一方面可以近距離接觸本地需求,另一方面又通過直播、社群等線上方式實現流量裂變,而且在蘇寧供應鏈的支持下,庫存可以搬到“云上”,尤其是后一點,對于常年被庫存所累的店主簡直是不能拒絕的殺手锏。
除了賦能門店之外,伴隨著消費更場景化、碎片化的趨勢,蘇寧供應鏈也正在賦能地攤老板等“個人流量”們。 03供應鏈的新未來 傳統的供應鏈本質上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單向鏈條,即使數字化技術使得其運轉速度加快,也不能改變其本質,但是在當前,蘇寧供應鏈不僅能將產品從廠商運送到消費者手中,還能將消費者的需求和信息傳遞給廠商,從“自上而下”變成了雙向流動,讓廠商節省時間和調研成本的基礎上,能夠生產出更加貼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此同時,還能夠有效降低庫存,從而加強整個流通體系的運轉效率。 在這樣的質變之下,蘇寧供應鏈不僅是企業的“搬運工”,還是企業的“調研員”和“智囊團”,可以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升級、企業上云、數據服務、工業技術服務、供應鏈服務等全方位的賦能服務,從而實現C2M反向定制,為品牌及銷售發展起到了助推器。
蘇寧C2M平臺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蘇寧零售云的頭等艙計劃,依托蘇寧全場景資源和海量用戶與數據,與各大品牌簽訂“頭等艙”,合作推出百款核心C2M產品,2020年第一季度,零售云C2M產品銷量持續爬升,平臺整體逆勢增長56%,疫情下C2M產品成為銷售的重要拉力,頭等艙+C2M反向定制策略正成為零售云增長新引擎。 除了C2M之外,蘇寧供應鏈還支撐了蘇寧扶持產業帶聯盟,即在能夠預測產品需求和銷量的前提下,以大規模的聯合生產來實現“集群效應”,從而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今年5月,蘇寧拼購聯合蘇寧生態資源啟動了“包山包海包廠”計劃,將投入10億資源扶持產業帶商家,養成100個產業帶聯盟。 在“產業帶聯盟”計劃中,最大的難點在于一種商品發全國對于當地物流和庫存的壓力,而蘇寧向當地商戶全面開放云倉,依托蘇寧物流、天天快遞服務網絡以及末端共同配送等多優勢,確保云倉發出的包裹優先周轉、優先派送。蘇寧物流還從供應鏈解決方案入手,幫助商戶精準預測,實現共享庫存。
可以看出蘇寧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互利共贏”:對直播、對云店、對創業者,蘇寧以技術變革傳統銷售模式,為他們擠出了更高的效率、規模和利潤;而對蘇寧自身,也因為對外開放的供應鏈服務獲得了新的盈利增長空間。 在這樣的正向循環,指引著蘇寧供應鏈從“量變”走向“質變”。此外,蘇寧供應鏈“質變”的最終將導向,蘇寧產品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沉淀為用戶對蘇寧的信賴和“品牌力”,因此,蘇寧的自有品牌也在快速發展,當前,蘇寧已經擁有了惠而浦、伊萊克斯、蘇寧極物等家用電器品牌,和百鄰(日用)、蘇鮮生(糧油)等快消百貨品牌,與一般品牌在誕生后需要長期的積累獲得用戶信賴相反,蘇寧品牌在誕生之初,便天然有著高度的品牌力和良好的銷路。 04結語 在這幾天,全網關注度最高的應該是有關老干媽的一場翻車官司,而在這里皓哥想談關于老干媽的另一件事:老干媽這幾年處于下滑軌道的原因,是其作為原料的辣椒價格上漲太快,一斤的價格就已經提高了很多,因此老干媽就把貴州辣椒換成了其他產地的(便宜)辣椒,導致老干媽的味道出現了變化,連帶著老干媽聲勢大不如之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干媽供應鏈的失敗。 所以對于一個企業,能否掌握自身供應鏈,幾乎等同于能否掌握自己的命運,而蘇寧,正在努力成為那個正面案例。
-
蘇寧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9瀏覽量
17111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83瀏覽量
39018
原文標題:電商價格戰的歷史性機遇:蘇寧供應鏈C位出道
文章出處:【微信號:qianhaoapp,微信公眾號:錢皓頻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