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對于電網公司而言,即使沒有新基建,還有充電樁。更有雖然提的沒那么響亮,但依然風行的物聯網。
不過,特高壓被從新基建中移出,說明對特高壓建設的某種態度。至少說明特高壓不夠“新”,那特高壓支撐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呢?細想想,事情就多了。
央視的解讀報道中,提出“新基建”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其中特高壓和充電樁直接與能源相關。
市場就循著這一解讀,挖掘機會。官方沒有明確表態。直到最近。
國家發改委20日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按照官方解讀,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
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
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
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持續跟蹤研究。
未來的基礎設施是建立在信息網絡基礎上的,根本上是融合的。能源基礎設施需要采用新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既有的基礎設施也要完成信息化、數字化升級,才能具有智慧。這里的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大致如此。
基礎設施具有公共性。短期內不見得暴利,甚至需要投入巨資建設,回報未知。所以新基礎設施也是不一定賺錢,構建出新的生態才有賺錢的可能。如果以利潤的角度去衡量,需要有耐心。新型基礎設施不可能是暴利的。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聯合相關部門,深化研究、強化統籌、完善制度,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
二是優化政策環境。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修訂完善有利于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準入規則。
三是抓好項目建設。加快推動5G網絡部署,促進光纖寬帶網絡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四是做好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協同,通過試點示范、合規指引等方式,加快產業成熟和設施完善。推進政企協同,激發各類主體的投資積極性,推動技術創新、部署建設和融合應用的互促互進。
政策還是考慮激勵,制度和規范。對于企業而言,則是另外一回事。
國企要執行政策,通過投資拉動產業鏈發展。多一項,少一項影響就大了。
比如這次沒在新基建名單上的特高壓。十二五、十三五時期建設成了規模,承接了很多投資。如果特高壓不在名單上,還有什么領域能承擔同等規模的投資?
國網董事長毛偉明3月中旬調研下屬企業時,指出“年初公司初步安排電網投資4000億元以上,可帶動社會投資8000多億元,整體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對于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規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穩定社會發展預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他還進一步稱,特高壓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表明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提質振興的主攻方向,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目前全年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1128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2235億元,整體規模近5000億元。電網建設陸續開工復工,對四家裝備制造企業做好設備供應和技術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認清當前形勢,發揮各自優勢,全力服務“六穩”,為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特高壓產業鏈長,帶動力強。轉眼間,特高壓被認為不是新基建,少了一個投資的抓手,還是一個這么大的領域。繼續投嘛?特高壓的經濟性已經愈發被質疑,分歧很大。
還好,最近新董事長已經在推動充電樁建設了。并成立新基建小組,督促新基建落地執行。數字化轉型也沒停歇。
國家電網2020年全面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集中聯動開工視頻會議上,稱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七大領域之一,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新興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服務新能源汽車發展,一手抓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并網供電服務,累計投資251億元,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覆蓋全國85%以上公共充電樁,建成了“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充換電標準體系,為服務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建成充換電站1.16萬座、充電樁9.58萬個,為各類充電設施送電21.2萬戶、接電容量337.8萬千伏安。看來已經頗有成果,但遠遠不夠。
將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湖南、青海等18個省(直轄市)集中聯動建設126個示范帶動項目,涵蓋公共、專用、社區、港口岸電等多種類型充電基礎設施。2020年,公司將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預計可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元,同時為各類充電樁建設提供省力、省時、省錢“三省”服務,以車聯網平臺為主導、充電樁為基礎,持續提升平臺的開放性和公共服務能力,促進智慧能源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
充電樁能堪大任嗎?沒那么重要,國企就是要持續投資,打造基礎。只要投資,就有收獲。能承擔投資的都是備選項。
充電樁的利用率普遍不高,投資額也不算大。稍加注意就能在各處發現不少建了不用的充電樁。為了電動車產業鏈,多投資也值得。
也管不了那么多,先投資了再說。只要能投資的領域,都要嘗試。而且,還可以撿起智能電網、物聯網的概念。這方向不會錯,所有上述的新基建,都是用能大戶,反正電力公司不吃虧。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16瀏覽量
376857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410
原文標題:特高壓不是新基建,那又如何?
文章出處:【微信號:bjx-zndw,微信公眾號: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