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RFID等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當前,RFID等技術大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并且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19年1月22日,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武漢市第四醫院輔助醫生完成一臺手術。這是湖北地區首次啟用骨科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
我們似乎正在通向一個“無人時代”。
亞馬遜的無人機、京東的無人倉、阿里的無人超市、百度的無人駕駛、西門子的無人工廠……層出不窮的“無人X技術”,讓我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時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ICU里的機器人醫生、機場里的機器人巡檢、電腦中的機器人老師……無人技術以“無接觸”的方式,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這些快速迭代的新技術,在帶給我們驚喜和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內心不免恐慌、焦慮,我們可能會發出疑問:“無人時代”,擁有血肉之軀的人將何去何從?
的確,一個整日辛苦奔波的出租車司機,在看到無人駕駛的新聞后,會擔心自己的工作還能維持多久;一個社區零售店的小老板,在體驗了無人超市的服務之后,會猶豫要不要將店鋪關門歇業;甚至,一個準備懷二胎的媽媽,在得知了許許多多的“無人技術”之后,會猶豫是否繼續這個計劃……
無人科技在戰疫中的表現,讓人們既焦慮又興奮,也同樣會讓人們思考:如果“無人時代”必然來臨,那屆時人類還能做些什么呢?
“無人”背后“有人”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果我們站在今天這個時點回頭望,會發現人類技術的進步從來都是如此——新的技術產生,舊的職業消失,但新的職業也在應運而生,“無人技術”產生的連鎖反應也大抵如此。
例如,從上個世紀開始,公路上的汽車逐漸取代了馬車,工廠里的數控機床逐漸替代了傳統機床,教室里的投影儀也取代了粉筆黑板,市場里的自選超市替代了傳統的售貨柜臺,交易所里的電子系統取代了“紅馬甲”……這些業已發生的變革,同樣給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顛覆了傳統的工作模式,但每一次變革,在消滅了原有崗位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
就拿證券交易來說,當證券交易所里的“電子交易撮合系統”取代了傳統的“場內證券交易員”(紅馬甲)的人工撮合方式,“紅馬甲”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圍繞“電子交易系統”會產生新的崗位,如軟件編寫、系統維護等。由此又延伸出為了使用電子交易系統而購買的電腦、通訊、服務器、存儲器等IT設備,圍繞這些設施設備所產生的新的工作機會,遠遠超過了過去“紅馬甲”的崗位數。
類似地,各種冠以“無人”之名的技術方案背后,都有無數的“有人”崗位。
例如,當下正火爆的無人超市,其運營帶動了射頻識別(RFID)技術、冷凍保鮮設備、傳感器等的研發和制造;而圍繞大數據、精準定位、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開發,也將產生大量新型工作機會,從而創造更大的社會財富和價值。
再如,亞馬遜在研發出自動補貨技術后,大規模裁撤了傳統采購跟單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數據分析師和軟件開發人員。他們根據每天在線產生的海量數據,分析客戶的消費方式,優化庫存的配置方案,設計最優路徑的算法……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張,這些新增崗位的人數甚至可能會超過之前被裁撤的人員數量。
既然“無人技術”還需要大量的“有人”工作來維持,那么“無人技術”的真正意義何在呢?
事實上,“無人技術”是人類永恒的理想,它的真正目的是幫助人類脫離那些重復低效、高成本低產出的工作,或者是遠離那些包含著不確定性的危險工作。人類逐漸把這部分工作轉交給機器來完成,而將更多的精力轉而用在那些高附加值、高產出并且能夠為人類發展帶來更大貢獻的工作中去。
這其實是人類社會發展和自身進化的一部分。這種趨勢,從原始人學會使用工具的那一刻起,至今未曾改變。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此惶惶不安,更不用擔心還未出生的孩子將來會不會失業。
“無人時代”考驗生存能力
事實上,決定孩子們未來會不會失業的關鍵因素絕不是“無人技術”,而是他們是否具備承擔未來那些“有人工作”的能力。
這些能力包括:持續學習能力、承壓與自我激勵能力、變革與溝通能力等。
首先是持續學習能力。正如我們今天所見,很難有一項專業技術可以讓我們“吃”一輩子。當下一個“無人技術”取代了我們現有的工作,我們是否有能力掌握并勝任新的工作崗位,這就需要我們在一生中能夠持續地學習,確保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其次是承壓與自我激勵能力。社會發展的腳步會越來越快,可能昨天還十分新穎的技術方案,明天就會變得一文不值。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能否承受這種壓力,并且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在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未來社會生存的一個重要能力。
最后是變革與溝通能力。創新與變革相輔相成,新技術的產生和落地,需要我們具備創造力以及推動變革的能力。變革的最大阻力往往是“人”而不是“技術”,這是一個圍繞“人”的工作,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需要具備很強的溝通能力。未來的精英一定是引領和推動變革的人,而不是那些等著接受變革,被動承擔變革結果的人。
在這里,我們沒有提到任何技術技能,因為它們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是否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個人素質和能力。值得反思的是,這些能力的培養,在目前我們的教育中仍是缺失的。
責任編輯;zl
-
RFID
+關注
關注
388文章
6176瀏覽量
23811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8996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